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綜合征

到了上班的時候,生物鐘調節不過來,鬆弛下來的弦一時適應不了緊張繁忙的工作狀態,因而對上班產生了恐懼心理。 對策:可從生活內容到作息時間都作出相應的調整,靜心思考上班後應該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調整到工作狀態上。 退潮憂鬱症在高度興奮、高度熱鬧的節假日過後,又回歸到平靜的、日常的生活,因而感到孤單、抑鬱、無聊等症狀。

簡介

節后綜合征就是人們在大假之後的各種生理表現。比如,在節後的兩三天裡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老人難以適應突然恢復的清靜日子;孩子無法安心為即將開始的學習做準備等等。

病因探究

節日心理失調

節后綜合症(Post-holidaysyndrome)對一些平時在高度緊張狀態下工作的人而言,整整幾天不用上班,未必是件舒心的事,尤其是平時常要輪值夜班的基層民警、加班熬夜的領導或負責文字材料的“筆桿子”,突然閒下來無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現失落、焦躁不安、抑鬱等不良情緒反應。從心理學角度上講,在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下,人的大腦中樞會建立起一套高度緊張的思維運作模式。如果一下子從高度緊張的狀態中停下來,原來那種適應緊張節奏的心理模式便會突然失去對象物,這時,平日總在逾時工作、覺得沒有個人時間的人們,面對寬鬆的環境反而感到不適應。
這種心理失調,其實也是一種提示信號,平日的工作及生活方式並不利於身心健康,長此以往,很可能因工作緊張、壓力過大而引發各類身心疾病,甚至導致“職業倦怠”等不良心理反應。此時的長假,正是過濾已有的工作方式,嘗試另一種生活心態的時機。親身體會“有張有弛”的生活方式,學會合理安排工作與生活,給疲憊的大腦和身體以不同於平時的新鮮刺激,充電的感覺會讓過度消耗的精神和心靈放一個真正的假期。

可能出現的情況

一些心理脆弱或身心過度疲勞者還可能出現以下情況:外出旅行途中失眠、胸悶、精神緊張等,長時間乘坐飛機火車汽車輪船等而突然產生幻覺等(在擁擠、嘈雜的封閉環境下更易出現)。這是在旅行途中發生的急性暫短精神病性障礙,其臨床表現主要為意識障礙、片段妄想、幻覺或行為紊亂,回家後這些感覺可能重現。要避免此現象,出遊者應注意自我保護,如出遊行程不要安排得過滿過緊,及時休息、補充體能,長時間乘坐一種交通工具時,應每隔一兩個小時就走動走動,活動筋骨、做做深呼吸

節後抑鬱

與上述節日心理失調相對應的是節後抑鬱。有些人會因從節日的玩樂中突然回到平靜而出現失眠、胸悶、心中空空如也、失落、抑鬱等現象。通俗地說,這是因為人們不能“收心”,無法學會自我調節以適應原有的平靜狀態。要預防這種現象,就要注意心理的平穩過渡,節後及時“找事乾”,避免突然“急剎車”。如果條件允許,採用想像放鬆法也可達到較好的調適效果。
一連幾天的長假結束,許多人都可能會有以下一兩種體驗:假期結束前的一兩晚,想到節日過完馬上就要上班,突然感到心神不定,或是失眠、胡思亂想,無法入睡;腦海里還在回放著節日裡和親朋好友們盡情歡聚的情景,放縱的心情怎么也收不回來;節後兩三天裡總是感到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出現抑鬱、失落、煩躁不安等不良情緒;有不明原因的噁心、暈眩、腸胃不適、皮膚過敏、神經性厭食、神經衰弱等反應……也許不僅僅自己有這樣那樣的不適應,身邊的家人可能也有各種與平常不同的反應:老人難以適應突然恢復的清靜日子;孩子無法安心下來為即將開始的學習做準備等等。這就是所謂“節日綜合徵”的典型表現。每當長假、黃金周過後,總有不少人因為節日期間的生活方式與平日相差過大,節後又不注意心理保健和自我調節而出現類似“節日綜合徵”的心理失調錶現。

節後提不起精神

本是休生養息的長假,不少人卻出現了渾身無力、嗜睡、做事精力無法集中等症狀,其實這都是“節後亞健康綜合徵”在作祟。專家介紹,十一長假過後一段時間,是此類綜合徵發病的高峰期。之所以出現此類綜合徵,其根本原因在於十一期間,人們娛樂玩耍、或外出旅遊、走親探友,休息的時間反而比平時上班時還少,作息時間和規律被打亂,擾亂了生物鐘;加之節日期間飲食無規律,不少人還菸酒無度,暴飲暴食,造成營養搭配不均,身體各器官超負荷運轉,引起功能紊亂,儘管還沒有達到發病的地步,但已經讓人體感到不適了。長假結束,一旦回到緊張的工作環境中,就容易身心失衡,出現各種亞健康症狀,還容易誘發各種疾病。

主要症狀

睡眠紊亂

長假玩樂過度,甚至通宵喝酒打牌等,不給身體充分的休息時間。這樣就打亂了人體正常生物鐘,造成植物神經系統紊亂,結果“睡眠紊亂”就會找上門。
對策:過度疲勞引起的“睡眠紊亂”,需趕快採取補救措施。體力性疲勞因運動過度引起,可以通過休息或給身體補充營養得到解除;腦力性疲勞原因多是長時間用腦,大量消耗能量導致大腦血液和氧供應不足,削弱了腦細胞的正常功能,集中表現為頭昏腦脹、失眠多夢等,緩解的方式是讓大腦放鬆休息,可輕輕按摩頭部、散步閒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聽聽音樂等;心理疲勞則由過節壓力感造成,應設法減輕心理壓力,嚴重者應趕快去看心理醫生。

恐懼上班

經過連續幾天的吃喝玩樂,好多人到了上班第一天還有些不適應,一些上班一族還出現了焦慮、鬱悶、煩躁等情緒,甚至對上班懷有恐懼的心理。因為在長假裡對自己的休假沒有什麼計畫,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生物鐘已經打亂了。到了上班的時候,生物鐘調節不過來,鬆弛下來的弦一時適應不了緊張繁忙的工作狀態,因而對上班產生了恐懼心理。
對策:可從生活內容到作息時間都作出相應的調整,靜心思考上班後應該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調整到工作狀態上。也可每過幾個小時進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想像好似隨著吐故納新,緊張也離開了身體。同時還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適當的藥物,改善情緒。

神經性厭食

過節往往出現一天不停嘴的現象,吃多了,就容易撐著,引起神經性厭食。
對策:適當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儘量吃清淡一點的飯菜,讓塞滿魚肉的腸胃也歇歇。經常步行、慢跑、做體操、伸展等,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運動,讓自己的身心“動”起來,胃口也會調整到正常狀態。

退潮憂鬱症

在高度興奮、高度熱鬧的節假日過後,又回歸到平靜的、日常的生活,因而感到孤單、抑鬱、無聊等症狀。

專家建議

醫學專家建議,對於“節后綜合征”,市民要積極利用各種方式調整心態,還要在飲食上注意清淡飲食,多喝白開水,多吃水果、蔬菜。此外,還可以多做一些有利於身心健康的體育運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