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線天文學

X射線天文學

X射線亮斑X射線天文學是用X射線(波長0.01~100埃的電磁輻射)研究天體的一門學科。

X射線天文學X射線亮斑
X射線天文學是用X射線(波長0.01~100埃的電磁輻射)研究天體的一門學科。天體的X射線受到地球大氣的嚴重阻礙,主要利用衛星進行探測。因此,雖然 X射線的探測始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但是,成為一門學科,則是人造地球衛星上天以後的事。早期的觀測工作集中於太陽的研究。自從1962年6月18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小組第一次發現來自天蠍座方向的強大X射線源以後,非太陽X射線天文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七十年代以來,發射了專門研究X射線的天文衛星(如小型天文衛星系列),觀測到許多先前不知道的宇宙X射線源,使X射線源的數目從十幾個猛增到一千多個。

內容

X射線天文學X射線耀斑
太陽X射線天文學 
太陽X射線的探測,主要弄清了它的三個成分:日冕高溫電漿的連續輻射和其他譜線輻射,構成了X輻射寧靜成分;溫度在 106K以上的日冕凝聚區的超熱電漿所產生的輻射,構成 X輻射的緩變成分,在日面上呈現為X射線亮斑。太陽活動區所產生的X射線爆發,構成了X輻射突變成分。在日面上呈現為X射線耀斑

太陽X射線測量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探測X射線爆發的能譜和偏振,著重於研究耀斑脈衝階段的高能天體物理過程,如高能粒子的起源、傳輸、能量的轉化以及發射的性質等等。已初步確立了 X射線輻射源的模型,這對耀斑物理的研究有重要價值。另外,已經研究清楚,太陽 X射線在形成地球電離層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X射線望遠鏡已具有角秒量級的高分辨本領,這就為深入研究太陽現象創造了條件。X射線耀斑和X射線亮斑的發現大大增進對太陽活動區的研究和認識。而 X射線冕洞的發現,更是太陽物理學的一項重大成果(圖3)。已經查明,X射線冕洞就是高速太陽風的風源,也就是日地關係研究中長期沒有弄清楚的 M區。冕洞物理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課題,如冕洞的形成,高速太陽風源的成因等,特別是冕洞的剛性轉動傾向迄今還未找到滿意的解答。

非太陽X射線天文學 
非太陽X射線天文學發展特別迅速,取得重大的突破。在已發現的 X射線源中,有多種不同類型的客體,而只有少量得到確切的光學證認。在星系星系團中的強射電星系(如室女座 A等)和活動的塞佛特星系(如 NGC1275、NGC451等)均為著名的X射線源。室女星系團的最強X射線源延伸達1°,星系M87位於其中,估計每個星系的平均 X射線光度在1044爾格/秒以上。作為河內的展源,超新星遺蹟(如蟹狀星雲、仙后座A等)也是一類重要的X射線源(見X射線展源)。有些X射線源,光學證認為雙星的成員星,如半人馬座X-3、武仙座X-1、天蠍座 X-1、天鵝座X-1等等,它們的成員星之一是X射線星。按照現代 X射線雙星理論,猜想這種X射線星是中子星黑洞

大量射電脈衝星的發現,誘導人們去探索 X射線脈衝星的存在。隨著新的探測技術的發展,已有可能發現後一種脈衝星。1969年發現蟹狀星雲脈衝星PSR0532的X射線脈衝輻射,它和對應的光學脈衝幾乎有完全相同的周期。後來又發現了其他類型的 X射線脈衝星。這些發現對雙星演化過程的研究很有價值。X射線天文觀測的另一類課題是關於瀰漫X射線背景測量。幾乎是各向同性的宇宙X射線背景輻射的發現,被認為是六十年代X射線天文學的重大成就之一。

