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劍鋒[極地研究員]

何劍鋒,1968年2月出生,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計畫科技處處長,研究員,極地中心博士後聯合培養導師。曾任北極黃河站站長,北極太平洋扇區工作組(Pacific Arctic Group)副主席,北極海洋實驗室(新奧爾松)諮詢委員會中方代表,海洋湖沼學會理事。曾四次赴極低考察。

簡介

何劍鋒,1968年2月出生,廈門大學海洋系海洋生物學博士,現任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計畫科技處處長,研究員,極地中心博士後聯合培養導師。研究領域:海洋生態學、海冰生態學、生態環境監測與研究。曾任北極黃河站站長。主持項目:科技部863目標導向課題:“極地近岸海洋環境監測系統”(編號:2007AA09Z121)(2008.1-2010.12)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極地生態環境監測規範的研究與制訂”(編號:200805095)(2008.7-2010.6)參與規劃情況:1、極地“十五”能力建設項目建議書2、北極科學考察站建設建議書3、北極黃河站發展規劃綱要4、極地科學“十一五”發展綱要(基金委)5、極地“十二五”發展規劃6、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計畫7、21世紀海洋發展戰略 

經歷 

1990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海洋生物專業,畢業後分配在中國極地研究所(現為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工作。經過層層篩選,何劍鋒終於成為中國第八次赴南極考察隊的隊員。1991年11月,考察隊100多人從青島出發,經澳大利亞抵達南極。1991年11月至1993年4月,是何劍鋒第一次赴極地考察,也是他到目前為止在極地工作居住時間最長的一次。何劍鋒第二次赴南極考察是2005年1月份。作為中國第21次赴南極考察隊的成員,他在南極長城站主要開展海冰生態環境監測研究。何劍鋒作為國家公派訪問學者分別於1999年、2002年隨德國極地科學考察團兩度赴北極考察。2004年7月,何劍鋒第三次赴北極考察。2004年7月28日,中國在北極建立了永久科考站———黃河站。身為站長助理的何劍鋒不僅要做好自己的科考項目,還要負責黃河站科研的後勤保障、人員安排、設備準備等工作。黃河站位於北極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那裡被稱為北極的橋頭堡。2005年6月1日,由挪威政府投資建立的北極海洋實驗室舉行落成典禮。我國是目前8個成員國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開發中國家成員。何劍鋒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的4個成員之一,在參加了落成典禮之後又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科學考察。這也是他第四次赴北極科學考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