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被中學

光被中學

光被學校,原系基督教會所辦,自一九O五年創立到一九五二年人民政府接管,經歷了四十七個年頭。它曾是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文化侵略的工具,但在後期也曾用科學文化知識培育了一批知識青年。

基本信息

簡介

光被學校,解放前,在山東中部一帶,這所學校是頗為有名的。

創校

光被中學光被中學

十九世紀中葉,帝國主義列強用炮艦轟開了中國的大門,競相侵入。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被迫於一八五八年六月,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規定了外國傳教士可以到內地自由傳教的條款,於是,各帝國主義國家,爭先恐後地派遣大量傳教士進入我國。其中最早的是英國基督教浸禮會。

一八六九年英傳教士李提摩術(TimothyRiChard)進入山東,先後在青州、鄒平建立教會,並以這兩地為中心向四外擴展。從一八八六年到一八九六年的十年間,通過各種手段同山東中部十九個縣發展信徒2397人。自一八八六年起,英浸禮會傳教士蔚蘭光(W 旳昗iuS)從鄒平來周村傳教,到一八九八年共發展信徒八十人。隨著教會的發展,他們急需培植大批傳道人員。基督教會在“開化民智”、“替中國人造就人才”的幌子下開了很多學堂,籍以“擴張精神上的影響”。到一九一二年,青州、鄒平、北鎮、濱州四個地區,光英國基督浸禮會就辦起了男學堂94處,女學堂37處,教員138人,學生1311個,光被學堂即基督教會所辦的一所著名學堂

光被學堂建於一九O五年,開始堂址在鄒平南門裡。第一屆招生37人。蔚蘭光任校長。翌年,改由傳教士林惠生(S·B·Droke)接任。聘請了青州廣德書院剛畢業的學生李樂書、劉玉鼎任教員,另從當地請了秀才劉丙章任國文教員。一九O九年傳教士宗志誠任校長,不到兩年又換成了英人潘亨利。

當初李提摩術選擇鄒平為教會發展的重點地區,是鑒於德國帝國主義計畫修建的膠濟鐵路,走白雲山以此,經鄒平、章丘達濟南,故以鄒平作為由青州到濟南的中心地點。但後來膠濟鐵路改變修建計畫,由周村經白雲山以南通濟南。到一九O三年,膠濟鐵路已大致竣工,周村逐漸成為交通要道,英國傳教士們眼看鄒平失去重要地位,不得不放棄鄒平而向周村轉移。周村隨之成為英浸禮會傳教士的集中地點。

一九O四年,傳教士法思元(R?/FONT>C?/FONT>FOYSyth)遷來周村,在傅家莊西部建築大片住宅,開辦了一個女學房,由法思元的妻子任校長,並從青州聘來中國人聶守真任教員,這就是周村遵道女校的前身。一九O七年,周村英浸禮會教務負責人商德成又從傅家莊西部購得土地十餘畝,建築了大片房舍,大此開辦了一所男學堂,把周村街里原有基督教會國小合併進來,由新的傳教士胡維斯負責管理。

一九O八年,英浸禮會又在周村東門外占了大片土地,建築醫院和中學房舍。一九一二年,周村東門外中學校舍竣工後,設在鄒平的光被學堂遂於一九一三年夏遷到周村。

由遷校到停辦

(1913——1930)

一九一三年光被學堂遷來周村新建校舍,校名正式稱“光被中學”,傳教士高膺甫但任校長。男女分治,男生在新校授課,女生合併於西郊遵道女校。當時的光被中學,僅有國中一年級一班,學生三十餘名。學校以擴大宗教宣傳、培養傳道人員為宗旨,宗教氣氛濃厚,學生入學時,必須填寫“志願書”所設課程,除國文、算術、英文、歷史、地理、自然、體操音樂、圖畫外,《聖經》是必修課程,禮拜也是必修課。學校對學生裝管束很嚴,學生在校食宿,學期結束,方準回家一次。

