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玉女

傳言玉女

傳言玉女是一種詞牌名。

詞牌簡介

漢班固《漢武帝內傳》:“帝閒居承華殿,忽見一女子曰:我墉宮玉女王子登也,至七月七日,王母暫來,言訖,不知所在,世所謂傳言玉女也。”調名取此。

此調有不同諸格體,俱為雙調。此列其一律。前、後片各八句,共七十四字。前後片第二、四、六、八句押韻,用仄聲韻。

詞牌格律

●●○○, ○●●○○▲。

●●○○, ●○○○▲。

○○●●, ●●○○○▲。

○○●●, ●○○▲。

●●○○, ●●●○○▲。

○○●●, ●○○○▲。

○○●●, ●○●○○▲。

○○○●, ●○○▲。

(註:○=平●=仄△=平韻=▲=仄韻)

典範作品

傳言玉女

宋·晁沖之

插圖插圖

一夜東風,吹散柳梢殘雪。

御樓煙暖,正鰲山對結。

簫鼓向晚,鳳輦初歸宮闕。

千門燈火,九街風月。

繡閣人人,乍喜游、困又歇。

笑勻妝面,把朱簾半揭。

嬌波向人,手拈玉梅低說。

相逢常是,上元時節。

〖注〗

傳言玉女

宋 ·袁綯

眉黛輕分,慣學玉真梳掠

艷容可畫,那精神怎貌。

鮫綃映玉,鈿帶雙穿纓絡。

歌音清麗,舞腰柔弱。

宴罷瑤池,御風跨皓鶴。

鳳凰台上,有蕭郎共約。

一面笑開,向月斜褰珠箔。

東園無限,好花羞落。

〖注〗

佳作賞析

傳言玉女

錢唐元夕

汪元量

一片風流,今夕與誰同樂。

月台花榭,慨塵埃漠漠。

豪華盪盡,只有青山如洛。

錢唐依舊,潮生潮落。

萬點燈光,羞照舞鈿歌箔。

玉梅消瘦,恨東皇命薄。

昭君淚流,手拈琶琶弦索。

離愁聊寄,畫樓哀角

李清照、劉陳翁《詠遇樂》詠元夕詞,都是傳誦千古的名篇,各種詞選中大都收錄,是世人所熟知的。汪元量的這首詠元夕詞,雖然與李、劉兩家之作相比,並無遜色,但是從來未見有人稱道過,因為汪元量這位在宋元之際異軍突起的詞人,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汪元量字大有,號水雲,錢塘(今杭州市)人,其詩詞集名《湖山類稿》。他生於宋理宗淳祜元年(1241年),少時以善鼓琴給事宮廷。恭帝趙熬德祜二年(1276年)春,元兵攻陷臨安,俘虜宋帝后妃等北去,元量隨行。元量在北方時,“侍三宮於燕邸,從幼主於龍荒”。(王國維《書宋舊宮人詩詞湖山類稿水雲集後》,見《觀堂集林》卷21。)備歷艱苦。他還多次慰問文天祥於其囚禁之所,作詩唱和。文天祥就義之後,元量作《浮丘道人招魂歌》九首以挽之。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元量以黃冠南歸,遊歷江浙、湘、贛、巴蜀諸地。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他在杭州西湖畔築室隱居,其卒年約在仁宗延祜四年(1317年)稍後。(據孔凡禮《汪元量事跡紀年》,見《增訂湖山類稿》。)汪元量這首《傳言玉女》詞是何年所作呢?孔凡禮認為:“詞中慨嘆‘塵埃漠漠’,當為元兵入杭前夕。題所稱‘元夕’,當為德祜二年之元夕。”此說可信。宋度宗鹹淳十年(1274年),元兵大舉南侵。次年,恭帝德祜元年(1275年),元兵攻取黃、蘄以下沿江諸州,擊敗賈似道兵十餘萬於池州,進陷建康(今南京)、平江(今蘇州),勢如破竹,臨安岌岌可危。所以在德祜二年元夕之時,汪元量預感到國家將亡,於是發出“豪華盪盡,只有青山如洛。錢唐依舊,潮生潮落”的哀嘆。雖然是元夕佳節,但並無歡慶心情,而只是感到“萬點燈光,羞照舞鈿歌箔”,玉梅也消瘦了,彈琵琶的也流淚了(“昭君”借指彈琵琶的女子,也暗示將有北行出塞之災難),一片淒涼氣氛,只好“離愁聊寄,畫樓哀角”而已。這首詞寫得的確是非常悽怨悲涼。汪元量詞的風格在當時是獨樹一幟的,特立於風氣之外。宋末元初,南方詞壇為姜夔、吳文英兩家所籠罩。當時著名詞人中,張炎以清空為宗,是推尊姜夔的:周密以麗密見長,是效法吳文英的;王沂孫則是兼取姜、吳兩家之長。汪元量與張、周、王諸詞人都無往還,詞風亦不相近。汪元量的詞,不多用典故,不偏重藻飾,以疏淡之筆,直抒胸臆,而又能保持詞體幽約深婉之特質而不流於粗率。論其詞之風格,與當時人劉辰翁之《須溪詞》相近。況周頤評劉辰翁詞云:“須溪詞多真率語,滿心而發,不假追琢,有掉臂遊行之樂。其詞多用中鋒,風格道上,略與稼軒旗鼓相當。”(《餐櫻廡詞話》,轉引自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況氏對於劉詞之評語,亦可轉用以評論汪詞。汪元量南歸後,曾赴廬陵訪晤劉辰翁,兩人氣味相投,一見如故,劉為汪的《湖山類稿》撰序,加以讚揚。這固然是由於兩人均有故國之思、遺民之痛,而作品風格相近也是一個因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