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那拉提大草原

伊犁那拉提大草原

拉提大草原位於伊犁州 新源縣境內,有得天獨厚的逆溫帶氣候和地理條件,這裡降雨充沛,氣候宜人,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牧場。

簡介

伊犁那拉提大草原伊犁那拉提大草原
那拉提草原是發育在第3紀古洪積層上的中山地草場,東南接那拉提高嶺,勢如屏障,西北沿鞏乃斯河上游谷地斷落,地勢大面積傾斜,山泉密布,溪流縱橫。緣山腳沖溝深切,河道交錯,森林茂密,莽原展緩起伏,松塔沿溝擎柱,還有氈房點點,畜群雲移,是鞏乃斯草原的重要夏牧場。

那拉提風景區位於新源縣那拉提鎮鏡內,位於楚魯特山北坡,以那拉提鎮旅遊接待站為核心,包括周圍草原、賽馬場等眾多景點。這裡充滿山村的寧靜與祥和。河谷階地發育明顯,山勢和緩,坡度約11—12度,生長著茂盛的細莖鳶尾群系山地草甸。其它伴生種類主要有糙蘇、假龍膽苔草冰草、羊茅、草莓百里香等。6—9月,各種野花開遍山崗,紅、黃、藍、紫五顏六色,將草原點綴得絢麗多姿。

名稱的由來

伊犁那拉提大草原伊犁那拉提大草原
傳說成吉思汗西征時,有一支蒙古軍隊由天山深處向伊犁進發,時值春日,山中卻是風雪瀰漫,飢餓和寒冷使這支軍隊疲乏不堪,不想翻過山嶺,眼前卻是一片繁花織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猶如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時雲開日出,夕陽如血,人們不由的大叫“那拉提,那拉提”於是留下了這個地名。

相關介紹

伊犁那拉提大草原伊犁那拉提大草原
那拉提草原風景區現已初具規模,目前景區正在進一步開發,景區、景點的開發應挖內涵、依託自然風景資源優勢,提高旅遊度假的品位和檔次。

那拉提草原系亞高山草甸植物,由茂盛而絢麗的中生雜草與禾草構成植株高達50-60厘米,覆蓋度可達75-90%。仲春時節,草高花旺,碧茵似錦,極為美麗。那拉提年降水量可達800毫米。有利於牧草的生長,載畜量很高,歷史上的那拉提草原有“鹿苑”之稱。

每年6月以後,大群的牧畜轉入,進入草原的黃金季節,草原人的各種集會也多在此舉行,所以有人說那拉提是草原集會的勝地。

那拉提哈木斯特滑雪場離新源縣城12公里,距那拉提機場只有兩公里。到了冬季,那一望無際的白雪,連綿起伏的群山與天空緊相連,山與天之間鑲嵌著排排墨綠色的松樹,儼然一幅天然水墨畫。滑雪場上人們或滑雪,或乘雪地摩托觀光,還有成群的孩子坐上雪輪,盡情嬉戲。
那拉提大草原處於218國道與獨庫公路交匯處,向北沿獨庫公路經獨山子至烏魯木齊460公里,行駛約8小時即到;若烏奎高速公路通車後,時間將縮短到7小
時;向西走216國道300公里,4小時至伊寧市與312國道連通可達霍爾果斯口岸以及賽里木湖;向東沿216國道300公里直達南疆重鎮庫爾勒市;向南
沿獨庫公路240公里到達龜茲古國庫縣,交通非常便利。從伊寧出發,行車4個小時左右即可到達,或者從新源縣城出發,約110.0公里,2個小時也可到達。哈薩克風情的當地住宿、飲食將是旅遊不容錯過的。

值得伊犁人驕傲的是,新疆的綠色全在伊犁州。伊犁河谷處於西天山的中部,是中亞乾旱大陸床的一塊濕寶,伊犁河谷占盡綠色,得天獨厚,故有“不到新疆不知道祖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道新疆之美”之說,自然資源的狀況形成了伊犁獨有的美,再加上西天山做他的屏障,河谷的獨特氣候,養育了伊犁這個塞外江南的自然景觀。

要想說伊犁。不得不說草原,因為世界上除了所有草原都具有的綠色共性外,伊犁的草原更具有大自然鬼斧神工促成了草原的多層性和草原的多樣性。伊犁就是一個大草原,同時伊犁草原又具有各種不同的表現神態,有高山草場,河穀草場,山坡草場,草甸草場,高原草場和高寒草場……

伊犁那拉提大草原伊犁那拉提大草原
新源縣的那拉提就是一個草原的縮影----它海拔在1190米以上,屬高山河穀草場,它的周邊是西天山中部的自然形態,既有比較寬敞的河谷,表現它的平坦,又有周邊的丘陵,表現它的屏障,所以它是一種搖籃似的草原,生活著的人數相對集中的是哈薩克民族,全中國的哈薩克族有100萬,那拉提就有12萬,所以又有“新源是哈薩克的四川”之說。

如果說鞏乃斯草原是一塊綠色的錦緞,那么那拉提草原就是鑲嵌在這塊錦緞上的“祖母綠寶石”。那拉提草原降水豐富,年降水在600-800毫米,得天獨厚。伊犁河谷從西到東,越來越綠,氣候也是從西到東越來越涼。那拉提草原是天然避暑勝地,即使在最熱的三伏天,晚上還得蓋上厚厚的棉被,所謂“早穿棉襖午穿沙,圍著火爐吃西瓜”,在那拉提草原表現最為明顯。

綠色的草原、藍色的河流、白色的冰川、雄偉的天山,剛直不阿的青松,著成了非常優美的自然景觀,從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慣來講,恰恰又是遊牧民族“逐水而居”這種生活習慣的最好選擇,經過歷史的遷徙和變遷,哈薩克族比較集中在那拉提草原。哈薩克也有自己獨特的習慣和特徵,比如說,草原上移動的家,每年從夏場到冬牧場來回遷移過程當中,生活的遷徙和鍛鍊,構成了他們重在選擇居住的方式,用不同的木頭劈成的筋,然後用氈子圍起來的哈薩克氈房,我們稱它為“草原上移動的家”。世界上搬家最多的民族就是哈薩克族,世界上走路最多的民族也是哈薩克族。

恰奇庫爾德尼草原,在高山密林之間,已經進入西天山的最深部,只中國最大的雪林雲杉保護區。它的自然狀態是,山勢比較陡峭,河流比較小,形成山谷之間的小草原,但它的自然狀態保存的更加完整。所謂“樹在雲中插,雲在樹間繞”;“四面青山綠屏障,河流縱橫水淺吟”,這就是它的寫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