內格羅河-內烏肯河

內格羅河-內烏肯河發源於阿根廷與智利交界處的安第斯山脈東坡,在阿根廷內烏肯省海拔4709m的多穆約(Domuyo)火山附近。 內格羅河-內烏肯河全長1210km,其中內烏肯河長490km,幹流內格羅河段長720km。 內格羅河流域的水力資源主要集中在利邁河與內烏肯河上。

內格羅河-內烏肯河

NegroNeuquen River

概述

內格羅河-內烏肯河發源於阿根廷與智利交界處的安第斯山脈東坡,在阿根廷內烏肯省海拔4709m的多穆約(Domuyo)火山附近。該河流域全部在阿根廷境內,流經巴塔哥尼亞(Patagonia)高原,流域面積12.5萬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000m3/s,年均徑流量315億m3,流域位於南緯36°~42°,西經62°03′~71°之間。內格羅河-內烏肯河全長1210km,其中內烏肯河長490km,幹流內格羅河段長720km。河流先向東流,然後朝東南流,橫穿乾燥的巴塔哥尼亞高原,最後在南緯41°02′、西經62°47′處的別德馬附近注入大西洋,見內格羅河-內烏肯河流域水系示意圖。因高原被河流深切,入海口河谷深達50m,而在內烏肯河與利邁河交匯處河谷深達200m左右,河谷寬25km,窄處也有5km。內格羅河平均坡降為0.35m/km。 
從流域面積和流量大小來衡量,利邁河是內格羅河-內烏肯河最重要的支流。該河發源於阿根廷與智利交界的安第斯山脈東坡,源頭為納韋爾-瓦皮(Nahuel Huapi)冰川湖。上游大小支流密布,左岸主要支流有阿富米內(Afumine)河、皮肯羅夫(Picun Leufu)河、科倫庫拉(Collon Cura)河等。右岸主要支流有:皮奇羅夫(Pichi Leufu)河、科馬約(Comallo)河和馬金橋(Maquinchao)河等。汛期,利邁河的流量受沿河的冰川湖的自然調節,其多年平均流量為726m3/s,年均徑流量229億m3。由於降水量自安第斯山脈向東急劇減少,沿江各水庫所在地區為乾旱地帶,故該河的溫度從納韋爾瓦皮湖向下游逐漸遞增。
內烏肯河作為內格羅河-內烏肯河的源流,發源於阿根廷內烏肯省境內安第斯山脈東坡,多穆約火山以西附近,全長490km,流域面積28600km2。主要支流有:阿格里奧(Agrio)河和科溫科(Covunco)河等。由於該河兩岸沒有湖泊,在興建大壩之前,經常突發大水,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自1914年以來,內烏肯河多餘的水量排入一個封閉的河外盆地,形成了"佩萊格里尼"(Pellegrini)湖。內烏肯河多年平均流量為296m3/s,年均徑流量93.3億m3。
內格羅河流域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源頭是海拔2500~4700m以上的安第斯山脈,利邁河和內烏肯河的中下游為海拔900~1000m左右的巴塔哥尼亞高原。內格羅河幹流則在寬度約為5~25km、深度約為50~200m的河谷中穿行。
內格羅河流域降雨分布大體上是西多東少,即從安第斯山脈東坡的2000~3000mm,減少到源頭地區的500mm,再減少至河口處的100~200mm。利邁河與內烏肯河一年內有2次大洪水,第一次洪水是由冬天降大雨所引起,第二次洪水則是由安第斯山脈的冰雪融化所致。
內格羅河流域的水力資源主要集中在利邁河與內烏肯河上。由於這兩條河流的落差較大,水能蘊藏量極為豐富。阿根廷政府在這兩條河上已興建了許多水庫,將來還會興建一系列水庫。這樣,從納韋爾瓦皮湖至與內烏肯河交匯處,整個利邁河流域將形成一串人工湖泊。同時,阿根廷政府擬在內格羅河幹流上興建一系列小型多目標水利工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