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基輔級航空母艦

俄羅斯基輔級航空母艦

俄羅斯基輔級航空母艦是前蘇聯的第二代航空母艦,極具蘇聯特色。它有重型巡洋艦一樣的武備,對護航艦艇的依賴性較少。

基本信息

簡介

基輔級航空母艦是前蘇聯與美國進行軍事競賽的歷史產物,當時前蘇聯在航母發展上起步晚、發展慢、水平低。基輔級航空母艦是前蘇聯的第二代航空母艦,極具蘇聯特色。它有重型巡洋艦一樣的武備,對護航艦艇的依賴性較少。

俄羅斯基輔級航空母艦俄羅斯基輔級航空母艦

“基輔”級共建造了4艘,分別是:
第1艘“基輔”號,1143級,1970年7月21日在尼古拉耶夫船廠開工,1972年12月27日下水,1975年1月3日服役,1993年1月退出現役,被賣到中國
第2艘“明斯克”號,1143.2級,1972年12月29日在明斯克船廠開工,1975年9月30日下水,1978年9月28日服役,1993年1月退出現役,被賣到中國改為遊樂設施;
第3艘“新羅西斯克”號,1143.3級,1975年9月30日在尼古拉船廠開工,1978年12月24日下水,1982年9月12日服役;1993年1月退出現役;
第4艘“戈爾什科夫”號,原名“巴庫”號,1143.4級,1978年12月在尼古拉耶夫船廠開工,1982年4月17日下水,1987年1月服役,1994年在一場大火之後便始終處於擱置狀態,極有可能在改裝後被賣給印度。

服役時間

1970年,基輔號航母開工,1975年服役。1978年至1984年間,另三艘基輔級航母先後服役:“明斯基輔級航空母艦克”號(1978年)、“諾沃羅西斯克”號(19

俄羅斯基輔級航空母艦俄羅斯基輔級航空母艦

82年)和“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1984年)。該艦排水量37100噸,設計目的是為前蘇聯紅海軍提供編隊戰鬥機形式的空中防護,“基輔”號是該級航母的首艦。基輔級航母(前蘇聯稱其為“重型載機巡洋艦”)採用常規動力,能裝載12架雅克-38鐵匠垂直/短距起降(VSTOL)戰鬥機和20架卡-25反潛直升機。與美國航母單純裝載飛機和必要的防禦武器不同,前蘇聯的基輔級航母除了飛機還裝備了大量射程達300海里的SS-N-12反艦飛彈,具有巡洋艦一樣的水上打擊能力。因此,西方稱基輔級為介於航母與巡洋艦之間的一種過渡艦型,是“鳥中的蝙蝠”。在前蘇聯於1991年解體及此後俄羅斯海軍日趨衰弱的情況下,上述四艘航母都退出了俄羅斯海軍現役。

船身概述

俄羅斯基輔級航空母艦俄羅斯基輔級航空母艦

“基輔”級航母全長273米,水線長249.5米,寬47.2米,水線寬32.7米,吃水10米,標準排水量36000噸,滿載排水量43500噸,(“巴庫”號分別為38000噸和45500噸),動力裝置為4台蒸汽輪機,總功率200000馬力,續航力為13500海里/18節。全艦編制1600人。

武器裝備

與美國乃至西方其它國家航母的最大區別是“基輔”級上裝載有大量武器裝備,除了艦載機,僅憑其本艦的強大火力,“基輔”級仍能發揮一定作用。前3艘上

俄羅斯基輔級航空母艦俄羅斯基輔級航空母艦

的反艦武器為4座雙聯裝SS-N-12遠程反艦飛彈發射裝置,該飛彈射程高達550公里;防空武器有雙聯裝SA-N-3中程艦空飛彈(射程37千米)發射架和SA-N-4近程艦空飛彈(射程12千米)發射架各2座;反潛裝備為1部雙聯裝SUW-N-1反潛飛彈發射架、2座五聯裝魚雷發射管和2座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器;另有4座76mm雙聯自動炮和8座30mm單管自動炮。
第四艘“巴庫”號上的武器裝備則有較大改變,雙聯裝SS-N-12反艦飛彈發射架增加到6座,撤除了SA-N-3和SA-N-4防空飛彈發射裝置,改為4組先進的SA-N-9艦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每組6個發射筒,每筒備彈8枚,全艦備彈193枚,防空能力有了質的提高。雙聯裝76mm炮也被撤除,改為2座單管100mm自動炮。反潛飛彈、反潛火箭和魚雷也被撤裝,改為2座RBU-12000十聯裝反潛飛彈發射器。