1974年以後的幾年中,英國“羚羊”5號(Ariel-5)及其他衛星相繼發現了宇宙X射線爆發和一批暫現X射線源,從而在宇宙中又揭示了一批前所未知的現象和新型X射線源,被公認為七十年代天文學的重大發現。這些過程所釋放的能量之大,能量釋放速度之快,貯能密度之高以及奇特的再現周期,仍然是現代高能天體物理學的重大研究課題。

探測儀器

X射線天文學衛星拍攝的軟x射線波段太陽
X射線天文學所採用的探測儀器隨X射線光子能量不同而有所不同。探測軟X射線用薄窗正比計數器,常用鈹做窗材料,鈹窗的密封性能好,能保證儀器工作穩定,但鈹窗的厚度仍然限制著計數器對更低能量X射線的靈敏度。探測極軟X射線,要使用有機薄膜窗的計數器,但有機薄膜窗的氣體密封性不好。在空間探測中發展了一種自動調節的流氣技術,保證計數器管內維持一定氣壓,使儀器的回響處於穩定可靠狀態。不過它的製造工藝和使用條件都較為複雜。

在非太陽X射線源的探測方面,為提高靈敏度,常常需要大面積的薄窗正比計數器。這種儀器的製造技術近年來發展較快。美國小型天文衛星“自由號”曾使用面積達840平方厘米、厚僅50微米的鈹窗正比計數器。隨著X射線能量的升高,正比計數器將失去作用,它的探測上限約為60千電子伏。更高能量的探測,則須用閃爍計數器

正比計數器和閃爍計數器本身沒有任何成像和定向功能。為了證認各種X射線源和精確定出它們在空中的方位,必須在計數器前部加上準直器。這種準直技術發展特別迅速。廣泛使用的準直器類型有絲柵型準直器、板條型準直器和蜂窩狀準直器等。前者多用於軟X射線波段,後兩種用於硬X射線波段。此外,還有閃爍體構成的主動式準直器。

觀測

X射線天文學X射線冕洞

通過對天體所輻射的波長為 0.001~ 10 urn的 x射線進行觀測來研究天文學的途徑。由此形成的天文學叫做x射線天文學。由於地球大氣強烈地吸收天體的x射線輻射,所以探測天體的x射線輻射只能在大氣層外進行。自從1962年用火箭首次發現天蠍座方向非太陽強x射線源以來,天文學家已先後觀測到1000多個宇宙x射線源。x射線天文學的研究範圍包括太陽x射線源、銀河x射線源、河外x射線源和宇宙瀰漫X射線背景輻射等4大部分。

觀測到的宇宙x射線源不同於可見光觀測助源,它們大都是包含著很多很多星的巨人熱氣體雲,例如來自幾百億光年的宇宙x射線源可包含幾百萬億顆星。x射線天文觀測所採用的探測器有探測軟x射線的薄窗正比計數器和探測硬x射線的閃爍計數器。套用掠射光學原理,能使大面積x光聚焦成像,從而可以大大提高探測器解析度。通過x射線天文觀測已揭示了一系列前所未知的天體釋放高能的奇特進程,獲得了光學射電天文學無法獲得的信息,從而大大地擴展了天文學的研究領域。

成就

X射線天文學的一個突出成就,就是將掠射光學原理套用於X射線天文,使大面積X光聚焦成像技術成為現實,製成了真正有研究價值的高分辨本領的X射線望遠鏡。它提供了把X射線的探測區域擴大到更遙遠的宇宙深處的可能性。

作用

X射線天文學從誕生時起,在短暫時間內,發現了一系列前所未知的新型天體,獲得光學天文和射電天文無法得到的天體信息,大大地擴展了天文學的研究領域。X射線天文學所顯示的獨特威力,使得它在當代空間天文學中處於特別重要的地位。

相關學科

天文學、光學天文學射電天文學紅外天文學、恆星天文學、空間天文學、天體物理學、恆星物理學、太陽物理學、行星物理學、天體力學天體動力學、宇宙學、宇宙化學、大爆炸宇宙學、天體測量學、實用天文學、天體演化學、天文史學、考古天文學

天文學分支學科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