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縣白嶺中學

修水縣白嶺中學

一所新辦的學校,曾是全省農村中學的一面紅旗。原白嶺中學一直發展到修水五中。

基本信息

原修水縣白嶺中學、現修水縣第五中學的發展史。

修水縣第五中學

1958年9月創辦,校址座落在湘鄂贛三省交界的幕阜山下,離修水縣白嶺區工委以上1公里處民房吳家大屋。以“白嶺區第一中心國小”戴帽的形式,成立了“修水縣白嶺初級中學”,招收國中一年級新生100名。定編敎師5名,由幸銘齋任中、國小黨支部書記。曹曉白任校長。1959年9月,中學正式掛牌,與國小分開。吳家大屋隨之一分為二,南端則為國中,北端則為國小。修水縣西部老蘇區辦起第一所中學。

白嶺初級中學校領導及老師、職員白嶺初級中學校領導及老師、職員

1960年上級敎育主管部門要求中、國小都要辦躍進班,白嶺初級中學的國中二年級學生則提前上完三年級課程,然後升高中或中專師範。國中二年級學生100名中有50人提前畢業,除3名未考外,全部升入修水高中和修水師範。初一年級又擴招了七個班,350餘名學生。敎職工相應增加到20多人,均從當地較好的國小老師提上來。校舍、校具嚴重不足,採取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再次擴大改建民房部分,師生擠緊住宿,學生安排睡一尺寬的統鋪,老師3至4人一間僅10幾平方米的陰暗民房。

1961年縣政府撥款8萬元,用於徵用土地和擴建校舍。為節約資金,師生披星戴月半出工挖山平基一萬多土方。後因故大部分資金凍結,沒實現學校改觀。下半年調進兩名大專畢業生,增強教學力量。

1962年學校貫砌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暑假一次下放了11名教職工充實國小基層敎育,又調入七名九江、修水縣下放的本科或專科老師。以後逐年增加,也有進有出。1961年9月---1965年8月,現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知名詩人陳運和在此校任語文、歷史老師,並與北京文學大家賀敬之、上海詩歌名家蘆芒通信求教。

1966年下半年至1968年改為白嶺公社五七中學。新校舍逐年建成,開始使用。

陳運和跟1963年級白嶺中學初三(1)班學生合影陳運和跟1963年級白嶺中學初三(1)班學生合影

1972年下半年至1980年上半年改為白嶺區中學。學生沈德詠鍾利貴畢業升讀大學,成為國家棟樑之才。

1980年下半年至1994年上半年白嶺完全中學。設有高中,全縣四所之一。現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黃君由此走出。

1994年2月至現在改為修水縣第五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