學校中有青年會組織,下分德育、智育、體育、群育四部。德育部負責請牧師講道、傳教;智育部組織星期六晚上開辯論會,學生報名參加,用讀講稿、演講、雙人對辯、英語對話等形式進行辯論,藉以訓練口才,供以後傳道之需;體育部組織學生籃球、足球、田徑比賽活動;群育部負責社會活動。

二十年代中期,我國掀起了收回教育權運動。當時國中政府也要求教會學校一律“立案”,立案條件規定:“必須取消宗教課,不必須由中國人任校長”。對此,傳教士們不願接受,所以“立案”問題在為爭執的焦點。學校不立案,社會不承認學生裝的學歷,學生考慮升學就業的前途,紛紛罷課示威要求“立案”。在此情況下,教會懾於學潮風起,指令光被中學校長高膺甫迅速遣散學生,於是於一九三O年春,光被中學宣告停辦。

光被兒童學道班

(1930——1941)

為“立案”問題,光被中學停辦了,教會傳道之念並未稍減。於是變換名目,又建立了光被兒童學道班,因學生對前途感到悲觀,紛紛離校,學道班降為初小程度,人數大減。面對這種情況,傳教士們一心恢復光被中學,連年呈請復校。一九三二年,教會準備成立“恢復中學籌備委員會”,因經濟無著,無結果。一九三四年,專門成立了“周村、鄒平恢復光被學校委員會”,並發出了《恢復光被學校募捐說明書》,開展募捐活動。經過三年的奔走募捐,仍因“款項不足”,學校未能恢復。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本侵略軍占領周村,一九三八年六月,光被學校董事會成立。董事長張思敬聘請原光被中學教員張文敷為校長,在周村西郊原遵道女校校址,籌備恢復光被中學班。一九三九年,教會決議:“國中暫緩進行,並核准學道班畢業者留班加以深造”。因此,出現了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的編制。當時有國小三、四、五、六年級各一班,七、八、九年級各一班,學生二百餘人。

學校的恢復

(1942——1945)

一九四一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英浸禮會的傳教士,有的被日本人送往濟南,有的被送進濰縣集中營。英浸禮會津貼被切斷,學校處境困難,一九四二年春,學校被迫向日偽長山縣政府備案,改名為“長山私立光被中學”。學校規模:設四個國中班,一個高中班(高中班只辦了一年),四個國小班,學生四百餘名。校董事會由周村商會會長周玉汝任董事長,董事劉蓬山、張思敬、鄭鴻鈞、劉漢民、周慶堂等。校長張文敷,教務主任張九山,訓育主任殷鳳崗,事務主任王子明。

當時辦學經費困難,校長張文敷四處奔下次,籌集辦學資金。董事會也多方募捐,但不敷學校開支,於是採取“以生養校”的辦法,加重學生負擔,向學生收取小米為學雜費。開始每學期高小生每人十五斤,國中生三下斤,後來國中生加為五十斤,高中生收八十斤。用小米支發教師工資,(每人每月二百至三百斤)。

為了辦好學校,校長多方延聘了一批知識水平較高的人來校任教。這一時期的教員有:聶輔亭(化學)、任酋昌(英文、數學)、殷鳳崗(英文、史地)、王新齋(國文)、王柳如(國文)、高景賢(博物)、張伯誠(國文)、董洪文(日語)、周茂成(體育、英語)等人。多數教師教學嚴謹,工作認真,熱心教學,勤於輔導,形成了較好的教作風。所學課程基本上與“七七”事變前相同,主要有:國文、數學、英語、地理、歷史、物理、化學、植物、動物、修身、體育、音樂、圖畫、日語等。每天早禮拜,星期日大禮拜。

處於當時環境,學校主張:先生閉戶教學,學生面壁讀書,把課本知識教好學好。可是學校不是能與世隔絕的,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時刻,“關門辦學”是做不到的,學校師生必然會受到外界社會活動的影響。當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抗日救亡運動到處風起雲湧,周村雖為日本侵略軍占據,八路軍卻經常在周村附近活動,光被中學自然也成為敵我雙方爭奪的單位之一。

