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陽

伯陽

伯陽(bó/bǎi/bà yáng)古賢人,古地名;同時為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鄉鎮名。 伯陽鎮歷史文化悠久,現有柴家坪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遺產,有柏林觀、武山廟、劉氏祠堂、五陽觀、聖湫山等區級文物保護遺產多處,石門風景區就在該轄區內,石門夜月是天水的八大名勝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全鎮基礎設施較為發達,310國道貫穿全境15公里,公路主幹道5條51公里,主要是310-南集5公里,310-虎頭2公里,310-紅崖23公里,310-木灣11公里,310-半坡10公里,農機路48條127公里,基本上實現了農田道路的網路化,川區現有灌溉機井6眼,可灌溉耕地5100畝,可使全鎮近一半人口受益。

伯陽

【釋義】

1.古賢人。

相傳為 舜 七友之一。《墨子·所染》:“ 舜 染於 許由 、 伯陽 。” 孫詒讓 間詁:“此 伯陽 自是 舜 時賢人。”《呂氏春秋·本味》:“故 黃帝 立四面, 堯 、 舜 得 伯陽 、 續耳 然後成,凡賢人之德有以知之也。” 高誘 註:“ 伯陽 、 續耳 皆賢人, 堯 用之以成功也。” 陳奇猷 校釋:“ 伯陽 、 續耳 系 舜 七友中之二友。”參閱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名臣·舜七友》。

2. 老子的字。

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文選·應璩<與滿公琰書>》:“西有 伯陽 之館,北有曠野之望。” 李善 註:“ 伯陽 ,即 老子 也。” 宋 陸游 《讀<老子>》詩:“恍然親見古 伯陽 ,袂屬關尹肩 庚桑 。”終南山下老子著《道德經》的傳說由西安鍾馗文化研究所與國家級AA景區西安鍾馗故里歡樂谷鍾馗王,組織專家在秦嶺終南山下收集 整理的,鍾馗故里陝西戶縣流傳千年《老子與鍾馗的傳說》。

傳說,當年函谷關總兵尹喜見到紫氣東來,老子騎青牛而至,便拜老子為師,辭官隨老子沿秦嶺終南山神仙路西行,晝行夜宿,不幾日來到將軍山下,只見此處祥雲繚繞,四季如春,溪流縱橫,魚翔淺底,百鳥爭鳴,龍飛鳳舞,牡丹競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頭望時,只見一巨石十分奇異,如有人形,豹頭環眼,鐵面虬鬢,一手執劍,一手執扇,五蝠飛舞,正氣浩然,不盡嘆到:“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天地之始,萬物之母,欲觀其妙,常有也,鍾馗鍾馗賜福鎮宅,中榜得魁,真神也……。”洋洋灑灑五千言,由尹喜記錄,世謂之《道德經》是也。

後老子與伊喜結草阿福泉,馬放南山,老牛坡放牛,南山不老松下講道,發現終南捷徑後清涼山講經,樓觀台煉丹,鑄南山鐵案,享南山之壽,是謂道教之祖庭,鍾馗之故里,天下第一福地也。

3.古地名。

戰國 魏 邑,在今 河南 安陽 市西北。《史記·趙世家》:“﹝ 惠文王 ﹞十七年, 樂毅 將 趙 師,攻 魏 伯陽 。” 張守節 正義引《括地誌》:“ 伯陽 故城一名 邯會城 ,在 相州 鄴縣 西五十五里,七國時 魏 邑, 漢 邯會城 。”

鎮名

伯陽人文風景伯陽人文風景

伯陽鎮地處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東部渭河流域淺山區,距麥積城區20公里,310國道貫穿全鎮,交通便利,氣候四季分明,日平均氣溫23℃,總面積147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87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5.23萬畝,人口

2.45萬人。是一個以鮮桃和蘋果為主的果品大鎮。全鎮現有果園面積2.3萬畝,年產量達2萬噸,年產值2000萬元,蘋果面積達1.8萬畝,已形成以蘋果為主的果品支柱產業。2007年國民生產總值達6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58元。經過多年的努力,伯陽果品已走上早、中、晚品種比例協調,種植布局合理,管理科學的良性發展道路。 伯陽鎮歷史文化悠久,現有柴家坪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遺產,有柏林觀、武山廟、劉氏祠堂、五陽觀、聖湫山等區級文物保護遺產多處,石門風景區就在該轄區內,石門夜月是天水的八大名勝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全鎮基礎設施較為發達,310國道貫穿全境15公里,公路主幹道5條51公里,主要是310-南集5公里,310-虎頭2公里,310-紅崖23公里,310-木灣11公里,310-半坡10公里,農機路48條127公里,基本上實現了農田道路的網路化,川區現有灌溉機井6眼,可灌溉耕地5100畝,可使全鎮近一半人口受益。 全鎮有移動機站5處,行動電話4000餘部,程控電話2600部,信息發達,電力復蓋全鎮各自然村,有鎮衛生院1處,工作人員22人,個體診所36個,國中1處,中心國小1處,村學20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