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俄羅斯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Авро́ра» крейсер) )原為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一艘巡洋艦,這艘傳奇的巡洋艦經歷了三次革命和四場戰爭,因參加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而聞名於世。

簡介

俄羅斯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俄羅斯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原為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巡洋艦,艦長124米,寬16.8米,1903年編入現役,1905年5月曾參加過日俄間的對馬戰役。“阿芙樂爾”意為“黎明”或“曙光”,在羅馬神話中,“阿芙樂爾”是司晨女神,她喚醒人們,送來曙光。1717年10月24日21時45分,“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炮擊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宣告了“十月革命”的開始。

服役歷史

俄羅斯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俄羅斯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是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巡洋艦。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停泊在彼得格勒的涅瓦河畔。11月6日(俄歷10月24日),接受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指示,占領尼古拉耶夫橋。7日晚9時45分,奉命開炮,發出進攻冬宮的信號。“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成為十月革命的象徵。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1900年在聖彼得堡的海軍船廠下水,於1902年建成服役。艦長124米,艦寬17米,排水量6730噸,航速20節,裝備152毫米炮8門,75毫米炮24門,37毫米炮8門,魚雷發射管2具,艦員578名。“阿芙樂爾”意為“黎明”或“曙光”,在古羅馬神話中是指司晨的女神。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阿芙樂爾號隨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被派往遠東增援,1905年5月在對馬海峽海戰中俄國艦隊幾乎是全軍覆沒。阿芙樂爾號脫離了俄國艦隊,掉頭穿過對馬海峽,最後到達菲律賓被扣留,戰後歸還俄國。歸國途中,受革命感染的水兵偷偷購置武器,準備回國後進行武裝鬥爭。沙皇政府發覺“阿芙樂爾”號的水兵不可靠,便將其改為教練艦。

參戰記錄

俄羅斯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俄羅斯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阿芙樂爾號在芬蘭灣執行巡邏任務。1916年因作戰受傷到船廠維修。1917年二月革命時,艦上水兵發動起義,參加推翻沙皇的鬥爭。5月12日,列寧到正在工廠大修的“阿芙樂爾”號上發表演說,使水兵們受到教育,紛紛加入布爾什維克黨。7月4日,“阿芙樂爾”號宣布,只服從波羅的海艦隊布爾什維克委員會的領導。1917年11月6日,阿芙樂爾號的官兵執行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命令,把軍艦開到涅瓦河口,停泊在尼古拉耶夫橋下。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艦上電台廣播了列寧簽署的《告俄國公民書》(這座電台仍完好無損地保存在艦上),當時,革命軍事委員會向臨時政府發出最後通牒,令其在6時20分之前無條件投降,但遭到拒絕。當晚9時45分,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率先向當時的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開炮(“‘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就是指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炮打冬宮發出進攻的信號),揭開了“十月革命”的序幕。1923年起,阿芙樂爾號被編為訓練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在前蘇聯衛國戰爭中,阿芙樂爾號拆下9門火炮,組成“波羅的海艦隊獨立特種炮兵連”,部署在列寧格勒(聖彼得堡)城郊抵抗德軍的進攻,而阿芙樂爾號因無力抵擋德軍的轟炸在港口自沉,直到戰爭後期,於1944年被打撈出水並進行了修復。

從1948年起,阿芙樂爾號作為“十月革命”的紀念艦永久性停泊在涅瓦河畔,並成為海軍博物館供遊客參觀。1957年在艦上建立了海軍中央博物館分館。

88年紀念

2005年11月7日是俄羅斯“十月革命”88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紀念日到來前,10月22日來到俄羅斯聖彼得堡,瞻仰了揭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序幕的聖地——著名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這天聖彼得堡陰雨綿綿,寒意襲人。15時,慕名已久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終於走進了我們的視野。遠遠望去,身披淺灰色銀裝的“阿芙樂爾”號靜靜地佇立在北涅瓦河北岸的納希莫夫海軍學校前(該學校是培養俄海軍軍官的預科學校),凝視著這座有著300年歷史的城市。

艦炮訴說“阿芙樂爾”百年滄桑

駐足艦艏,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那門152毫米口徑的艦艏炮。在這門主炮下方的一塊銅牌上寫著:“‘十月革命’時,攻擊冬宮的炮彈就是從這門主炮發出的。”1916年,“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在日俄戰爭遭受撞傷,不得不被送到造船廠修理。在那裡,水兵們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提高了階級覺悟。1917年11月7日,艦上全體官兵按照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將“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開到尼古拉耶夫橋。10時,列寧以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名義起草了《告俄國公民書》,在“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上向全國廣播。21點45分,“阿芙樂爾”號按照革命軍事委員會指令,打出了一發空包彈(沒有裝彈頭)。起義官兵和工人以此為信號立即向冬宮發起進攻……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不僅為“十月革命”勝利立下不朽功勳,而且在衛國戰爭中的經歷也非同凡響。1941年至1944年初,在德國圍攻列寧格勒(即聖彼得堡)期間,艦上的9門大炮被拆了下來,部署在城市外圍。由152名官兵組成“波羅的海艦隊獨立特種炮兵連”扼守陣地。留在艦上的水兵們則用留下的一門主炮積極作戰。後來,因情況危急,軍艦自沉於港灣中。戰後,“阿芙樂爾”號巡洋艦被打撈出來,並於1944年重新修復。1948年,根據列寧格勒蘇維埃的決定,它被作為革命文物和蘇聯中央海軍博物館的一個分館,永久地固定在涅瓦河畔。1956年起它正式對外開放。如今,“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已經被俄政府移交給納希莫夫海軍學校了。

“阿芙樂爾”駐泊在俄羅斯人心中

站在艦艏上舉目遠眺,距離這裡3.5公里的冬宮和距此3.5公里的彼得要塞都隱藏在雲靄中。2004年11月7日,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諾夫在參加紀念“十月革命”87周年遊行時說:“11月7日對全體俄羅斯人民來說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日子,應該了解並記住它。”是的,這是不能忘卻的歷史,更是不能忘卻的力量。在蘇聯解體前,每年的11月7日都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蘇聯解體後,這一節日被改為“和諧和解日”,但俄共等左翼政黨和組織仍將每年的這一天作為傳統的“十月革命”節進行紀念。在2004年11月7日,俄羅斯、烏克蘭等國的人民舉行集會和遊行。有報導說,那天10時,近兩萬人在莫斯科卡盧加廣場(原“十月”廣場)集中後,向莫斯科市中心劇院廣場行進。遊行者手舉“‘十月革命’萬歲”、“‘十月革命’思想不可戰勝”等標語,高喊“我們的祖國——蘇聯”、“繼續革命”等口號。他們在用一種特別的方式紀念著那段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