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琴衛星

倫琴衛星

倫琴衛星是德國、美國、英國聯合研製的一顆X射線天文衛星,衛星上搭載有兩台成像望遠鏡,工作波段分別為0.1-2.4keV的軟X射線和0.06-0.2keV的極紫外線。1990年6月1日發射,1999年報廢。台北時間2011年10月23日9時45分至10時15分,“倫琴”進入大氣層,並最終墜毀在孟加拉灣。

簡介

倫琴衛星倫琴衛星

倫琴衛星(Röntgensatellit,縮寫為ROSAT)是德國、美國、英國聯合研製的一顆X射線天文衛星,為紀念發現X射線的德國物理學家倫琴而命名。

這顆衛星原計畫由太空梭發射,由於挑戰者號事故,推遲到1990年6月1日,用德爾塔II型火箭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

1999年12月12日,倫琴衛星停止工作。 之後就開始了在地球引力下的“自由落體”。[1]2011年10月23日,倫琴衛星墜毀在孟加拉灣。

攜帶設備

倫琴衛星上搭載有兩台成像望遠鏡,工作波段分別為0.1-2.4keV的軟X射線和0.06-0.2keV的極紫外線。其中X射線望遠鏡採用4層沃爾特I型掠射式望遠鏡,總接收面積為1140平方厘米,解析度可達5角秒。

觀測記錄

倫琴衛星倫琴衛星

倫琴衛星重2.4噸,搭載有兩台成像望遠鏡,工作波段分別為0.1-2.4keV的軟X射線和0.06-0.2keV的極紫外線。其中X射線望遠鏡採用4層沃爾特I型掠射式望遠鏡,總接收面積為1140平方厘米,解析度可達5角秒。

1990年7月到1991年2月,倫琴衛星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軟X射線巡天觀測。

1990年7月4日,衛星開始了為期6個月的全天空觀測,這是第一次軟X-射線全天空觀測。

1991年5月和1993年11月,星上Y軸.X軸陀螺相繼失效,衛星靠磁強計和太陽敏感器定向,指向能力下降20%,但仍取得了滿意的觀測效果。
在後來的9年裡,倫琴衛星探測到了150,000個X射線源,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包括拍攝到了月亮的X射線照片、觀測了超新星遺蹟和星系團的形態、探測了分子雲發出的彌散X射線輻射陰影、孤立中子星、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與木星碰撞發出的X射線、雙子座X射線源傑敏卡的脈動等等,還發現了彗星的X射線輻射。

墜落

台北時間2011年10月23日9時45分至10時15分,“倫琴”進入大氣層,並最終墜毀在孟加拉灣。根據歐洲航天局最近公布的計算結果,運行速度高達450千米/小時的衛星碎片,差一點就墜毀在北京市區。
歐洲航天局地面控制中心負責人沃豪特說,北京正好在“倫琴”最後的繞地軌道上。歐洲航天局專家林克哈德表示,如果這顆不受控制的衛星在太空中多停留7到10分鐘,衛星殘骸可能直接墜落在北京境內。
歐洲航天局的專家認為,一旦衛星碎片墜落在市區,建築物受損幾乎不可避免,並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若悲劇發生,德中兩國關係勢必受到嚴重損害。根據相關國際公約,任何將衛星送入軌道的國家和組織必須為衛星墜毀時造成的損失負全部責任。[4]2011年10月23日,德國航空航天中心說,報廢衛星“倫琴”已於當天凌晨墜入地球大氣層。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在其網站發布聲明說,“倫琴”衛星於當地時間23日凌晨3時45分至4時15分(台北時間9時45分至10時15分)進入大氣層,尚無法證實衛星碎片是否已落到地表。“倫琴”衛星墜至地球前不久,德國航空航天中心排除了這個重約2.5噸的大傢伙落至歐洲、非洲以及澳大利亞的可能性。一些專家認為,儘管“倫琴”衛星不會在大氣層中燃盡,但其碎片落地傷人的可能性極低。專家先前預測,“倫琴”衛星碎片重約1.7噸,可能以400公里的時速落至地表,墜落地點可能在海洋或陸地上的無人居住區。

任務超期

“倫琴”衛星由德國、英國和美國共同研製,1990年6月升空,裝備X射線望遠鏡,用於觀測中子星、彗星、行星等宇宙天體,以發現X射線的德國物理學家倫琴命名。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說,“倫琴”的預定服役時間為18個月,但它工作時間遠超預期,持續探測X射線源,取得重要拍攝和探測成果,直到1999年2月,“倫琴”才完全停工。
按照“倫琴”先前運行軌道,一般距離地表大約600公里,但自從停工之後,其軌道越來越低,距離地表僅330公里。專家預測,它最早將於10月底重返大氣層。
美國國防部說,自蘇聯1957年發射世界首顆人造衛星之後,超過2.18萬個人造物體重返地球大氣層。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一顆衛星9月底墜地,在南太平洋一個偏遠地帶上空進入大氣層,化為碎片,可能最後總計26塊碎片抵達地表,沒有傷人報導。

影響

碎片多砸中人幾率高
專家先前預測,“倫琴”進入地球大氣層時將與大氣劇烈摩擦並燃燒,衛星將分解成碎片,除去燃盡的碎片,最多將有30塊碎片擊中地球陸地或水域,質量總和約為1.7噸。
“倫琴”質量約為2.4噸。德國航空航天中心說:“最大單塊碎片可能為(衛星攜帶的)望遠鏡鏡片,鏡片具有高抗熱性。”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說:“一個人因衛星重入大氣而受傷的幾率極其低。”這一機構先前推測,衛星碎片砸中地球人類的幾率為兩千分之一。
此前的美國衛星先是被媒體爆出“砸中人”的機率為1/3200,但隨後美國宇航局稱報導不實,並表示砸到人的機率只有七十億分之一。該美國衛星最終掉入太平洋,沒有給地面人員和財產造成任何損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