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市場

信息市場

信息市場是指信息商品進行交換的場所或流通領域,是信息商品交換關係的總和。信息是一種資源,是一筆財富,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一點。它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因而可以形成一種供給,可以通過市場交換來滿足人們對信息商品的需要。信息市場的建立,也有利於信息的流通和使用效率的提高。隨著經濟和社會各方面事業的發展,信息越來越大,有些人有卻不用,有些人用但又沒有,從而有必要使其直接結合。

信息市場信息市場
信息市場是指信息商品進行交換的場所或流通領域,是信息商品交換關係的總和。信息是一種資源,是一筆財富,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一點。它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因而可以形成一種供給,可以通過市場交換來滿足人們對信息商品的需要。信息市場的建立,也有利於信息的流通和使用效率的提高。隨著經濟和社會各方面事業的發展,信息越來越大,有些人有卻不用,有些人用但又沒有,從而有必要使其直接結合。

信息市場的特點

信息市場信息市場
信息市場上流通的信息商品有著不同於其他商品的特點:

①它屬於知識型的產品,通過語言文學信號數據等來進行流通,這種商品的流通是當供應作為一種勞務產品提出來時,需求以獲得服務而得到滿足,所以供應、流通和需要的滿足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的;

②信息產品在有效時間內可以多次買賣和多次使用;

③ 信息商品流通的結果往往引出新的信息的產生;

④信息商品如果失去時效就失去了使用價值和價值;若再度流通使用,甚至造成損失;

⑤信息商品的流通往往是有信息的反饋。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革命以後,信息是聯結社會的紐帶,離開了信息人們將寸步難行。而且全社會需要充分利用信息,發揮更大的效益,創造更大的財富。因此,信息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一方面將有利於社會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給全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會大大促進信息工業的發展,特別是電子計算機、錄音、電傳、複印、語言處理以及與信息工業相關的各種新型材料生產的發展。

從信息市場作為交換關係的總和這個角度來看,其特點表現在:①信息市場的交換對象是信息商品;②信息市場包含了信息生產者與信息消費者之間的關係;③信息市場的交換關係還具有間接的性質。因此,信息市場不僅具有一般市場的性質,而且還包括了組織性、秩序性的市場的關係;抽象的使用價值與虛擬的價值量的關係;生產的單一體、非批量性,與消費本身的多元性、重複性的關係以及供求的決定性,交換的間接性;對其他物質商品市場的依附性等。信息市場是一種高級的市場、只有商品經濟發展的較高階段它才會出現並且還要以其他商品市場的存在及一定程度的發展規模和程度為前提及條件。

信息市場的行銷策略

信息市場信息市場
產品策略
產品是市場行銷中最基本的因索,沒有產品進入市場流通,就無所謂的市場行銷,在產品方面我們要注意做到以下兩點:

1.研究用戶需求和心理以提供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

在我國信息市場中存在著這樣的現象:一方面許多用戶找不到所需的產品,另一方面許多信息產品又閒置不用,這就形成了產品使用與用戶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一矛盾就要求我們徹底了解用戶的信息需求,通過詳細的市場調查並及時調整自己的生產經營方向,調整信息產品的結構,針對不同的信息用戶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

2.重視提高產品質量和提供有特色的產品

由於人們需求的多元化而要求不斷地開發新產品和更新商品,從而導致信息商品與信息需求產生了錯位。一些信息經營主體不顧自身條件,片面追求信息產品的種類,對產品只注重數量不在乎質量,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提供的產品明顯缺乏市場競爭力。因此,我們要更新觀念,注重用戶急需的、時效性強的信息商品的開發,多提供有特色的信息產品來滿足信息用戶的需要。

3.注重產品創新和品牌戰略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信息經營主體的生存和發展取決於本身科技進步的快慢,而新產品又是科技進步的集中表現。因此,研究和探討產品創新戰略是每一個經營主體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法寶。美國著名的《商業周刊》分析蘋果電腦公司時指出:蘋果電腦公司的生存之道是創新求生存。“蘋果設計獎”競賽,每年在全球舉行一次,它在IT行業中為顧客提供造型更新穎、更具特色的產品,讓顧客願意多花一些錢購買,它的創新戰略吸引了國內外越來越多媒體的目光。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買方市場條件下,品牌越來越成為一個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邁向成功的護身符。注重品牌和形象可以使企業極具親和力,促進產品銷售,可以保護所有者的權益,它是經營主體重要的無形資產,有利於該主體進行行銷活動。

