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科諾爾

伊科諾爾

世界上最古老而又保存到現在巨大鑽石,要算是“科伊諾爾”(又名“光明之山”)了。 名鑽沙赫也發現於戈爾康達,但柯伊諾爾比沙赫要大很多,它的原石重達800克拉。 又是和名鑽沙赫一樣,在1739年波斯的納狄爾沙赫攻陷德里時,將這顆“柯伊諾爾”和沙赫一起動到波斯的伊斯法罕城。

伊科諾爾

最古老的名鑽

  世界上最古老而又保存到現在巨大鑽石,要算是“科伊諾爾”(又名“光明之山”)了。傳說它已有了3000年的歷史,但這不可信;又說最早有關它的記載是1304年。現在一般認為,它於1655年發現於印度戈爾康達地區的科勒爾礦山。名鑽沙赫也發現於戈爾康達,但柯伊諾爾比沙赫要大很多,它的原石重達800克拉。

傳說

最早,柯伊諾爾盪到印度莫臥兒皇帝的手中。在莫臥兒的皇宮中保存了近百年。又是和名鑽沙赫一樣,在1739年波斯的納狄爾沙赫攻陷德里時,將這顆“柯伊諾爾”和沙赫一起動到波斯的伊斯法罕城。納狄爾沙赫於1747年被暗殺,他建立的帝國陷於分崩離析。
在伊斯法罕混亂時,一位貴族阿夫汗·阿馬錫阿貝德爾企圖奪取王位失敗,於是搶劫了一批珍寶率軍東進到坎大哈城,統治了阿富汗。在他帶來的寶物中,就有這顆“柯伊諾爾”鑽石和泰米爾紅寶石。其後繼承王位的國王幾經遷都,由坎大哈遷至喀布爾,最後遷到拉合爾城(現印度境內),這批寶物在拉合爾一直保存到1849年。
這時英國人早巳侵入印度,1849年英國併吞印度旁遮普的戰爭中,上述那些珍寶被英國東印度公司奪去,由英國的總督戴賀胥勳爵將這顆古老的大鑽石以“光明之山”的名字,獻給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
“光明之山”原來由印度寶石工匠磨成古代的鑽石形狀,它的閃光較差,不夠美觀。1852年,由英國宮廷礦物學家丁·坦南特再次加工。雖然光明之山變得美麗多了,但它的重量由第一次琢磨後的191克拉減到106克拉。新磨成之後,女王用它作胸針,女王死後,“光明之山”被鑲在英國瑪麗王后王冠的十字架上。英王喬治六世即位後,1937年為王后伊莉莎白製作王冠,名鑽“光明之山”又被鑲在伊莉莎白王后的王冠頂上十字架的正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