電子設備

“基輔”級上裝備了大量各型電子設備:1部“頂帆”三座標對空雷達,1部“頂舵”對空/對海雷達,1部“頂結”歸航引導雷達,4部“十字劍”以及“低音帳

俄羅斯基輔級航空母艦俄羅斯基輔級航空母艦

蓬”、“梟叫”火控雷達等,另有“馬顎”艦殼聲吶和“馬尾”拖曳聲吶。“巴庫”號在電子裝備上進行了大改進,以1部“天空哨兵”大型相控陣雷達代替了“頂帆”、“頂舵”、“頂結”雷達,但是在艦橋最高和出現了1部“頂板”三座標值班預警雷達。
“基輔”級總共載機33架,分別為:12架雅克-38“鐵匠”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19架卡-25“激素A”或卡-27“蝸牛”反潛直升機,另有2架卡-25“激素B”直升機用於超視距引導。

在中國

航空母艦是一種一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隻,它攻防兼備,作戰能力強,能執行多種戰役戰術任務,很有威懾力,因而倍受世界海軍的器重。 “基輔”級(KievClass)航母的建造是在古巴飛彈危機之後,美蘇簽訂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的情況下,蘇聯利用美國陷入越南戰爭的時機,加強和加快了海軍建設。

俄羅斯基輔級航空母艦俄羅斯基輔級航空母艦

“基輔”號航母是前蘇聯“基輔”級航母的首制艦,建造於1970年,它歷史上雖沒有參加過任何戰役,但服役間曾出訪印度、朝鮮和阿爾及利亞等國,被喻為“水晶理想”、“國家名片”,一度是前蘇聯海軍的象徵。

“從歷史來看,基輔號是前蘇聯計畫經濟巨大優越性發揮的產物。它不僅是航母,而且具備進攻體系,可以單兵作戰,這種經濟的設計也反映了當時蘇聯在貧困的境況中,與西方抗衡的以一敵眾的實際考慮。”

由於前蘇聯的解體,“基輔”號於一九九四年提前退役,2000年,“基輔”號作為廢金屬拍賣。對於“基輔”號的命運,俄羅斯國內一片唏噓。

2000年8月,在美國、印度等九個買家中,中方競買成功,將基輔號拖至天津國際遊樂港,修復原貌,使之由軍事殘骸變身成和平與生態的公眾樂園。

相關信息

2010年3月11日,俄羅斯總理普京抵達印度首都新德里,開始對印度進行為期2天的訪問。就在普京來訪的前一天,印度政府批准以23.5億美元購買俄羅斯“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預計該航母在2012年交付印度。這是普京擔任總理之後首次訪問印度,此行目的除了向印度售賣“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俄印兩國有望簽署總金額達40億美元的軍售協定,其中包括俄羅斯改造和給印度的補充協定、俄羅斯向印度出售總價值12億美元的29架米格-29K艦載戰鬥機的協定等。
俄羅斯“基輔”級航母共建造了四艘,分別為“基輔”號(1975年服役)、“明斯克”號(1978年服役)、“諾沃羅西斯克”號(1982年服役)和“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1984年服役)。隨著久拖不決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軍售契約的落槌,俄羅斯的最後一艘服役的“基輔”級航母也已“遠嫁”他國,加上已經售賣中國天津的“基輔”號、深圳的“明斯克”號航母,另一艘在韓國拆毀的“諾沃羅西斯克”號航母,“基輔”級“四姊妹”艦可謂是“各奔東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