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竹樓

傣族竹樓

傣族竹樓是另一種乾欄式住宅。雲南西雙版納是傣族聚居地區,這裡的地形高差變化較大,北部為山地,東部為高原,西部卻為平原。全區氣候差別也大,山地海拔達1700米,屬溫帶氣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屬亞熱帶氣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經屬於熱帶氣候了。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壩地區,常年無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達21℃,沒有四季的區分。所以在這裡,乾欄式建築是很合適的形式。由於該地區盛產竹材,所以許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稱為竹樓。

基本信息

竹樓簡介

傣族竹樓是另一種乾欄式住宅。雲南西雙版納是傣族聚居地區,這裡的地形高差變化較大,北部為山地,東部為高原,西部卻為平原。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壩地區,常年無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達21℃,沒有四季的區分。所以在這裡,乾欄式建築是很合適的形式。

··

竹樓是西雙版納傣族傳統的住房。這種“乾欄”式建築,早先以竹子為主要材料修建,竹柱竹梁竹檁竹椽、竹門、竹牆,有的地方甚至將竹一破兩半做瓦蓋頂。因主要用竹材建蓋,留有高腳欄乾,分上下兩層,故稱竹樓。樓上住人,樓下堆放什物和關家畜、家禽。

結構用途

結構

粗竹子做骨架,竹編篾子做牆體,樓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頂鋪草,主柱有24條。所以竹樓用料簡單,施工方便而且迅速。

傣族竹樓傣族竹樓

生活用途

竹樓的平面呈方形,底層架空多不用牆壁,供飼養牲畜和堆放雜物,樓上有堂屋和臥室,堂屋設火塘,是燒茶做飯和家人團聚的地方;外有開敞的前廊和曬台,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飯、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風;曬台是主人盥洗、曬衣、晾曬農作物和存放水罐的地方。這一廊一台是竹樓不可缺少的部分。這樣的竹樓一防潮濕,二散熱通風,三可避蟲獸侵襲,四可避洪水衝擊。因為這裡每年雨量集中,常發洪水,樓下架空,牆又為多空隙的竹篾,所以很利於洪水的通過。傣族多信佛教而且迷信禁忌也多,幾乎村村都有佛寺。規定在佛寺的對面和側向不許蓋房子;民房的樓面高度不許超過佛寺中佛像坐檯的台面。由於經濟上的懸殊差別,村里百姓的住房本來在大小和質量上無法與頭人相比,但還在建房上作了許多規定,如勞動百姓的住房不能建瓦房,不準做雕刻裝飾,廊子不許作三間,堂屋不能用六扇格子門,甚至樓梯也不許分作兩段,樓上樓下的柱子不能用一根通長的木料,還不得用石頭柱礎等等。這種種限制的確也影響了民居建築在技術上的發展,使大量民居不可能保持很長的壽命。

歷史關係

雲南傣族與古傣族“百越”人有淵源關係。主要從事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信仰小乘佛教。人口約1025128分布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等地。傣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傣族人不僅能歌善舞,而且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尤以傣歷、傣醫藥和敘事長詩最為出名。

習俗

忌諱

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髮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

傣族竹樓傣族竹樓

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曬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聖物。

婚禮

婚禮之日雙方家裡都要舉行婚禮,大都先在女家進行。婚宴時,席桌上要鋪上綠色的芭蕉葉,菜餚有象徵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線儀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線繞過雙方的肩,又用兩根白線分別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徵純潔,然後由高齡老人將糯米飯捏成三角形蘸上鹽,置於火塘上的三腳架的頂點上,任其火燒後自然脫落,象徵愛情像鐵一樣堅實。

食物

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民間認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現吃現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習慣用手捏飯吃。所有佐餐菜餚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歡吃乾酸菜,據說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餚,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於消化。

特產

傣族地區潮濕炎熱,昆蟲種類繁多,用昆蟲為原料製作的風味菜餚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構成的一個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鱉、螞蟻蛋等。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數不高,是自家釀製的,味香甜。茶是當地特產,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喝時只在火上略炒至焦,沖泡而飲略帶糊味。典型食品有狗肉湯鍋、豬肉干巴、醃蛋、乾黃鱔等。

節日

為傣族歷新年的慶祝活動,是我國最著名的民族節日之一。一般在陽曆4月13日至15日之間。屆時,人們先到附近佛寺浴佛,然後互相潑水以表達真誠的祝福,關於潑水節的來歷。曾留傳著一個遠古的神話傳說,您在旅遊中會聽到導遊的介紹。在潑水節期間還要舉行鬥雞、跳孔雀舞、擲荷包、龍舟比賽、放孔明燈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娛樂活動。其主要地點是景洪市。

竹樓是傣家人世代居住的居所,它那美觀的樓頂,傳說里稱之為"諸葛亮的帽子"。

傣家竹樓為桿欄式的建築,造型美觀,外形像個架在高柱上的大帳篷。竹樓是用各種竹料(或木料)穿斗在一起,互相牽扯,極為牢固。樓房四周用木板或竹籬圍住,堂內用木板隔成兩半,內為臥室,外為客廳。樓房下層無牆,用以堆放雜物或飼養禽獸。

竹樓具有冬暖夏涼、防潮防水防震的特點。樓室高出地面若干米,潮氣不易上升到室內,水也淹不到樓室上。竹樓為四方形,樓內四面通風,夏天涼爽,冬天暖和。傣家人喜歡在竹樓周圍載鳳尾竹、檳榔、芒果、香蕉等,使村寨充滿詩情畫意。

中國各地特色民居

由於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歷史悠久,各地的地理氣候條件和生活方式不盡相同,因此,中國的民居建築樣式和風格在世界建築史上也較為鮮見。中國民居是各地居民自己設計建造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家住宅。在中國的民居中,最具特點的民居有北京四合院、西北黃土高原的窯洞、安徽的古民居、福建和廣東等地的客家土樓、蒙古的蒙古包等。

中國少數民族民居盤點

建築是社會的縮影、民族的象徵,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除漢族外,另有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風俗習慣各異,也各自擁有著獨具特色的民居和建築,一起來認識一下我國風格各異的民族民居建築

中國少數民族民居

土庫房 | 土掌房 | 乾欄式木樓 | 石板房 | 侗寨鼓樓 | 侗宅 | 白族民居 | 白族門樓 | 土家民居 |哈薩克氈房|蘑菇房[哈尼族]| 傣族竹樓 | 竹架棚房子 | 土牆厝 | 千柱落腳房 | 達斡爾民居 | 碉房 | 布朗民居 | 木楞房 | 千腳落地房 | 撮羅子 | 仙人柱 | 冠蓋式住房 | 石條房 | 基諾民居 | 羌族碉樓 | 布依族民居 | 藏式氈房 | 黎族民居

民居建築

中國各地的居住建築,又稱民居。居住建築是最基本的建築類型,出現最早,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由於中國各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情況不同,各地民居也顯現出多樣化的面貌。本期任務讓我們來走進全國各地富有特色的民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