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略稱《尊勝幢》,是指刻著《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咒的石柱,其形狀多為八面形。

簡介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略稱《尊勝幢》,是指刻著《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石柱,其形狀多為八面形。關於雕造《尊勝幢》的原因,在《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中有載:

"佛告天帝,若人能書寫此陀羅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樓上,乃至安置竄堵坡中。天帝,若有芯芻、秘芻尼、優婆塞、優婆夷、族姓男、族姓女,於幢等上或見,或與相近,或其影映身,或風吹陀羅尼上幢等上塵落在身上。天帝,彼諸眾生所有罪業,應墜惡道地獄、畜生閻羅王界、餓鬼界、阿修羅身惡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為罪垢染污。"

正是由於佛教宣稱雕造《尊勝幢》能解除一切惡道之苦,故在很多地方都可見此實物。據1958年陝西省文管會調查,僅陝西一省就有唐代石幢82座,其中最早者為富平縣蓮湖國小內永昌元年(698年)八月所造。不過,這些石幢大多為圓雕,被安置在路旁、田間、村頭或寺院內,在石窟中不見有石幢的造出。事實上,中原一帶的石窟群中,均未見有石幢的雕刻,只有四川石窟中才出現了石幢雕於石窟內的現象。

四川石窟中的《尊勝幢》多成於五代,主要見於安岳臥佛院和大足北山佛灣中。北山佛灣第250、260、269、271、281龕等七個龕內有此雕刻,均為五代作品,形制基本相同。關於這些石幢的形狀和特徵,茲以第260龕為例作一簡要介紹。

高1.18米、寬0.75米、深0.25米。頂為平頂。正中刻《尊勝幢》,高1.05米,八面柱形,每面寬0.02米。幢分七重。第一重幢底,為七角束腰蟠龍鬚彌座,座八面,由四力士扛抬。座上有一蓮台,蓮台每角上有小坐像一尊。第二重八面幢柱,立於蓮台上,柱面上楷書豎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經文漶滅嚴重,略),經文末有銘文:"廣政十八年(955年)歲次乙□□□□日贊訖,永為供養。"第三重八角飛檐,稍上處飾有彩雲。第四重八雲朵,每朵雲上有小坐佛一身(現六身)。第五重八葉蓮瓣檐,檐下每面刻一小坐佛(現五身)。第六重八角亭閣。第七重幢上,與龕頂浮雕蓮瓣相連。另龕左、右壁上端,各刻有祥雲托住的一佛二尊者,現像已剝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