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學概論

企業文化學概論

企業文化作為一門還在發展的、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必須把它的生成、演變,放到一個動態的、市場競爭的環境中去考察、去構建,而不是把它放到一個靜態的、甚至脫離企業競爭的環境中,單純從文化本身去考察它。這正是本教材的特色,也構成了其基本內容。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本書是高等院校經濟管理及相關專業的普通本科教材,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所屬中國勞動關係學院精品系列教材之一。
本教材一共分九章。吸收、總結了國內外20多年來企業文化建設、研究的主要成果。在構建學科體系時,既注意吸收世界各國最新管理實踐的成果以及中國企業改革的經驗,尊重學科本身的理論性、系統性;又不囿於現有的理論框架,突出本學科原有的但被忽略了的規律與特點;同時,釐清對於企業文化認識的種種誤區。在內容的架構上,嚴格注意企業文化學作為一門學科本身的系統性特徵,儘量把企業文化派生出的內容剔除在外,充分體現《概論》的理論性和系統性特點。考慮到學科本身的實踐性,因而在教材的第九章單設了案例章,分別選取了國內有典型性的四個企業文化案例,每個案例只突出一個方面的特色。

編輯推薦

本教材吸收、總結了國內外二十多年來企業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在構建學科體系時,既注意吸收國內外研究的成果,尊重學科本身的理論性、系統性,又不囿於現有的框架,突出本學科原有的但被忽略了的規律與特點。本教材與現今所見教材最大的不同在於:雖然一門學科體系在研究它時有相對穩定性,但這種穩定應該是在絕對變化中的一種穩定。企業文化作為一門還在發展的、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必須把它的生成、演變,放到一個動態的、市場競爭的環境中去考察、去構建,而不是把它放到一個靜態的、甚至脫離企業競爭的環境中,單純從文化本身去考察它。這正是本教材的特色,也構成了其基本內容。

目錄

第一章企業文化學導論
第一節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髮展的新階段
一、日本經濟的衝擊
二、美國管理理論的反思與調整
三、中國企業面對市場經濟的考量
四、跨國公司資本擴張的文化策略
第二節企業文化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一、古典管理理論與泰勒的探索
二、人際關係學說與行為科學理論
三、現代管理理論的“叢林”
四、企業文化理論的形成
五、當代管理思想:學習型組織、企業再造和六“西格瑪”理論
第三節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
一、企業文化能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二、企業文化能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良好的企業文化能網羅人才、吸引人才
四、利用企業文化無形資產盤活有形資產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二章企業文化的基本理論原理
第一節企業文化的概念及特徵
一、企業文化的概念
二、企業文化的結構
三、企業文化的特徵
四、企業文化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聯
第二節企業文化的功能
一、積極功能
二、消極功能
第三節企業文化的類型
一、國外學者對企業文化類型的劃分
二、國內學者對企業文化的劃分
三、本書對企業文化的分類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三章企業文化的基本理論體系
第一節企業精神
一、企業精神的內涵及作用
二、企業精神的培育
三、企業精神的語言表達
第二節企業價值觀
一、企業價值觀的內涵及作用
二、企業價值觀體系
三、企業價值觀的修正
第三節企業道德
一、企業道德的內涵及特徵
二、企業道德原則
三、企業道德的培育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四章企業文化的傳播體系
第一節企業文化傳播主體
一、企業家在企業文化傳播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企業員工在企業文化傳播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企業英雄在企業文化傳播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節企業禮儀
一、企業禮儀的構成要素
二、企業禮儀的功能和作用
三、企業禮儀文化建設
第三節企業文化網路
一、企業文化傳播渠道
二、企業文化網路
三、企業文化網路的管理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五章企業文化的生成與發展規律
第一節企業文化的生成
一、西方管理理論中關於企業文化生成的論述
二、企業文化生成中積累與領導的因素
三、企業文化生成的一般模式
第二節企業文化的變革
一、企業文化變革的含義
二、企業文化認識誤區與變革的時機
三、企業文化變革的管理
四、企業文化變革的方式
第三節企業文化的衝突
一、企業文化衝突的含義
二、企業文化衝突的類型和表現形式
三、企業文化識別與整合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六章企業文化的建設
第一節企業文化建設的環境因素
一、企業文化建設的經濟環境因素
二、企業文化建設的社會環境因素
三、企業文化建設的政治法律環境因素
四、企業文化建設的科學技術環境因素
第二節企業文化建設的阻力因素
一、企業文化建設的個體阻力
二、企業文化建設的組織阻力
三、企業文化建設的文化理念阻力
第三節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
一、企業文化建設的發起者——企業家
二、企業文化實施的保障——企業制度
三、從制度到習慣——企業文化落地
第四節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步驟
一、調查分析階段
二、總體規劃階段
三、實驗、實施與傳播階段
四、評估調整階段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七章企業文化建設中的CIS戰略
第一節CIS戰略
一、CIS戰略基本概念
二、CIS的最新發展:從CIS到CS、CM
三、導入CIS應遵循的原則
第二節企業理念識別(MI)設計
一、企業理念識別的含義
二、企業理念設計的內容
三、企業理念設計程式
第三節企業行為識別(BI)設計
一、企業行為識別的含義
二、企業內部行為設計
三、企業外部行為設計
第四節企業視覺識別(VI)設計
一、企業視覺識別的含義
二、企業標識設計
三、企業標準字設計
四、企業標準色設計
第五節企業形象戰略策劃實際操作
一、企業導入CIS的實際工作步驟
二、企業形象的實態調查
三、問題診斷與報告形成
四、CIS的全面落實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案例討論1
案例討論2
第八章企業文化的比較研究
第一節日本企業文化
一、日本企業文化的形成
二、日本企業文化的特徵
三、日本企業的經營理念
第二節美國企業文化
一、美國民族精神對企業價值觀的影響
二、美國企業的經營理念
三、美國企業文化的特徵
第三節德國企業文化
一、德國企業管理的特色
二、德國企業的經營理念
三、德國企業文化的特徵
第四節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
一、中華民族精神
二、中國企業文化的特徵
三、發展中的中國企業文化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九章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國移動文化: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
案例二萊鋼創建學習型企業文化的探索
案例三同仁堂企業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案例四聯想的資產重組與企業文化變革
主要參考文獻

