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公園

俞大猷公園

俞大猷公園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河市鎮。是為紀念抗倭民旅英雄俞大猷而建的。作為泉州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公園占地800多畝。目前公園建有10.5米高的俞大猷立像、古城靖國門、陳列館、國術館、嘯臥亭、彈亭、田螺姑娘塑像等,正氣堂金碧輝煌,石牌坊列陣而立,與石像前的茵茵綠草,共同在訴說著一位英雄不朽的歷史。

基本信息

簡介

洛江區俞大猷公園洛江區俞大猷公園
俞大猷系中華歷史名將、武林泰斗、抗倭民族英雄。他一生南征北戰,50年戎馬舟楫,掃平東南沿海倭寇的騷擾,抗擊北方俺答的侵擾,保衛了國家的海疆邊境,功績顯赫,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名聞於天下。為了繼承和弘揚俞大猷的輝煌業績及其愛國主義精神,英雄的家鄉——泉州市洛江區河市鎮,於1993年11月在紀念俞大猷誕辰490周年之際,開始籌建俞大猷公園,1994年由國立華僑大學設計院設計,經鯉城區建設委員會審批後著手實施,1996泉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將其定為“泉州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先後定為市、區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基地。2007年被命名為福建省國防教育基地。

園內景點

園區組成

俞大猷公園俞大猷公園
俞大猷公園景區由民俗文化村、公園、動植物觀賞樂園、狩獵場、高炮訓練基地五部分組成。規劃控制面積2000畝,苜期計畫建設面積800畝。

紀念性建設以紀念民族英雄俞大猷為主題,有公園大門、10.5米高的俞大猷石雕像、古城靖國門、陳列館、國術館、嘯臥亭、碑林、等,還有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紀念館(正氣堂),和占地500多平方米的演武廳,現(2011年)已投入近3700萬元,完成200多畝土地平整和綠化,種植熱帶植物20多種,共2萬多株。此外,其他配套設施也緊跟上去,投資100萬元的1.5公里長的水泥路已開通使用,60畝的“玉泉湖”垂釣中心、兒童遊樂園、悠長的“玉帶河”、別具一格的四座小橋和根據當地傳說而建的“田螺姑娘”塑像、蘑菇亭等,已先後竣工並投入使用。

俞大猷陳列館

陳列館有俞大猷生平事跡、軍事文獻、文史資料、古代武器和圖片等,具有充實的內容和豐富的教育題材,成為對廣大民眾、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基地。

國術館

為了繼承和發揚民族英雄俞大猷發憤圖強、振微繼絕、勇猛精進的精神。1993年6月,經泉州市體育運動委員會批准,成立了“泉州俞大猷少林國術館”。國術館利用課外時間組織附近中國小生進行訓練,組織者和教練員都十分重視武德武風教育,立足於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努力培養德才兼備的武術人才。因此,國術館首次組織參加“1996年泉州少兒武術比賽”,就榮獲了團體總分第一名。幾年來,武術隊員連續在國內各級比賽中均獲得優異成績,深受民眾稱讚。

舉辦活動

洛江區俞大猷公園紀念碑 洛江區俞大猷公園紀念碑
幾年來,公園舉辦過多次大型活動:

1993年舉辦全國性紀念俞大猷誕辰490周年暨俞大猷學術討論會,中國小生、各社會團體近3000人參加慶祝活動,場面宏大、氣氛熱烈、影響深遠;接待中央電視台“軍事天地”攝製組拍攝“中華百員名將”軍事題材;

1994年,嵩山武術代表團來公園舉行立碑活動;

1995年團區委組織千人團員、少先隊員在公園舉行“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一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誓師大會;團區委多次在公園舉行共青團、少先隊軍事夏令營,並創建了紅領巾假日農莊,市區、郊區各學校定期組織少先隊員到農莊參加勞動,參觀紀念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市體委、教委在公園國術館演武廳舉辦多屆少兒武術比賽,弘揚俞大猷“立功塞上,志在九邊”的愛國主義精神。定期舉行“黨團活動日”、“成人儀式”等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使基地成為中國小緬懷先烈,樹立理想和“探索人生意義”的活動基地及第二課堂。

總之,公園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採取長期開放與階段舉辦相結合的形式,1993年至今,先後接待遊客10萬多人,拓寬了教育覆蓋範圍,擴大了“基地”的影響。

人物簡介

俞大猷公園俞大猷公園
俞大猷明朝抗倭名將、民族英雄。字志輔,號虛江。福建晉江人。

自幼好學,後隨名師習兵法、練劍術。嘉靖十年(1531),襲父職任泉州百戶。十四年,中武舉,任千戶,守御福建金門,上書陳述御倭方略,遭監司鄙視,被杖責奪職。後向兵部尚書毛伯溫陳方略,請從軍,受器重。二十一年,用為汀漳守備,破海賊,俘斬300餘,升都指揮僉事,僉書廣東都司。二十八年,奉命參與鎮壓瓊州(今海南)黎族民眾起義。三十一年,任浙江寧波、台州諸府參將,棄株守陸地之法,督師出海抗倭。三卜四年,任蘇松副總兵,從總督張經率水陸軍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大敗倭寇,斬殺1900餘,焚死溺死倭寇數千。乘勝追至陸涇壩(在今江蘇蘇州境),擊敗逃倭,焚舟30餘艘。三十五年,任浙江總兵,嚴格操練軍隊。先平定入侵浙西的倭寇,智逼勾結倭寇的賊首徐海溺死,又搗舟山諸島倭巢,至三十七年,先後斬倭4000餘。不久,遭誣陷發配山西大同,受巡撫李文進賞識,參與籌劃軍事,造獨輪兵車,拒敵騎甚有效。李文進上奏朝廷,遂置兵車營(京營用兵車自此始)。四十一年,調任福建總兵。次年,率軍會同浙江副總兵戚繼光、廣東總兵劉顯攻克倭寇據為巢穴的平海衛(今福建莆田東南),斬倭2200餘,救回被掠民眾3000餘,復興化府城莆田。四十三年,改任廣東總兵,擴建水師,率軍經四個月激戰,大敗侵擾潮州和惠州的倭寇2萬餘,威名大振。至四十五年,與福建總兵戚繼光等部協同作戰,基本消除東南沿海倭患。

俞大猷嚴於治軍,強調先練而後戰,惟苦練精兵,士兵臨陣才藝高膽大;用兵注重謀略,先計後戰,不貪近功;抗倭中多次遭誣陷,仍受挫不餒。卒年77歲。著有《正氣堂集》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