一九四一年,王在堂介紹了一名學生馬明英插入初小四年級上學,馬明英原名維信,西董由家河灘人,曾任八路軍軍需,共產黨員。進校後,他以學生身份作掩護,秘密開展地下工作,先後在校內外發展了蔡會運、李炳文、李仁昌等二十來名共產黨員。常油印抗日傳單,深夜到街頭散發張貼。對提高學生和民眾愛國熱情起了一定的作用。

一九四一年,開設日語課,引起學生強烈不滿,紛紛進行抵制。一九四二年進行日語考試,全體學生不約而同地交了白卷,懾於學生的強烈反對,學校只好將日語課停授。

一九四三年初夏一天,學校舉行早禮拜,校長以學生越牆洗澡為藉口,當眾體罰高中學生劉福昌、李漢文而激起學生的反感,在高一班學生的帶動下,各班學生紛紛退場,一場反對封建家長式統戰的鬥爭開始了,學生們決定集體罷課,以高中班學生為核心,組成宣傳、教學、談判、糾察、一伙食等組,罷課不罷教,由高年級學生給低年級同學上課,規定罷課紀律,為避免日軍干預,嚴密封鎖了學校,禁止隨意出入。提出了“反地封建奴化教育”、“民主辦校”、“廢除體罰”、“信仰自由,停止校內宗教活動”等。經過為時七天的罷課鬥爭,學校被迫答應了學生提出的條件:學生代表參與學校管理;擴大和支持學生自治會的工作;不強迫學生做禮拜;改善一伙食,學生參加一伙食管理;不體罰學生,不開除學生等。

光被學生運動的開展,引起了日偽軍注意,一九四二年秋,校長張文敷到濟南辦事,日本憲兵隊懷疑他與八路軍有來往,被關押三月之久,後查無實據而釋放。一九四三年,因叛徒丁長發出賣,馬明英同志不幸被捕,受刑致殘,在民眾觀點幫助下,方始脫險。同年,日軍在周村中華照相館查獲四級學生賈延立、張建方等人組織讀書會的照片引起猜疑,因而逮捕了學生張建方,教員殷鳳崗,後托人具保才獲釋回校。

解放前後

(1946——1948)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後,學校規模有所擴大,國中有五級一個班,六級兩個班,七級一個班,國小部有三、四、五、六年級共七個班,全校學生四百五十多人。一九四六年暑假增設高中一年級一個班(翌年停辦)。教材改用國民黨課

光被中學光被中學

本,取消修身課,增加了公民課。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二日,周村解放,校長張文敷與二十名教師,380餘名學生逃往濟南,借大梁圩首基督教堂臨時上課。同年九月又遷回周村。一九四八年三月,周村最後解放,學校又停辦,教員和學生近百人再度逃往濟南,借居於濟南南關廣智院,在該院大禮堂上課。經張文敷等人聯絡,同年九月遷到原齊魯大學醫學院校舍上課。

這一時期董事會成員有:關克明(原齊魯大學校長)、孫恩山(原齊魯大學教務長)、苗海南(成通紗廠經理)、苗星垣(濟南麵粉廠經理)、劉蓮山(仁豐紗廠經理)、張子領(張店臨中校長)、黃華亭(周村基督教牧師)、趙竺山(原齊魯中學教導主任)、段明中等。

接管前後

(1949——1952年)

一九四八年九月,濟南解放,在人民政府關懷下,學校很快恢復。濟南市軍管會文教部部長李澄之到學校駐地了解光被在濟南的情況。由於周村原校需要修復,決定光被學校在濟南續辦,一九四九年秋,學校遷回周村原址。是年學校有國中二、三年級各一班,招收初一新生兩班,國小五、六年級四個班,學生共三百餘人,教職員十六、七人。一九五O年秋,有國中六個班,國小四個班。一九五一年,國小部停辦。到一九五二年暑假,全校國中發展為十二班,學生六百餘名,教職員三十七人。

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光被中學由人民政府接管,命名為“周村中學”。一九五五年改為“淄博第六中學”。

