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姆的古羅馬競技場

傑姆的古羅馬競技場,位於突尼西亞東部的傑姆城,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古羅馬競枝場。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傑姆的古羅馬競技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傑姆以其圓形競技場聞名於世,該圓形競技場呈橢圓形,以1米長、70厘米寬高的大石塊興建而成。[4]競技場為典型的羅馬建築風格,高36米,分三層,共60座拱門,拱門由石柱支撐,[5]可容納35,000名觀眾。[2]是世界三大競技場之一。[6]只有位於羅馬的羅馬鬥獸場(可容納約45,000名觀眾)及位於卡普阿的劇場遺址比它更大。此圓形競技場乃按資深執政官戈爾迪安一世之命由羅馬人所興建,戈爾迪安一世於238年在蒂斯德魯斯自封為帝,並在競技場舉行角鬥士表演及戰車競走(如電影《賓虛》一樣)。但該競技場亦有可能從未竣工。

簡介

傑姆的古羅馬競技場傑姆的古羅馬競技場

傑姆古羅馬競技場,位於突尼西亞東部的傑姆城,它呈圓形,是突尼西亞羅馬時代的遺蹟,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古羅馬競技場之一。傑姆城是羅馬帝國阿非利加行省的一部分。它依靠橄欖樹種植業成為北非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傑姆城在鼎盛時期有人口3萬,並建有廣場、馬戲場、花園,以及北非最壯觀的古羅馬建築——傑姆競技場。

傑姆的羅馬圓形競技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新頒布的突尼西亞境內的世界文化遺產。建於公元3世紀,被公認為北非最具吸引力的羅馬時代建築,在當時最大的競技場中位列第四。橢圓外形和巨大規模(長150米,寬124米,周長457米,可容納35000名觀眾)與我們熟知的現代運動場沒有多大區別。這座非凡的建築物體現出羅馬建築師和工匠們的精湛技藝,也是羅馬帝國鼎盛輝煌的見證。

傑姆的古羅馬競技場規模宏大,有“非洲的科羅西姆”之稱。

規模特色

競技場宏偉壯觀,建於公元230-238年。長徑162米,短徑118米,高40米,可容納3.5萬名觀眾。競技場建築共3層,層層建有拱門,3層總計有60座拱門。每座拱門兩側裝飾有兩根半露的圓柱,圓柱有古希臘科林斯式和混合型式兩種。位於中間的比賽場呈橢圓形,長65米,寬39米,周圍豎立3米高的安全石牆,與觀眾台隔開。

經過風雨洗禮的傑姆古羅馬競技場現在依舊圍牆高大,遠遠便見其巍巍身姿。它層層拱廊相連,寬闊高大,構築典雅。人行其間,仿佛在古代城堡殿廊穿行。各層連拱廊的柱型富於變化,漫遊其中,就如置身於古代石柱雕刻藝術的宮殿。拾級而上,似在扶搖直上羽化而登仙。端坐在觀眾席的頂層,俯身下望,偌大鬥獸場的景象一覽無餘,盡收眼底。整座鬥獸場形似一口平放的大鍋,四周自下而上,階梯式的座位密密麻麻。
傑姆古羅馬競技場呈圓形,雖然一部分牆體不見了,但是沒有絲毫瑕疵影響到它的莊嚴雄偉。傑姆滿眼都被黃沙掩沒著,寂靜而又沒有更多引人之處。但就是因為傑姆古羅馬競技場佇立在這片黃沙上,才讓這個文明顯得霸氣而雄壯。

歷史沿革

競技場原本一直基本完好無損。1695年,奧斯曼帝國皇帝為鎮壓抗稅的人民,下令向場內民眾開炮,致使競技場遭到破壞,殘存部分僅為原來的五分之三左右,但分隔觀眾席和競技場的大部分石圍牆,比賽場、下通道(當年、虎、豹、野牛等野獸以及戰俘進入場內之路)、拱廊以及部分階梯式座位基本保存下來。

公元235年到268年間,羅馬帝國由一連串的殘暴軍事獨裁者統治。最早的一個是馬克西米努斯皇帝,他的鐵腕政策在羅馬帝國的北非行省激起了一場暴動。在蒂斯杜斯(今天的傑姆),當地人因為橄欖油的跌價而窮困潦倒,羅馬皇帝的沉重賦稅激起了他們心中的怒火,他們終於揭竿而起。反抗者在巨大的競技場上進行慶祝,推舉年老的北非總督戈爾迪安一世為新的羅馬皇帝。當時戈爾迪安因熱心贊助體育活動,獲得廣泛支持,他是建造傑姆競技場的最熱衷的支持者。然而,戈爾迪安錯誤估計了自己的軍事實力,接受了皇帝頭銜,但他的野心招來了一場災難。忠於馬克西米努斯的軍隊很快在戰場上擊敗了戈爾迪安的部隊,將蒂斯杜斯洗劫一空,還殺死了戈爾迪安的兒子。不久,戈爾迪安在迦太基自己的別墅自殺。不管結局怎樣悲慘,戈爾迪安熱心幫助修建了競技場,又在此登基稱帝,成為一代名人。
公元3世紀早期,競技場落成時,蒂斯杜斯成為羅馬帝國北非地區第二大城市。但238年發生反叛後,忠於馬克西米努斯皇帝的軍隊摧毀了該城,傑姆再沒有真正恢復。城市雖然衰落了,競技場卻保留下來。

最佳路線

國內沒有直接到達突尼西亞的航線,可以選擇到法國巴黎、卡達多哈、土耳其伊斯坦堡中轉。總航程大概20個小時。

地理氣候

突尼西亞位於非洲北端,國土面積16.4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200公里。北部屬熱帶地中海型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暖濕潤。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

宗教信仰

突尼西亞人絕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並以伊斯蘭教為國教,有極少數人信奉天主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