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鸞殿

儀鸞殿

儀鸞殿是宮殿名。儀鸞殿之名並非在歷史上首次出現,最早見於隋東都洛陽之西苑。據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的研究,隋之西苑即顯仁宮,又稱會通苑,在洛陽城之西側。

名詞解釋

儀鸞殿,宮殿名。隋大業間有野雀飛集寶城朝堂前,有人為奉承皇帝,詐稱鸞鳳來臨,因於其地建儀鸞殿。

慈禧寢宮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慈禧太后開始在北京西苑興建她的寢宮,作為其捲簾歸政後的頤養之所。寢宮起初並未命名,因主殿形制為前後進深兩卷,所以相關圖籍呼之為兩卷殿。至遲到光緒十四年(1888年)四月十八日,《現修活計簿》才把兩卷殿的名稱改為儀鸞殿,六月初八日按掛匾額。翁同龢在其六月二十三日的日記中寫道:移居儀鸞殿新室,即兩卷殿,前此油漆未齊,今日始進匠搭棚,即日移居。次日(甲辰)光緒第一次在儀鸞殿向慈禧太后問安。

歷史儀鸞殿

然而儀鸞殿之名並非在歷史上首次出現,最早見於隋東都洛陽之西苑。據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的研究,隋之西苑即顯仁宮,又稱會通苑,在洛陽城之西側,隋大業元年(605年)與洛陽城同時興建,是歷史上僅次於西漢上林苑的一座大型皇家園林。

唐代改名東都苑,武后時名神都苑,面積收縮大約一半。苑址範圍內是一片略有起伏的平原,北背邙山,西、南兩面都有山丘作為屏障。洛水和谷水貫流其中,水源十分充沛。洛陽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園,園內的理水、築山、植物配置和建築營造的工程極其浩大,大體上沿襲漢以來一池三山的宮苑模式。隋洛陽西苑儀鸞殿的來歷見於《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二《隋紀六》。隋煬帝大業十一年(615年)三月有二孔雀自西苑飛集寶城朝堂前,親衛校尉高德儒等十餘人見之,奏以為鸞。時孔雀已飛去,無可得驗,於是百僚稱賀。詔以德儒誠心冥會,肇見嘉祥,擢拜朝散大夫,賜物百段,餘人皆賜束帛;仍於其地造儀鸞殿。高德儒因指孔雀為鳳鸞而得寵,沒有想到的是僅兩年之後,他卻因此喪命。南宋人洪邁《容齋續筆》卷十六《高德儒》載唐高祖起兵太原,使子建成、世民兵擊西河郡,執郡丞高德儒,世民數之曰:‘汝指野鳥為鸞,以欺人主取高官,吾興義兵,正為誅佞人耳。’隧斬之,自余不戮一人。唐太宗並沒有因高德儒的諂媚醜行而遷怒於洛陽西苑儀鸞殿,相反還曾歌之詠之,作有《儀鸞殿早秋》一首,詩曰:寒驚薊門葉,秋發小山枝。松陰背日轉,竹影避風移。提壺菊花岸,高興芙蓉池。欲知涼氣早,巢空燕不窺。並命許敬宗作《奉和儀鸞殿早秋應制》一首:睿想追嘉豫,臨軒御早秋。斜暉麗粉壁,清吹肅朱樓。高殿凝陰滿,雕窗艷曲流。小臣參廣宴,大造諒難酬。《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法師曾在洛陽儀鸞殿拜謁過唐太宗。
貞觀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從印度取經返回長安。當時太宗正在東征高麗,於是先令朝廷留守房玄齡接待,安排玄奘住宿在弘福寺內。壬辰(二十三日),法師謁文武聖皇帝於洛陽宮。二月已亥(初三日),見於儀鸞殿,帝迎慰甚厚。太宗想請法師罷佛還俗,共襄庶政,被玄奘法師婉言謝絕。此後,唐高宗欲封禪泰山,時久雨不爽,於是命在嵩山修行擅長止雨之術的道士劉道合在洛陽儀鸞殿祈天。《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一百四十二隱逸》載高宗及將封太山,屬久雨,帝令道合於儀鸞殿作止雨之術,俄而霽朗,帝大悅。顯然,慈禧太后在北京西苑的寢宮儀鸞殿之名典出隋唐洛陽西苑。除儀鸞殿之名外,北京西苑儀鸞殿(正殿)後德昌殿、延慶樓的名稱亦均取自隋唐洛陽西苑。

新舊儀鸞殿

《唐六典》載:洛城西門,其內曰德昌殿,北曰儀鸞殿,南出曰延慶門。清代北京西苑儀鸞殿前後歷經兩次興建。舊儀鸞殿建於光緒十一年至十四年,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毀於火。新儀鸞殿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擇地另建,至三十年(1904年)建成。新儀鸞殿在民國時改稱懷仁堂,並在院落上空覆蓋混凝土結構的罩棚。1987年曾對懷仁堂進行過全面修繕。關於新儀鸞殿的基址,許多研究不明就裡,誤以為在原址重建。實際上,在舊儀鸞殿原址建造的是仿長春園西洋樓海晏堂的中海海晏堂與仿俄館。也許是將中海海晏堂誤以為新儀鸞殿的緣故,有研究稱新儀鸞殿為一西式樓房,建成後,命名佛照樓。佛照樓之名,未見於任何清代文獻記載,應為野史訛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