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里諾爾·法吉恩

依里諾爾·法吉恩

依列娜·法吉恩,1881年的1月13日,這個可愛的女孩子出生在英國一個文人家庭中,作家、詩人和劇作家。 她自八歲起就一直戴副眼鏡,個子矮小,總是害羞而安靜。依列娜的父親,班傑明·里奧普德·法吉恩(Benjamin Leopold Farjeon)自己就是個成功的作家和小說家,對生活充滿激情。母親瑪吉·法吉恩(Maggie Farjeon)是美國知名演員之女,其祖父,曾祖父也是演員。父母的愛好對她最終成為作家以及詩人功不可沒。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1881年的1月13日,這個可愛的女孩子出生在英國一個文人家庭中,她自八歲起就一直戴副眼鏡,個子矮小,總是害羞而安靜。依列娜的父親,班傑明·里奧普德·法吉恩(Benjamin Leopold Farjeon)自己就是個成功的作家和小說家,對生活充滿激情。母親瑪吉·法吉恩(Maggie Farjeon)是美國知名演員之女,其祖父,曾祖父也是演員。父母的愛好對她最終成為作家以及詩人功不可沒。

依列娜·法吉恩的父母稱依列娜為“耐麗”,童年時的耐麗有三個兄弟:哈里·法吉恩(作曲家),約瑟夫·法吉恩和赫伯特·法吉恩(兩人都是作家);她家裡的小閣樓上,堆滿了書籍,和當時一般小孩不同的是,她沒有正式進入學校進行學習,只是接受了一些親職教育,而她童年的很多時間就消磨在這個小書房裡,而她也給後來的一部作品集命名為“小書房”,並以此得了國際安徒生獎。也許正是因為小書房中常年累積的灰塵,使得她經常的感冒和頭疼。五歲的時候,父親就鼓勵依列娜寫作,但後來,她的母親一直生病,於是小耐麗一直照料病重的母親將近十二年,直至母親去世,這對她而言,是一段彷徨而痛苦的歲月。

十八歲時,依列娜的哥哥開始創作一部歌劇,她得以為哥哥作的一首曲子寫了歌詞。於是自此開始了她寫作歌詞的一段生涯。依列娜曾為讚美詩《破曉》(Morning has Broken)作詞,後來經凱特·斯蒂文(Cat Steven)演唱成為炙手可熱的流行音樂。依列娜少女時代的生活充滿生機與幻想,尤其是她跟哥哥哈里呆在一起的時候。這段時光里,她一直生活在一群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作家和音樂家的包圍之中。她還認識了眾多詩人朋友,包括著名的作家D H·勞倫斯 (D.H. Lawrence),著名兒童文學家沃爾特·德拉·梅爾(Walter de la Mare),著名詩人羅伯特·弗洛斯特(Robert Frost),和著名散文作家愛德華·托馬斯(Edward Thomas)。然而,依列娜仍然和她小時候一樣,十分害羞且多愁善感,這性格一直伴隨她步入三、四十歲,這期間,她遭遇了兩段不同尋常的愛情——對已婚作家斯代·奧莫尼的迷戀,以及與愛德華·托馬斯的友誼。她對愛德華·托馬斯的一生有著巨大的影響,是依列娜介紹他與詩人弗洛斯特認識,又是他詩歌創作的啟蒙者,並在自己84歲的高齡為托馬斯死後40年出版的作品《前路》(The Road Ahead)作序。在另一部愛德華的傳記《愛德華·托馬斯:最後的四年》(Edward Thomas: The Last Four Years)里,收錄了依列娜的日記和戰爭時期愛德華的信件,以及海倫·托馬斯(愛德華·托馬斯之妻)寫給羅伯特·佛羅斯特的部分信件,講述了她和這個家庭奇異的親密關係。關於這些信件至今仍在研究法吉恩的學者中間存在一些爭議。

依列娜·法吉恩在1965年的6月5日逝世,享年84歲。

個人生活

依列娜終身未婚,除了她的兩位愛人,她還和英語教師喬治·俄爾(George Earle)保持了三十年的莫逆之交,喬治死後,她最好的朋友是演員丹尼斯·布萊克洛克(Denys Blakelock),後者在1966年出版了回憶錄《法吉恩的畫像》(Portrait of a Farjeon)。

主要作品

作品年表:

Martin Pippin in the Apple Orchard - 1921

Faithful Jenny Dove and Other Tales - 1925

Mighty Men: Achilles to Julius Caesar, Beowulf to Harold - 1925

Nuts and May - 1925

Italian Peepshow - 1926

Kaleidoscope - 1928

The Tale of Tom Tiddler - 1929

Tales from Chaucer: The Canterbury Tales Done in Prose - 1930

The Old Nurse's Stocking Basket - 1931

Perkin the Pedlar - 1932

Jim at the Corner and Other Stories- 1934

Ten Saints - 1936

Martin Pippin in the Daisy Field - 1937

One Foot in Fairyland: Sixteen Tales - 1938

The New Book of Days - 1941

The Little Bookroom - 1955

Eleanor Farjeon's Book - 1960

獲獎記錄

Library Association Carnegie Medal of Great Britain, 1956 英國卡耐基獎

Hans Christian Anderson International Medal, 1956 國際安徒生獎

Lewis Carroll Shelf Award 1958 劉易斯·卡羅爾圖書獎

Catholic Library Regina Medal of America, 1959 美國天主教圖書館女王獎

依列娜·法吉恩的三首小詩是蘇教版7BUnit6的課程。

人物評價

作為一個作家、詩人和劇作家,依列娜在1914-1917年間經常為《龐吉》雜誌(punch)撰稿,1917年至1930年以托姆佛(Tomfool)的筆名為倫敦《每日先驅報》(Daily Herald)提供詩稿。而真正使依列娜享有盛名的,是她的兒童詩和童話作品。依列娜·法吉恩一生為孩子寫了30部小說(大部分是故事集),3部改編自童話的劇本,33篇散文和8篇其他體裁的作品,同時創作了11部小說,劇本和傳記的成人讀物。儘管20世紀50年代再版了部分故事集,她的許多作品如今都已經難覓蹤跡了。為紀念這個作家,CBC童書協會成立了(Children's Book Circle)法吉恩兒童文學獎。紐約還根據法吉恩的一個童話故事而設立了皮德可節(Piddock Day)。

依列娜的故事往往由一個主角娓娓道來,不論是馬丁·皮平還是老保姆,其實講故事的都是依列娜自己。她喜歡將想像中的世界和現實世界連在一起,故事往往是由現實世界發生的事推動著在奇幻世界中發展,比如在《義大利西洋鏡》(Italian Peepshow)中,乾脆就是一章現實一章奇幻,她的想像力如此天馬行空,聽她溫柔講述著那些奇妙的故事,讓我們得以再一次用孩子般真純的心眼去看身邊的世界,依列娜的童話帶給讀者的夢幻之泉,從未枯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