淄博六中時代

淄博六中淄博六中

始建於1905年,其前身是英國傳教士興建的教會學校,原名“光被中學”。解放初收歸國有,1955年被山東省教育廳命名為“山東淄博第六中學”。是一所以升學預備教育為主的普通中學。學校分文理部、藝術部和國中部。現有教職工400餘人,7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000餘人。近一個多世紀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學校領導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廣大教職工辛勤耕耘,無私奉獻;莘莘學子刻苦勤思,謙遜進取,積澱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影響學生,以科學的辦學思想引導學生,以高效的管理體制服務學生,以優美的教學環境感染學生”獨特育人環境,形成了“勤奮、求實、文明、進取”的校風和“苦讀、勤練、專注、有恆”的校風以及“嚴謹善教,為人師表”的教風。六中以鮮明的辦學特色、獨特的育人風格和優異的教育教學成績而享譽社會。

管理

學校有一套科學、先進的管理思想和嚴格、完備的管理制度。學校以教學為中心,實施以創新教育為核心的素質教

淄博六中淄博六中

育,創全面發展之優,樹素質教育之范。學校特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思維及身體鍛練等方面的良好習慣。學校的一切工作都緊緊圍繞培養現代化人才而展開,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強化學生學習的主人翁意識,培養學生學習、生活、鍛鍊等方面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具有廣闊的視野、博大的胸懷、豐富的知識、紮實的基礎、鮮明的特長、健全的人格、強健的體魄;培養具有合作交際能力、創新探究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新世紀優秀人才。為此,學校“平行分班、分層施教、分類推進”,讓所有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學校還把優質的課堂教學作為辦學特色,“抓基礎,重能力,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在改進教法、指導學法上下功夫,要求每一位教師的課堂教學都要有風格、有名氣,每一節課都達到優質課的標準,讓所有學生稱心滿意。

師資力量

學校有一支高素質的教職工隊伍,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是各部門的工作宗旨。學校特別注重師德建設,有一支知識淵博、品德高尚、精於教書、勤於育人的教師隊伍。全體教師熱愛學生、深入學生、轉化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做好本職工作,既做道德名師,又做業務尖子。“上好每一節課,關愛每一位學生,對每一個家庭負責”,是全體老師對社會的鄭重承諾。現在有1名特級教師、70名高級教師、107名一級教師,其中國家級優秀教師5名,省級優秀教師12名;省市級學科帶頭人10名,市級教學能手13名,50名教師參加了研究生學歷進修,8名教師正在參加碩士學位進修,40名教師正在參加國家、省、市各級骨幹教師進修。有三個教研組被團市委授予“青年文明號”,有三個教研組被市教委評為先進教研組,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有發展後勁的教師隊伍。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學校特從澳大利亞聘請英語教師執教口語課,國中部實行雙語教學

學校有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現有兩處校園,面積共十餘萬平米,綠化面積30000平米,學生活動場地近四萬平米。校本部現代化的教學大樓5000平米,能容納40個教學班,教室均配有海爾牌全數字、全頻道“先行者”29英寸彩電,4000平米的學生餐廳巍峨壯觀,能同時讓1500人就餐。6300平米的科技信息樓及圖書閱覽、理化試驗、微機培訓、語音教學等多種功能於一體。每個教研組都配有專門的資料室,每位教師都配置“方正文祥P4”電腦,並建成了校園網路,同時建有兩個多媒體教室、六個微機室、兩個電子閱覽室。藝術樓、體育館、專用足球場、塑膠標準田徑運動場不久都將投入使用。

榮譽

學校有著一流的教學成績,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他們有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振聲,有中央黨校校委委員、管理學院院長孫錢章,有一大批黨、政、軍各級領導,一大批科技、教育、醫藥衛生界的專家、教授,一大批工農業生產第一線的英模人物和先進工作者,還有一個遍布世界的博士、碩士群體。近年來,高考錄取率每年穩定在85%左右,本科上線率一直位居全市第一,有6位同學奪得淄博市文理科高考狀元,有從全國“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到數不清的各類競賽獲獎者。

辦學宗旨

淄博六中遵循“一流的辦學目標,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育人環境,一流的培養標準,一流的辦學成果”的思想宗旨,秉承“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途徑,以發展為教育終極目標,為每一位考進六中的學生提供全面發展的舞台,力爭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讓每一位學生在某一方面都學有所獲,學有所長,學有所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