書摘

插圖:
第四重奏:《美國企業精神》和《追求卓越》
《美國企業精神》是勞倫斯·米勒於1984年5月出版。作者認為美國企業界正在出現一種新的企業文化。幾乎在美國每一家大公司中,老的企業文化都在衰退,並在為建立新的文化而奮鬥。新文化的驅動力不在於財務上提高生產力和質量,也不在於職工要求提供更令人滿足的工作環境,而在於創造和接納新的價值觀、見解和新的精神。該書提出了未來企業經營的八大原則:目標原則、共識原則、卓越原則、一體原則、績效原則、實證原則、親密原則和正直原則。米勒認為,在未來的全球性競爭中,公司唯有發展出一種能激勵在競爭中獲得成功的一切行為的文化,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追求卓越》①的副標題是“美國最佳經營企業的經驗”。
的兩位作者托馬斯·彼得斯和小羅伯特·沃特曼都是麥金賽管理諮詢公司的顧問。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他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戰後以來,日本的企業管理取得了成功,而美國的企業管理卻事倍功半?同是美國的企業,為什麼有的也出類拔萃,有的卻碌碌無為?為此,他們於1977年起作了大量的研究,並於1980年7月在《商業周刊》上發表了最初的研究成果,引起巨大反響。此後,他們又對這一研究課題加以修改和充實,於1982年10月出版了本書。該書一出版,立即成為暢銷書。
彼得斯和沃特曼批評了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居統治地位的“理性主義”的管理方式,指出,企業界的問題正在於熱衷數字分析和管理工具,並以此來掩蓋自己對於管理藝術的無知。彼得斯和沃特曼對美國43家卓越企業進行了研究,發現許多企業也有強有力的文化傳統,而且並不亞於日本的企業。他們把這些卓越企業的創新歸納為八項特徵,即側重行動、接近顧客、自主和企業家精神、依靠人來提高生產力、以價值觀為動力、堅持本行業、精兵簡政、寬嚴相濟。管理者不應再關在沉悶的象牙之塔中苦思冥想,而應下到現場和工人們一起,支持他們所鍾愛的產品。在這個過程中塑造企業的價值觀,並身體力行來強化這些價值觀。
企業文化作為管理理論發展的第四個階段,就理論本身的內涵來分析,顯然比前三個階段的理論有著明顯的進步。它對企業管理的思考立意更高、角度更新,包容著更為豐富的內容。它高度重視人作為企業生產的主體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的作用。提出不僅要用科學的、經濟的手段,更要重視文化的手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