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煌友

何煌友

何煌友,男,1938年11月出生於深圳市橫崗西坑村。第五屆廣東省政協委員。1991第四屆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1998第六屆廣東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作品榮獲1992第二屆中國攝影“開拓杯”獎、1996中國攝影家協會“特殊貢獻榮譽獎”、1997國際攝影藝術聯合會“E-FIAP獎牌”、1998榮獲首屆廣東攝影朝陽獎中的“榮譽杯獎”和“創作杯獎”、1999榮獲第四屆中國攝影“金像獎”,出版2000齣版《鵬城敘舊》畫冊,參加2001《“老深圳”何煌友攝影展》影展。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何煌友 何煌友

男,1938年11月出生於深圳市橫崗西坑村。1955-1969當兵,放映攝影工作,1970-1980廣東寶安縣文化館,專職攝影,一個將一生都奉獻給了攝影事業的攝影工作者。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至今,五十多年孜孜不倦的辛勤工作,他為攝影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創造了多個神話般的奇蹟:一個人用一部相機記錄了一個城市二十多年的發展史,並記錄了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和艱辛歷程。堅持走自力更生、以文養文的道路,自籌資金建起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第一棟攝影大廈;成功舉辦了第24屆國際攝影聯合會代表大會,讓這世界最高級別的攝影盛事第一次離開了歐洲,來到了中國,來到了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帶領一個地市級的小文化團體連續十四年舉辦了攝影界公認的最重要的全國性攝影賽事之一—— 全國攝影“十傑”年賽,影響力輻射至港澳台及海外華人攝影界……。這些成績都是這位勤勞實幹、大膽創新的攝影工作者,在攝影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創造出來的。

何煌友因病於2013年4月17日在廣東省深圳市逝世,終年75歲。

拍攝履歷

《“老深圳”何煌友攝影展》 《“老深圳”何煌友攝影展》

1955-1969 當兵,放映攝影工作。1970-1980 廣東寶安縣文化館,專職攝影。

1981-2004 深圳攝影學會會長,市文聯副主席。

1983-1988 第五屆廣東省政協委員。

1985-1991 第四屆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

1994-1998 第六屆廣東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

1992 榮獲第二屆中國攝影“開拓杯”獎。

1996 榮獲中國攝影家協會“特殊貢獻榮譽獎”。

1997 榮獲國際攝影藝術聯合會“傑出貢獻榮銜”。

1997 榮獲國際攝影藝術聯合會“銀質獎牌”。

1997 榮獲國際攝影藝術聯合會“E-FIAP獎牌”。

1998 榮獲首屆廣東攝影朝陽獎中的“榮譽杯獎”和“創作杯獎”。

1998 深圳市委宣傳部主辦《何煌友攝影藝術展覽》。

1999 榮獲第四屆中國攝影“金像獎”。

2000 出版《鵬城敘舊》畫冊。

2001 《“老深圳”何煌友攝影展》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主辦。

風格特點

從50年代起他就用自己的攝影機忠實地記錄下深圳地區社會的發展,特別是記錄下了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特區的滄桑巨變。他的藝術追求是平民的視角,有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生活氣息。他的作品既是紀實的又是抒情的,質樸中包含了對生活的深刻思考,是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結合的攝影作品。

代表作品

《春雷》(獲第15屆全國攝影藝術展銅獎)

《鵬城敘舊》

藝術歷程

第1階段:用鏡頭記錄部隊生活

第一次摸相機是1957年

在深圳河畔的一間辦公室內,何煌友這位瘦弱的老人用客家味較濃的國語深情地講述著自己近半個世紀的鏡頭世界。

“我第一次摸相機,是1957年,相機是公家的,一款捷克產老式機。這得益於我的字寫得好,畫畫得也不錯,因此就成了專職照相的。除了照相,還放電影,這時嚴格來說不能算是攝影,因為自己啥也不懂。真正算是攝影應該是從1963年開始,因為經過了三個月的培訓之後,才有意識地去追求一些東西。這一時期,主要是拍部隊生活,可惜的是,復員時作品全部留給了部隊。”

第2階段:記錄老深圳模樣

一本攝影圖冊拍了20年

“1970年,在寶安縣文化館工作時,我是惟一的攝影幹部。攝影當時還不是藝術,只是我的工作。”當時縣裡沒有報紙,沒有電視電台,直觀的圖片宣傳就靠何煌友和由他一人負責的新聞圖片宣傳櫥窗。他那台海鷗相機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拍出作品放在宣傳櫥窗里就很有成就感了,但總覺得深圳的美景需要更多的鏡頭去捕捉。後來人們意識到攝影是一門藝術,攝影作品應該當作藝術作品來欣賞。那本持續拍攝了20年的攝影圖冊《鵬城敘舊》,不僅成為了記錄深圳建設歷史的圖冊,也是帶給人們愉悅感受的藝術作品。”

深圳 深圳

這一階段,也是何老認為自己攝影生涯最艱苦的階段。深圳那么大,當時公車又很少,好不容易等來一趟,到了採訪地點,就要騎腳踏車,而且當時櫥窗一個月要換一次,需要幾十張照片,而這些照片從拍照到後期製作,再到加文字說明,最後進入櫥窗,全出自他一人之手,“好在那時自己還年輕”,談起當年的經歷,何老不由得感慨良多。“深圳越來越漂亮了,我也越來越老了。”第3階段:謳歌新深圳成就

