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7號

先鋒7號

先鋒7號(頭孢乙腈)屬注射劑。臨床主要用於腎盂腎炎、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大劑量用於治療肺炎球菌和腦膜炎球菌腦膜炎,本品對肝,腎毒性較小。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英文名:

中文別名:氰甲頭孢菌素 頭孢菌素Ⅶ頭孢睛甲 頭孢賽曲 先鋒7號

藥理:

藥效學

參閱青黴素鈉。本品為廣譜抗生素。對革蘭陽性菌的活性較強,產青黴素酶和不產青黴素酶金葡菌、化膿性鏈球菌、肺炎球菌、 B組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對本品皆相當敏感,本品對這些敏感革蘭陽性菌的 MICs多在 0.06~lμg/ml之間。李斯德菌的敏感性較差,奴卡菌耐藥。本品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較差,除腦膜炎桿菌和淋球菌對本品高度敏感外,大腸桿菌、克雷伯菌屬、沙門菌屬、志賀菌屬、奇異變形桿菌對本品多中度敏感,其餘革蘭陰性桿菌如吲哚陽性變形桿菌、沙雷菌、腸桿菌、綠膿桿菌等皆對本品耐藥。過去認為所有β-內醯胺抗生素僅系通過干擾粘肽交叉聯結而影響細菌細胞壁的合成,由於細胞壁的缺陷或薄弱,細菌呈現畸形怪狀,繼以迅速溶解死亡。近年來由於青黴素結合蛋白PBPs的研究,使得過去對β-內醯胺抗生素作用機理的解說顯得過於簡單。各種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以及其他β-內醯胺抗生素由於作用或結合的PBP不同,因而對細菌形態的影響也有顯然差異。頭孢噻吩和青黴素主要與PBP-1B和-1A結合,可使金葡菌迅速溶解。頭孢氨苄或氨苄西林主要與 PBP-3結合,可使大腸桿菌形成絲狀體,美西林(mecillinam)作用於 PBP-2,使細菌形成耐受滲透壓的圓形體。PBPs即是參與細菌細胞壁生物合成的酶,如轉肽酶、內肽酶、羧肽酶等,或 PBPs至少有催化粘肽代謝酶的功能。

藥動學

口服本品後吸收甚差。肌內注射 0.5g和1g後,30分鐘血藥濃度達峰值,分別為 10和 20μg/ml,4小時後血藥濃度迅速下降。同時口服丙磺舒可使本品血藥濃度峰值提高近 3倍,血藥濃度維持時間亦較久。靜脈注射 lg後 l5分鐘血藥濃度為30~60μg/ml,如每 6小時靜脈注射 3g,血藥峰濃度為 150~200μg/ml,但在下次注射前即已降至 0。以 12g於 24小時內作連續靜脈滴注,血藥濃度波動於 10~30μg/ml之間。本品在腎皮質、胸水、心肌、橫紋肌、皮膚、胃等組織的濃度較高,除腎臟中濃度接近血藥濃度外,其餘組織中的濃度僅為血藥濃度的1/3左右,肝和大腦中的濃度分別為血藥濃度的 l/10和 2%。在細菌性腹膜炎病人頭孢噻吩甚易進入腹水中。本品很難滲透至正常腦脊液,但靜脈注射2g後,腦組織中的濃度足以抑制敏感的革蘭陽性球菌。在腦膜炎病人腦脊液中藥物濃度為血清濃度的 l~10%。支氣管分泌物中的濃度一般為血藥濃度的 25%。膽汁中藥物濃度皆低於同期血藥濃度。在正常或感染的骨組織中濃度甚低,前列腺組織中濃度約為同期血藥濃度的 25%,給藥後約半小時兩者的濃度分別為 8μg/ml和 33.3μg/ml。本品可透過胎盤,胎兒循環中濃度約為母親血藥濃度的 10~15%。乳汁中濃度約為血藥濃度的30%。本品的分布容積為0.26L/kg。蛋白結合率為50~65%,T1/2為0.5~0.8小時,腎功能減退時可延長至 3~8小時,1周內新生兒的T1/2為1~2小時。頭孢噻吩在肝內約 20~30%迅速代謝成為去乙醯頭孢噻吩。約 60~70%的給藥量於 6小時內主要通過腎小管分泌自尿中排出,其中 70%為頭孢噻吩,30%為代謝產物。少量(0.03%)自膽汁中排泄。肌注 0.5和1g後尿中峰濃度可分別達 800和2500μg/ml。丙磺舒可抑制本品在腎臟的排泄。頭孢噻吩可有效地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清除,兩者的清除率分別為 50~70%和 50%。

適應症

由於本品對金葡菌有較強抗菌活性,對青黴素酶的穩定性較頭孢噻啶為強,因此本品可作為耐青黴素金葡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軟組織感染、尿路感染、敗血症等的選用藥物。本品對肺炎球菌和化膿性鏈球菌的療效均甚滿意。腦膜炎病人套用頭孢噻吩和頭孢噻啶治療無鞘內給藥時,兩者的療效不可靠;另外正在接受頭孢噻吩治療的敗血症病人尚有發生腦膜炎者;因此,本品不宜用於細菌性腦膜炎病人。對敏感革蘭陰性桿菌所致的各種感染可選用本品;但由於對革蘭陰性菌作用強的新一代頭孢菌素的問世,使得本品套用於革蘭陰性菌感染的重要性日益減低。

給藥說明

(1)為了預防手術感染採用頭孢菌素類注射給藥,一般手術後 24小時即停藥。如感染關係到手術成敗(例如心內手術、人工關節成形術等),預防性套用可於術後維持3—5天。

(2)配製肌內注射液,1g本品加 4ml滅菌注射用水使溶解。作靜脈注射時可將 1g本品溶於 10ml滅菌注射用水、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鈉注射液,配製成的溶液於 3~5分鐘內徐緩注入。供靜脈滴注時,先將4g本品溶於 20ml滅菌注射用水內,然後再適量稀釋。腹腔內給藥時,一般每 1000ml透析液中含頭孢噻吩鈉 60mg。治療腹膜炎或腹腔污染後套用頭孢噻吩鈉的濃度可達 0.1至 4%。

(3)肌內注射局部可有疼痛、硬塊、壓痛和溫度增高,因此本品應作深部肌內注射或改為靜脈注射。當每天劑量超過 6g、療程長於 3天時,可發生血栓性靜脈炎;為減少靜脈炎的發生,可選用較大靜脈,靜脈注射液內加用 10~20mg氫化可的松或稀釋注射液濃度。

(4)頭孢噻吩鈉注射液在室溫中保存不能超過 6小時,在冷藏情況下(2~10℃)效價可維持 48小時不變。每1g頭孢噻吩鈉的鈉總含量(包括頭孢噻吩鈉和緩衝劑碳酸鈉中的鈉)約為2.8mmol(63mg)。頭孢噻吩鈉 1.06g約相當於頭孢噻吩 1g。

不良反應

白細胞減少.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心悸,胸悶,腹痛,過敏性休克.可引起肝腎損害.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