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橋村

偏橋村

偏橋村地處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種地、打工過日子,是曾經的偏橋村小經濟。自從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溫家寶總理三訪偏橋村,該村無論村容村貌還是“經濟結構”,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基本信息

歷史村貌

20世紀90年代,在偏橋村不乏手藝人,大多是泥瓦匠木工。一天三五十元的工資。

在偏橋村,沙土地、半坡地、土板地全算上,每人能分一畝來地。正常年景,最好的土板地一畝也就產七八百斤玉米

全村一千多口人,年輕人都出去打工賺錢,供養家庭。村里留守著老人和孩子。

石板房炊煙四起,街道上凌亂的牲口糞便,路邊堆滿柴禾。這是當初偏橋村過年的景象。

村情改善

溫家寶在灤平縣偏橋村與蘇洪喜一家共進午餐溫家寶在灤平縣偏橋村與蘇洪喜一家共進午餐

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溫家寶總理三訪河北承德市灤平縣偏橋村,無論村容村貌還是“經濟結構”,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種地、打工過日子,是曾經的偏橋小經濟。在總理到訪後,偏橋村迎來各級單位的扶貧支持,修路築橋搞基建的同時,也開始了村級產業的發展。

2010年,建了80餘套新民居,修了高標準的橋和路。花了數百萬建新村委會,採用了最高標準的電熱地暖。村委會的圖書室里,擺滿了捐贈的書籍。

1200人的偏橋村還投資百萬建了座污水處理廠。村里建了廣場,裝了路燈。舊房子的外牆也都刷了一遍漆。

栽了幾百畝果樹,打了機井。灤平縣平泉縣招來商家,在偏橋村一下建了103個食用菌大棚。還建了十餘個培訓室,用來培訓村民技術。

承德市商務局籌款在當地新建綜合超市,扶持縣裡的一家超市和蔬菜合作社,對接偏橋村的蔬菜銷售。

現存問題

產業都“黃了”

2013年1月29日,偏橋村的蘑菇大棚,種植設備已被撤離,開春能1月29日,偏橋村的蘑菇大棚,種植設備已被撤離,開春能不能種蘑菇還是個未知數2013年1月29日,偏橋村的蘑菇大棚,種植設備已被撤離,開春能1月29日,偏橋村的蘑菇大棚,種植設備已被撤離,開春能不能種蘑菇還是個未知數

2011年下半年,隨著各個工程逐漸完成。來村裡的領導越來越少,客人也就越來越少。到最後,一個客人都沒了。

2013年1月底,遊客中心鋪了滿地雞毛,這裡已成了羽毛畫加工點。

政府搞的“農超對接”沒實現。建在村裡的超市“一根菜也沒賣出去”。

蘑菇棚也遇到了難題。上百個蘑菇棚破損了,枯草滿地。投資商也不準備幹了,拉走了設備,因為招商時反資商墊付了一百多萬元工程款,縣裡答應給他,但遲遲未兌現。

偏橋村民的合作社以及農工商公司,也已經“名存實亡”。

村委發愁“維護費”

經過了一場集中的扶貧革命,偏橋的村容村貌有了大變化。但維護的費用令村里犯了愁。

村里雇了五六個保潔員保持村容村貌,村委會、污水處理廠也都要有人看門,要開工資,加上路燈、水電費,一年維護要十幾萬。

相鄰的古城川村,一名張姓村民說,村里人原本羨慕偏橋,幾年下來,感覺偏橋也沒富到哪裡去。

農民問題

投資商劉亞玉說,他不是不教種植技術,而是村民不願學,更不願投資,“他們寧願打工,也不願自己掏錢種”,他說在村里很好招工人,因為打工錢賺得沒風險。

各方建議

王國生是灤平縣扶貧辦主任,在王國生看來,農村要致富,需要“造血”,必須靠發展產業,村民需要接受技術培訓,參與其中;同時,更要有周邊大氣候的帶動。

蘇紀松村委會委員,他覺得偏橋村有了發展的機會。他總結偏橋村這三年的變化:基礎設施好了;有了更多政策和技術的培訓,村民有所受益;村里男人好說媳婦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