服務戰略

信息市場信息市場
由於服務戰略具有多樣性和不易模仿性等特點,因此,它具有相當廣闊的馳騁天地,尤其是對買方市場和飽和市場來說,服務能力越強,市場差別化就越容易實現,也越容易保持牢固的用戶關係。同時,服務戰略是長期的、根本性的戰略。然而國內許多的信息市場主體,沒有及時調整好心態,沒有意識到用戶是信息機構生存的第一要索,沒有意識到服務能給其帶來巨大的價值,在信息市場活動中,管理者沒有建立用戶需求的感測系統、效應系統和反饋系統模式。實施服務戰略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樹立積極的服務思想觀念,把對信息用戶服務、社會服務作為核心問題來抓。

第二,樹立服務質量戰略觀念。信息經營者必須充分了解目標客戶的需求,並制定出有自己特色的服務戰略來滿足顧客需求。

第三,建立專門的用戶調研機構,保持對用戶需求高度敏銳的感覺能力;建立一套行為轉換保障機制,保證用戶需求轉化為管理決策和具體行為。

第四,在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一方面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統,另一方面配置相對完善的有形設施,延伸服務的內容。

第五,建立有效的監督制度,做好服務人員的內部管理。提高服務質量,把服務質量作為一個主要著眼點來抓,把服務質量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只有這樣才能在信息市場中遊刃有餘,贏得更多用戶最大限度的滿意。

價格決策

信息市場信息市場
在信息市場中,價格是信息商品的內容和服務質量的貨幣表現。信息商品的價格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信息機構和信息用戶的經濟效益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並對信息市場的供求結構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在信息市場中採取不同的價格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1.不穩定性價格策略

由於信息需求及環境的變化,造成信息系統服務相對不穩定,使信息機構的管理和經營效果都受到波動和影響,出現供不應求或供過於求現象。為解決這些問題,應採取不穩定性價格策略,進行靈活收費。信息產業收費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功能的不同服務方式也有所差別。一是在特殊時間服務價格低於正常服務,比如電信服務:撥打固定電話0.2:/min,後來電信部門推出夜間優惠服務,在晚9:0o—早7:00時間段可便宜O.O5min。二是對信息產品受益面大,支付能力強的信息用戶收費較高,比如無線尋呼服務:2O世紀9O年代中晚期在我國一些大城市開展尋呼E—mall服務,在全球範圍內實現雙向尋呼。上海國脈同美國通用無線聯合開通了此業務,並通過與上海證交所合作,給廣大股民帶來極大的驚喜,當然開展此業務價格不菲。

2.使用效果價格策略

目前,一些大型綜合性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都開展了信息參考服務,根據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信息的知識含量、信息處理及服務的工作量、輸出信息的質量和使用效果提供有償服務,收取一定的諮詢費。

3.免費價格策略

在一些信息服務過程中,為了達到某些特定的目的,或為了吸引更多的顧客參與,使用無償服務方式。比如學校圖書館目前有清華同方資料庫、CNKI資料庫、金報興圖數字圖書館、超星數字圖書館、中國數字圖書館等信息資源,學生可以免費查閱,必要時工作人員還要提供諮詢和幫助。

競爭策賂

信息市場信息市場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之一,也是企業發展的推動力,企業的行銷處於不斷的競爭過程之中。有競爭才有市場,有了競爭,企業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信息社會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方面,網路製造的虛擬信息使物理資源的作用弱化;另一方面,信息服務市場機制已然形成,各種信息服務機構只有依靠富有創意的服務和先進的技術才能維護自己在競爭中的地位。因此,信息市場經營者在制定行銷戰略時,必須規劃自己的競爭策略。

1.優勢戰略

優勢戰略的核心是向信息客戶提供獨特價值的信息商品。如果信息商品提供者能在品種、技術、性能、服務、銷售網路等方面顯示出獨特的優越性,就可以很好地防禦競爭對手,在同業競爭中很好地建立起防禦屏障,有獨特價值的信息商品肯定備受青睞,在信息市場競爭中具有一定的優勢。

2.資源利用戰略

信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信息資源和技術資源上。若要提高信息資源的競爭力就要充分開發國內資源,加大資源建設的力度,既要做到資源的區域化共建共享,又要與國際接軌,側重於資源的共建;在技術資源競爭機制上,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對信息產品的深加工,更深層次地挖掘信息內容,培養高素質的信息工作人員,提高他們駕馭信息市場的能力。

促銷策賂

信息市場信息市場
通過信息商品的促銷和推廣活動,能夠把信息產業的產品、服務、價格、信譽、形象、交易方式等相關信息傳遞給目標市場,刺激消費者,促進生產,促進消費,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行銷推廣

