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義傳

傅作義傳

傅作義是民國時期的著名愛國將領。在他主政綏遠時,整頓金融,開源節流,被譽為民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在抗戰時期,他堅持與共產黨合作,轉戰長城內外。百靈廟戰役的勝利,中共中央賀為“全國抗戰之先聲”,五原大捷使他成為繼蔣介石之後第二個“青天白日勳章”的獲得者。在解放戰爭後期,他作為華北“剿總”總司令,毅然率部起義,保護了舉世聞名的古都北平,也促成了“綏遠方式”的偉大勝利。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傅作義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將領。在他主政綏遠時,整頓金融,建設城鄉,發展教育,使綏遠被稱為民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在抗戰時期,他堅持與共產黨合作,轉戰長城內外。百靈廟戰役的勝利,中共中央賀為"全國抗戰之先聲",五原大捷使他成為繼蔣介石之後第二個青天白日勳章的獲得者。

在解放戰爭後期,他作為華北“剿總”司令員,毅然率部起義,保護了舉世聞名的古都北平,也參與創造了“綏遠方式”的偉大勝利。毛澤東高度評價:和平解放北平,宜生功勞很大,人民永遠不會忘掉你。

編輯推薦

傅作義 一九二七年起為蔣介石賣命二十二年,直到一九四九年和平起義。毛澤東說:蔣介石一輩子耍碼頭,最後還是你把他甩掉了。

傅作義做新中國水利電力部長二十三年,直到一九七二年因病懇辭。毛澤東說:對水利這一行你是鑽進去了。

人物簡介

傅作義,字宜生。山西榮河(現臨猗)縣人。民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國軍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保定軍校畢業。原為閻錫山部屬。

1930年參加閻、馮反蔣戰爭,任津浦線總指揮。抗日戰爭時期,歷任第七集團軍總司令,第八、第十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兼綏遠省、察哈爾省政府主席。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剿總”司令。

1949年1月底,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條件,率部起義,對北平和綏遠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水利部、水利電力部部長,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是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974年4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9歲。

作者簡介

張新吾,山東煙臺市宮家島人。早年受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因慕傅作義將軍愛國主義精神,效班超投筆從戎,而投其麾下,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綏遠軍區政治幹部。半生教育生涯,先後講授大學語文、中共黨史。後期任北京市成人教育局文科教材編審。著有《唐詩四百首注釋賞析》、《楚辭譯解》及《抗日戰爭的領導問題》、《中共黨史八結合講授法》等學術論文多篇。

目錄

——將軍一夢醒,獵獵展紅旗

作者識

第一部分 璞玉無華

第一章 從童年到將軍

家世

童年與中學時代

軍校八年

參加晉軍

第二章 固守涿州

偏師遠襲

固守百日

英雄吾愛傅將軍

守信兌軍券

第三章 接管天津前後

保定脫險

就任天津市警備司令

中原大戰

第四章 主政綏遠

剿匪清鄉,安緝地方

建設農村基層政權

穩定省會秩序,整頓城市市容

整頓金融,開源節流

城鄉建設

發展教育

第五章 長城喋血

誓雪國恥

請纓抗戰

浴血懷柔

英魂流芳

第二部分 崢嶸歲月

第六章 綏遠抗戰

日本染指綏遠

紅格爾圖戰役

百靈廟出奇制勝

中國共產黨的有力聲援

第七章 國共合作 共御外侮

浴血長城內外

忻口會戰

太原守城

晉西整軍抗戰

仿效八路軍,建立政工組織

延安高層的建議

第八章 後套七年——勤政整軍

第三部 烽火情疚

第九章 違心的內戰

第十章 黎明的前夜

第四部分 千秋功業

第十一章 光榮的抉擇

第十二章 故都春曉新篇章

第十三章 促成綏遠九·一九起義

第十四章 開國前後——兩地丹心

第五部 碧水丹心

第十五章 人民的好部長

第十六章 致力祖統一

第六部 英華縱橫

第十七章 擷英綜論

讀稿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