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第3輯)

儒林(第3輯)

本書內容包括:孟子的心性學說及其影響、孟子“心性”說及其當代價值、孟子心性論對儒家內聖之學的發展及其意義等。

基本信息

作者龐朴
ISBN:10位[756073300X]13位[9787560733005]
出版社山東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
定價:¥42.00元

內容提要

本書內容包括:孟子的心性學說及其影響、孟子“心性”說及其當代價值、孟子心性論對儒家內聖之學的發展及其意義等。

編輯推薦

儒學,自孔子創始至今兩千多年來,她浩浩蕩蕩,從古代走向現代,從現代走向未來;從齊魯走向全國,從全國走向東亞,從東亞走向世界。《儒林》是高品位的大型學術連續出版物,主要刊載儒學及儒學相關的研究成果,尤其歡迎儒學與現代文明對話、儒學與現實社會互動的研究性論文。本書為第一輯,以實事求是為圭臬,以兼容並蓄為宗旨,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主張對儒學展開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

目錄

孟子的心性學說及其影響
孟子“心性”說及其當代價值
孟子心性論對儒家內聖之學的發展及其意義
孟子性善論新探
孟子性善說的理論建構及其意義
儒家的“慎獨論”與“為己之學”及“公共關懷”
“慎其獨”、“慎其心”與“慎其身”
孟子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天人關係問題
孟子價值論初探——對孔子價值體系的傳承與推展
論孟子以“義”制“利”的價值觀
略論孟子的政治思想
中國古代社會和諧理論的典範——論孟子的社會和諧思想
孟子與儒家的正義論
論儒家的尊嚴觀
孟子散文氣勢的文化成因——兼論孟子的文化人格
孟子的批判精神及其現代價值
孟子士的品節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精神
思孟的抗議精神——兼論早期儒家知識分子的獨立與自覺
孟子的詮釋方法及其套用
《孟子》舊注商兌九則
情與孟子的反本求真之學
孟子對墨學的批判與吸收
董仲舒孟學思想探析
論兩漢循吏的儒學情結
世上瘡痍,筆底波瀾——論杜甫對《孟子》民本思想的繼承
宋人疑《孟》略述
清代新義理學和《孟子》詮釋
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平等傾向在晚清的凸顯與局限
……
儒學全球論壇(2006):孟子思想的當代價值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儒林》稿約

書摘

孟子的心性學說及其影響
◇鍾肇鵬
儒學創自孑L子,孔子歿後,他的弟子散游四方,許多人從事講學,形
成了不同的學派。先秦儒學影響最大的有孟子、荀子兩派。孟荀均言“內聖
外_E”之道。要詳論孟苟的“內聖外王”之道,都可以寫成書。現只就孟子
的內聖心性之學述其概要。孔子之學以“仁”為核心,孔子之道就是“
仁道”。故日:“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
·泰伯》)孟子繼承孔子之道加以發展則言“仁義”。孔子的“仁”,孟子
的“仁義”,不只是道德規範,而都具有世界:觀的意義,是立身做人、治
國平天下的根本,也是最高的指導思想。在孟子極力宣揚鼓吹仁義的同時,
道家的莊子則提出質疑,莊子說:“噫!仁義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憂也
?”(《莊子·駢拇》)這個問題提得很尖銳,要是仁義與人類的性情不相合
,甚至違背人性,那么儒家大講仁義,豈不是多餘的事,豈不是“駢拇枝指
”,如贅瘤一樣嗎?孟子的性善說,正是從人性本質上回應了這一種非難。
人是動物,因此人必然具有動物性,但動物性不是人性。所以人除了有
動物性之外,還有人的特徵、特性,這才是人性。人是靈長類中最高級的動
物。人是具有高度智慧的理性動物,人有高度的聰明才智,能創造文化、改
善自然。到目前為止,宇宙間尚未發現有高於人類的動物。《孝經》說:“
天地之性人為貴”,肯定了人在天地間的高貴地位。
告子與孟子辯論“性”,告子說:“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
以食、色為性,是人與動物的共性,並不是人性的特徵。荀子講性惡,說: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苟子·性惡》),也是從感覺器官來論
證的。:孟子講性善,他說: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
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孟子·公孫丑上
》)
當人看見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在井邊爬行,快掉進井中時,來不及考慮
是誰的孩子,也來不及考慮其他的一切,總是首先向前去抱孩子,免得他掉
入井中。孟子稱這是“不忍人之心”,現在一般說是“同情心”。孟子講性
善,從“不忍人之心”上立論。這就高出告子從“食色”動物性上立論,也
高出於荀子從感官上論證性惡。人有眼、耳、鼻、舌、口等感官,可以感知
色、聲、香、味等;但人還有更重要的器官,即“心”。《孟子》說: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
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