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

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

1922年12月22日,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白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外高加索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宣布正式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國名: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Федеративн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簡
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國旗
稱РСФСР)
首都:莫斯科(Город Москва,1922年至1991年同是蘇聯首都)
人口:147,386,000人
面積:17,075,200平方公里
存在時間:1917.11.7---1991.12.25

歷史

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國徽

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建立到蘇聯建立(1917---1922)
從十九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在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經過了三次革命(即1905年12月起義,1917年2月推翻沙皇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1917年十月革命),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列寧指出,這個政權的建立“開始了全世界歷史的新時代”。
在十月革命後,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未結束,1917年2月建立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在推翻沙俄後仍在進行戰爭。為了儘快使社會局勢穩定,1917年12月3日,蘇俄政府與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單方面進行談判。經過幾度波折,1918年3月3日,兩
布列斯特和約示意圖
國之間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蘇俄在承諾交出1,207,000平方公里和賠償6,000,000,000馬克後,結束了與同盟國之間的戰爭(1917年12月12日,在德國簽訂投降協定的前一天,蘇俄政府宣布廢除《布列斯特和約》)。隨後,原本是沙俄盟國的12個協約國,出於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恐懼和對蘇俄退出一戰的不滿,支持白衛軍叛亂甚至親自出馬,公然在1918年發動武裝干涉。蘇俄人民在列寧和史達林的領導下,於1920年戰勝了白衛軍和十四國武裝干涉,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由於在蘇聯中,各加盟共和國並沒有實際的自主權,自此,蘇俄暫時退出了歷史舞台。
葉爾欽掌權到蘇聯解體(1990---1991.12.21)

自從戈巴契夫於1985年當選蘇共第一總書記並提出所謂“新思維”後,在西方媒體以及蘇聯內部的一些人的挑唆下,
蘇俄第一位總統及掘墓人葉爾欽
蘇聯國內矛盾日益嚴峻,國家管理漸漸混亂。在此背景下,1990年5月,在蘇俄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上,當時蘇聯著名“民主反對勢力”領導人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葉爾欽當選為蘇俄最高蘇維埃(議會)主席,1991年6月12日又當選為蘇維埃俄羅斯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第一任總統。
1991年819事件發生後,葉爾欽抵制了政變,並宣布蘇共為非法組織,隨後戈巴契夫宣布辭去蘇共總書記。蘇聯在狂風暴雨中搖搖欲墜,任何人或事物都已阻止不了它的覆滅。12月8日,蘇俄,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國家在幾乎與69年前的同一時刻再次簽訂了一項協定,宣布了獨立國協成立。只不過這一次是宣布了蘇聯死亡進程的開始。在獨立國協成立不久,蘇聯的各個加盟國全部脫離蘇聯加入獨立國協。12月25日,被逼無奈的戈巴契夫宣布辭職,將只剩一個空架子的蘇聯的國家權力交給葉爾欽。葉爾欽當即決定蘇聯停止存在,與此同時,蘇俄最高蘇維埃決定,改國名為俄羅斯聯邦。自此存在了74年的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不復存在,它與蘇聯的其他的社會主義加盟國一起退出了歷史舞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