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頭狀孢子頭

假頭狀孢子頭

假頭狀孢子頭,小型分生孢子假頭狀著生。

主要內容

小型分生孢子假頭狀著生,橢圓形,卵圓形、長橢圓形、短臘腸形、逗點形,0~1隔,光滑。4~15μm×3~5μm(變化幅度3~19μm×2~6μm)。

相關內容

茄病鐮刀菌(F.solani)
菌株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上,氣生菌絲生長良好,棉絮狀、低平,或蛛絲狀、稍高。在試管壁上常有編結成菌絲繩的趨勢,白色、蒼白-淺紫色、蒼白-淺赭色、蒼白-淺黃色。反面淺赭色、淺硝-暗藍色、淺黃奶油色。氣生菌絲的粘孢團有或無,如有則呈白、褐、黃、藍、綠色或它們之間的顏色。
小型分生孢子假頭狀著生,橢圓形,卵圓形、長橢圓形、短臘腸形、逗點形,0~1隔,光滑。4~15μm×3~5μm(變化幅度3~19μm×2~6μm)。
大型分生孢子近鐮刀形、紡錘-鐮刀形、紡錘-披針形、紡錘-柱形、稍彎,極個別菌株有雙曲線彎曲的大型孢子,在很大距離的長度上直徑相等,頂端細胞短,稍窄細或變鈍,腳胞有或無。大型分生孢子壁顯著厚,2~5(~7)隔,以3隔居多。
3隔17~44(~52)μm×4~5(~7)μm
4~5隔35~55(~60)μm×4.5~5.5(~7)μm
6~7隔45~65(~70)μm×5~6.5(~7.2)μm
厚垣孢子在察氏培養基上產生,頂生或間生,單細胞或雙細胞,在較少數的菌株則呈短鏈或結節狀,
表面光滑或小疣狀突起,淺黃赭色,或無色,單細胞的厚垣孢子通常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7~14(~16)μm(見圖20)。
子囊階段:紅殼赤殼。
茄病鐮刀菌可引起蠶豆的枯萎病,還可造成多種栽培作物如花生、甜菜、馬鈴薯、番茄、芝麻、玉米和小麥的根腐、莖腐和果實幹腐等,並能產生新茄病鐮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