行銷推廣是信息商品的經營者為了在短期內提升銷量或銷售收入採取的促銷措施。比如舉辦信息發布會、技術成果展覽會、信息集市等,通過信息產品的展示、演示,擴大信息商品市場的覆蓋面,使對方對商品的技術性能、使用價值以及潛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所認識,引起購買方的注意,最終促成信息商品的成交。

2.公共宣傳

公共宣傳是信息商品的經營者利用新聞媒體和大量的宣傳工具傳播有關信息和宣傳信息商品,吸引需方主動購買其產品。公共宣傳主要有3種方法:一是廣告銷售法,通過電視廣告、印刷廣告、宣傳手冊、視聽材料等手段及時向目標市場發出信息,進而推動信息商品的銷售。二是邀請銷售法,邀請購買方參加各種研討會、年會、信息發布會,定期開展各種技術講座,使對方對自己的商品有所了解,加深對產品的印象。三是綜合銷售法,深入目標市場,與需方建立公共關係,與之聯營,與之合作,共同開發新產品,做到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3.人員推銷

人員推銷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促銷手段之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員推銷的內容不斷擴充,成為現代行銷一種重要的傳播促銷方式。人員推銷的優勢在於供需雙方隨時可以進行互動,它注重人際間的溝通和交流,便於潛在的消費者深入了解產品,產品供給方既可以根據目標對象的要求及時調整促銷方式,又可以把需方的意見和市場需求動態迅速反饋給信息商品的供給方,以利於他們適時調整商品的結構和行銷策略。

我國信息市場的發展

信息市場信息市場
一、在改革開放環境中起步

從國際社會發展的歷史角度看,信息市場的起步和演變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7世紀以前的“隱性階段”。在這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信息的流通是包含在物質商品的流通當中,信息本身還未形成商品,它僅僅是物質商品交換的一種附屬形成。第二階段為17—20世紀前葉的“萌芽階段”。由於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分工的細化,信息產品開始作為商品進入流通領域。但市場供求範圍與市場規模還比較小,信息市場只能是一種雛形。第三階段為全面興起和發展的階段。二戰後,專門從事信息生產和信息交易的信息產業應運而生。特別是50年代以來,由於各種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採用,信息量成倍增長,信息需求範圍不斷擴大,與物質經濟相對應的信息經濟已成為影響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信息市場開始逐步走上完善、成熟、繁榮的新階段,即第四階段。

我國商品經濟由於歷史的原因,發展一直相當緩慢,加上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限制,就連物質商品市場都十分匱乏,何談信息市場?真正“既有場也有市”,是在1978年和1979年,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全國科學大會以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商品經濟迅猛發展,科技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信息威力開始顯示出來,信息市場由“隱性”過渡到“萌芽”階段。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的全面發展,信息需求十分旺盛,信息業務從原有計畫經濟的束縛下解放出來,開始走上商品化、市場化的軌道。短短几年時間,全國各地建立起國營、民辦、中外合資的信息諮詢公司、信息開發公司、專利事務所幾千家,作為專門職業的信息經濟人大量產生,信息服務的形式變得豐富多彩。它們在原有的有償服務基礎上向全方位發展,有力地促進了我國信息市場的全面興起。

二、在商品經濟大潮中發展

由於商品經濟繁榮促使信息市場供求旺盛的內部動因,由於政策保證、技術保證、條件保證等外部環境的促進,8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信息市場的發展非常迅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形式多種多樣。根據我國特點和廣大用戶實際需要,固定型、通訊型、臨時型、流動型等信息市場都發展很快。固定型信息市場有著固定的經營機構和交換場所,進行長期的信息交易活動,如我國原有的4O0餘個科技信息機構。這些機構的有償服務項目逐步上水平、上規模,其中約半數已形成實際上的固定型信息市場。到1995年底,我國科技信息機構由於有效的市場開拓,其經營性收入已達到國家事業費投入的1/2。除此之外,各部委、各省市還建立了大型、固定的信息市場2O余個。通訊型信息市場採用電話電報和計算機網路來進行信息交流交易。國際網際網路的開通為網路資源開發利用和增值服務創造了條件,已形成在線上網路信息市場。

2.信息交流內容豐富多彩。商品經濟快速發展,除原來的科技內容外,經濟、貿易、金融、法律、統計、企業診斷與評估、國際市場分析等,都成為信息市場上交流交易的內容。在線上聯網信息檢索與查詢。定向定點定題服務,信息發布會與交易會,技術推廣與招標等手段廣泛採用,市場的觸角已伸向物質產品市場、期貨市場、技術市場、金融市場、人才市場、房地產市場等等。

