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徑千分尺

內徑千分尺

內徑千分尺在測量及其使用時,必需用尺寸最大的接桿與其測微頭連線,依次順接到測量觸頭,以減少連線後的軸線彎曲。姿態測量:即測量時與使用時的一致性。其剛度的大小,具體可反映在“自然撓度”上。理論和實驗結果表明由工件截面形狀所決定的剛度對支承後的重力變形影響很大。

基本內容

內徑千分尺用於內尺寸精密測量(分單體式和接桿)

1 正確測量方法

內徑千分尺內徑千分尺

1)內徑千分尺在測量及其使用時,必需用尺寸最大的接桿與其測微頭連線,依次順接到測量觸頭,以減少連線後的軸線彎曲。

2)測量時應看測微頭固定和鬆開時的變化量。

3)在日常生產中,用內徑尺測量孔時,將其測量觸頭測量面支撐在被測表面上,調整微分筒,使微分筒一側的測量面在孔的徑向截面內擺動,找出最小尺寸。然後擰緊固定螺釘取出並讀數,也有不擰緊螺釘直接讀數的。這樣就存在著姿態測量問題。姿態測量:即測量時與使用時的一致性。例如:測量 75~600/0.01mm的內徑尺時,接長桿與測微頭連線後尺寸大於 125 mm 時。其擰緊與不擰緊固定螺釘時讀數值相差 0.008 mm 既為姿態測量誤差。

4)內徑千分尺測量時支承位置要正確。接長後的大尺寸內徑尺重力變形,涉及到直線度、平行度、垂直度等形位誤差。其剛度的大小,具體可反映在“自然撓度”上。理論和實驗結果表明由工件截面形狀所決定的剛度對支承後的重力變形影響很大。如不同截面形狀的內徑尺其長度 L 雖相同,當支承在(2/9)L 處時,都能使內徑尺的實測值誤差符合要求。但支承點稍有不同,其直線度變化值就較大。所以在國家標準中將支承位置移到最大支承距離位置時的直線度變化值稱為“自然撓度”。為保證剛性,在我國國家標準中規定了內徑尺的支承點要在(2/9)L 處和在離端面 200 mm 處,即測量時變化量最小。並將內徑尺每轉 90°檢

測一次,其示值誤差均不應超過要求。

誤差分析

內徑尺直接測量誤差包括受力變形誤差、溫度誤差和一般測量所具有的示值誤差,讀數瞄準誤差、接觸誤差和測長機的對零誤差。影響內徑尺測量誤差,主要因素為受力變形誤差、溫度誤差。

內徑千分尺規格

50-63/50-75/50-100/50-150/50-175/50-250/50-300/50-500/50-600/50-1000/50-1500/50-200/200-500/200-1000,100-200/100-300/100-400/100-500/100-600/100-700/100-800/100-900/100-1000

保養方法

為了延長千分尺的壽命,應該對內徑千分尺進行保養,主要方法是在測量面塗上一層防鏽油,放在專用盒子裡,保持盒內的乾燥,這樣就可以保證內徑千分尺測量的精準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