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箸

借箸,典故源於《史記·留侯世家》。

簡介

借箸”這個典故源於《史記.留侯世家》。

歷史淵源

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烽起雲涌,漢王劉邦和楚王項羽,為了爭權奪位而進行了長達數年的戰爭。公元204年,漢將韓信攻下魏國和趙國後,又長驅直入收復了燕國,項羽得知這一訊息後,非常生氣,親自率領十萬大軍,攻打滎陽,把劉邦團團圍困在滎陽城時,劉邦此時並沒有多少軍隊可用,眼看事情到了危急的時刻,他手下的謀士酈食其建議他重新擁立六國後代,聯合起來共同抗擊項羽。劉邦採用了他的建議。
正在此時,劉邦的重要謀士張良前來拜見漢王,張良精通兵法,足智多謀,政治眼光非常遠大。他聽說劉邦準備重新擁立六國後代來對付項羽,認為這一做法無異於放虎歸山,即使能夠打敗項羽,但是六國後代的熱力到時候會非常強大,對劉邦會形成巨大的威脅。當時劉邦正在吃飯,於是張良就借了劉邦的筷子在飯桌上畫了一番,具體分析了楚漢雙方以後的形勢和利害衝突,明確地提出不能重用六國諸侯的原因,劉邦採用了張良的戰略方針,最後終於突破了項羽的重重包圍。
後來,人們用這個來表示代人策劃。唐代詩人杜牧的《河湟》中就用了這個:“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