3.電子信息市場蓬勃興起。電子信息市場是伴隨著當代新技術革命浪潮而發展起來的,北京“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就是典型一例。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信息提供與服務開始從手工和印刷媒體為主向電子傳輸方式轉移,軟體開發和銷售在計算機產業基礎上走上獨立發展軌道。技術市場與信息市場緊密結合,形成了中國信息業發展的新浪潮。

三、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完善

黨中央明確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國民經濟信息化,發展信息技術、信息產業、信息市場已成為我國總體發展戰略的一部分被列入我國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今後我國信息市場將在社會主義市場體系建設中不斷培育和完善,進一步發揮它在物質商品市場和各類生產要素市場中的先導作用。

我國信息市場的發展特點

信息市場信息市場
我國信息市場的發展主要開始於2O世紀8O年代。自1980年8月國內第一家專門從事信息交易的機構—瀋陽技術服務公司成立至今,全國共有各類信息市場2O多個。它們為我國的國民經濟信息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我國的信息市場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信息需求日益增長

由於全球信息化浪潮的高漲,世界市場上對信息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激增。在我國.不論是居民還是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對信息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欲望日益高漲,而且需求的實現水平大為提高。有數據表明,我國城鎮居民月人均信息產品及服務支出的增長幅度已高於月人均消費支出的增長水平.也高於食品、衣著消費的支出水平。從政府和社會組織需求來看,對投資信息商品及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質量要求越來越高。

(二)信息市場規模不斷壯大

據信息產業部預測,中國信息產業今年將有1萬億元的市場規模,2005年將達到3萬億元。根據1996年10月對上海天津南京等12個省市的調查.在1992年大發展之後至1996年期間.新進入信息市場的企事業單位數量仍以年平均2O一25% 的速度增長。上海市發展最快,1990年進入信息市場的企事業單位僅有1034家,1995年達到7707家,五年增長了6673家,平均每年的增長速度高達129.1。

(三)信息市場競爭激烈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當Internet進人中國後,國內信息市場的競爭日益加劇,海外企業也競相進人中國市場。如美國微軟公司去年授權武漢四通軟體工程公司,就其windows NT中英文版與四通的商業進銷存軟體進行捆綁銷售,以進一步擴大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

我國信息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信息市場信息市場
就總體而言,我國的信息市場還處於起步和建設階段,發展很不平衡。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信息市場管理機制不健全,主體不規範

由於信息市場涉及到各行各業,而大部分企業和事業單位卻各自為政,信息市場缺乏一個統一的權威性的管理部門,從而導致重複建設、信息資源閒置與浪費以及用戶信息需求嚴重短缺的現象。另一方面,信息網路建設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範,網路之間不能互連,使得信息資源缺乏有效的共享。目前,我國的公用數據網的利用率僅有15%,聯網的計算機只有3%。同時,政府在對信息市場的發展和約束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規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協凋,信息市場的發展規劃不統一,很大一部分是自發發展的。加之我國信息商品沒有一個合理的價格體系,從而使得市場交易行為不規範。

(二)對發展信息市場缺乏必要的認識,信息意識較差

沒有信息意識,就根本談不上信息產品的生產和消費。人們對信息市場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中的地位缺乏足夠的認識.不重視信息市場的發展,信息市場觀念淡薄.從而導致信息資源的開發建設滯後,信息資源的利用很不充分,人們很少願意下大功夫去挖掘信息中蘊藏的重大財富。據報導.我國每年用6000萬美元引進的10萬種圖書和2.2萬種期刊,有近70%無人問津,這與人們的信息意識較差是分不開的。

(三)信息流通渠道不暢通

在我國,由於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技術都比較落後,從而使得我國在信息採集、傳遞和使用方面的專業化和共享程度低。據調查,北京地區信息資料庫的20%為上級服務,30 為本部門服務,只有5 對社會開放。顯然.由於信息資料庫的開放程度低,從而在很大程度使大量有價值的信息資源浪費而無法進入信息市場。同時,我國在電子圖書館建設方面缺乏投入的力度,也就嚴重阻礙了信息的流通。

(四)對國際信息市場的開發不夠

信息市場的發展需要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和開發國內外兩個市場。在大力加強開發利用國內信息資源的同時,也需要大力加強對國外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現在.我們的信息產品及服務出口極小.很不利於讓世界了解中國,很不利於中國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擴大國際市場占有份額。信息產品和服務的出口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也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我國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不僅有豐富的文化遺產,而且還有12億多勤勞聰明的人民,我們應當而且完全可以為人類社會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豐富的信息產品與信息服務。對此,政府應有深刻的認識,並給予高度的重視,對信息商品及服務的出口給予鼓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