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鍾

克隆鍾,馬來語中的一個擬聲語,印尼本土傳統音樂與16世紀傳來的葡萄牙音樂長期融合後的一種印尼歌曲,一種東西方混合音樂文化。

釋義

克隆鍾是中國人比較熟悉的一種印尼歌曲,它是印尼本土傳統音樂與16世紀傳來的葡萄牙音樂長期融合後的產物,是一種東西方混合音樂文化。現在也已成為印尼音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詳細介紹

克隆鍾本來是馬來語中的一個擬聲語,指金屬的敲擊聲或舞蹈時的腳鈴聲,後來又變為對一種五弦小吉他的稱呼,再往後是用來指一種包括曼德林、長笛小提琴吉他拔奏大提琴三角鐵手鼓等樂器在內的樂隊,最後克隆鍾這個詞是指用這種樂隊伴奏的歌曲。它與葡萄牙的“法朵”有密切的關係,是一種具有懷鄉情調,哀傷色彩的悲歌,它在印尼的傳播過程中逐漸演變為克隆鍾,它採用馬來語及印尼的傳統班頓詩體,即四句為一段,句首句尾都押韻等。並用拔弦大提琴來模仿甘美蘭樂隊的鑼鼓敲擊聲。歌曲風格也逐漸向印尼傳統的鄧邦歌曲靠近。克隆鐘的曲調進行緩慢悠揚,有哀愁,憂傷色彩,每句的節奏前緊後松唱法柔和鬆弛。
現在克隆鍾歌曲已成為印尼人民十分喜愛的音樂,外界甚至把它當作印尼音樂的象徵。印尼作曲家也採用這種風格製作了很多優秀作品,如《梭羅河》、《星星索》、《哎呀媽媽》、《椰島之歌》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