組織“門外漢”記錄特區巨變

“從1979年蛇口的炮聲開始,我開始了創作的第三個階段:特區建設。”1980年7月12日,是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經市政府批准,何煌友發動組織,成立了深圳市第一個文藝團體——深圳攝影學會。好不容易才招來20多個當時在各鎮搞宣傳的文化幹事做會員。第一批會員都是本地人,且大多數不會照相。於是,攝影學會不惜重金請來港澳地區的專業攝影家進行指導,開攝影展,還舉辦不間斷的培訓課程,帶領會員“入門”。在這個基礎上,原來還是攝影“門外漢”的會員在學習和交流中成長起來,他們中的不少人是享譽國內外的攝影家。如今的攝影學會會員已經達到近700人的規模了。

人生之最

《春雷》(獲第15屆全國攝影藝術展銅獎) 《春雷》(獲第15屆全國攝影藝術展銅獎)

用心的作品:《春雷》拍了幾十年照片,何老感觸最深的莫過於“用心”二字。1982年前後,他拍攝的重心是“國貿”,怎樣通過鏡頭中的“國貿”來反映深圳速度,成為他每天苦思冥想的核心。這時,剛好趕上單位分房,按照他的資歷,他可以隨意在桂園路挑選樓層,但他主動選擇了最高的6樓。因為在6樓拍攝國貿的角度最好,為此還和家人生了一場大氣。這一拍就是幾年,《春雷》就是這時的作品。

最感動的事情:採訪翻身大隊

上世紀70年代農業學大寨是宣傳重點,西鄉公社翻身大隊是廣東省農業學大寨的典型。對翻身大隊的拍攝,前後持續進行了幾年,在拍攝的過程中,何煌友深切感受到當時農民的艱難和戰天鬥地的精神。在圍海造田時,剛剛搞好一點,洪水又來了,一切又得從頭來,而且當時又沒有機械化,但當地村民那種對黨的感情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他說,自己曾多次一邊拍照,一邊抹眼淚。

最難忘的經歷:為拍照學用泥板

蚝田 蚝田

大概是1972、1973年,要拍漁業題材,選定了拍海邊的蚝田。但拍蚝田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當時的機器沒有長焦,而蚝田又必須在落潮時拍攝,這樣,如何近距離接近蚝,就成了一個老大難問題。他看到當地的蚝家在蚝田中行走全用泥板,有點類似今天的滑板車,用一塊木板放在地上,上面有手扶的地方,然後一隻腳站在木板上,另一隻腳快速地蹬爛泥。為了學這樣的技術,何煌友劃破了自己的一雙腳,三個月後,終於學會了用泥板,拍攝蚝田的任務才終於完成。 最自豪的事情:用鏡頭記錄深圳

深圳建特區25周年,何煌友擔任深圳攝影學會會長也剛好25年了。何煌友認為自己最自豪的事情,便是用鏡頭記錄下了深圳原來的面貌。他舉例說,深圳建特區20周年時,他出版個人攝影作品集《鵬城敘舊》;建特區25周年,他出版個人攝影作品集《老深圳》(上集),然後是《老深圳》(下集);他計畫在建特區30周年時,推出自己的第四本攝影專集《特區建設》。

創作花絮

何煌友 作品獲“一等獎” 何煌友 作品獲“一等獎”

下的廢膠片就有6麻袋從1970年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當時的深圳沒有報紙,沒有電視電台,直觀的圖片宣傳就靠何煌友和由他一人負責的新聞圖片宣傳櫥窗。這一階段,也是何老認為自己攝影生涯最艱苦的階段,他幾乎是靠腳踏車加徒步,有時候還坐船跑遍了當時全寶安縣所有的公社、大隊和90%以上的生產隊;而1980年到2000年,是何老拍的最多、最激動的時期,特區建設的日日夜夜,那些戰天鬥地的場面都像是無聲的命令,“你問我究竟拍了多少張?沒法統計。我去年回祖屋整理了3個月的照片,光剪下來的廢膠片就有6麻袋。”

何老的老照片,成為寶貴的資料。今天來深圳的年輕人想從這些老照片中了解深圳,可能連基本的東南西北都分不清。“別說你們,就連我自己,回到我曾經拍攝過的地方,都找不到任何熟識的記憶。”

從1980年7月12日,組織成立深圳市第一個文藝團體——深圳攝影學會,何煌友一直為深圳的攝影事業不懈努力。2000年前後退休,他開始將自己拍攝的一些圖片整理成冊,至今已成書三輯,並正在準備第四冊,作為深圳建市30周年的獻禮,

願望

已經70多歲了,拍照片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爬山已經爬不上去了,跑步也跑不過人家了,再拍照比較困難。因為我幾十年都在拍深圳的照片,我在考慮幾十年以後,我看以前的老照片都找不到那個地方,深圳變化已經很大了,再過30、50年變化更大,更難找到原來的地方。

我的影集已經準備出第四本了,但都是自費出的,展覽也做了好幾次,但展覽看的人非常少。我老家在龍崗,在那裡有一棟房子,我想把那棟房子改造成展覽館,把我所有拍深圳的照片都展覽出來。我在1983、1985、1988年三次重拍深圳,拍了三年,每年一次,這些照片看起來特別珍貴。像上沙、下沙、皇崗以前的海岸線已經沒有了,全部都是高樓大廈,但照片當中還有。

你以後要研究深圳,深圳以前是什麼樣的,特別是70年代,只有我的照片把它拍下來了。我想把深圳的根留下來,讓大家以後可以繼續研究它。現今深圳有1000萬人口,以前深圳只有20萬人,深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這些紀錄沒有了非常可惜。不需要我拍了,我也拍不過他們,但我以前拍的他們沒有,我的願望就是把老房子,家裡的老房子拿出來,改成展覽館展出我拍的深圳,這是我可以做的,這就是我的想法。

中國著名攝影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