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學戰略

企業大學戰略

企業大學戰略(CUS,Corporate University Strategy),是企業為實現可持續經營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以不斷適應組織應對變革的戰略調整,將企業經營價值鏈上的人力資源、人力資本與知識管理、信息管理相結合,利用現代人力資源開發技術、教學設計和綜合性的組織學習方式,對企業核心人才、關鍵客戶、利益共同體,進行企業文化傳播、戰略宣導和素質能力等提升,所作出的重大的、巨觀的、全局性構想與個性化系統規劃。

概念

“企業大學戰略”理論體系的創始人侯鍔博士指出,企業大學是企業戰略變革的必然產物,它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戰略匹配工具,或者說是企業戰略理論體系的“子戰略”。 具體表述為:
企業大學戰略(CUS,Corporate University Strategy),是企業為實現可持續經營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以不斷適應組織應對變革的戰略調整,將企業經營價值鏈上的人力資源、人力資本與知識管理、信息管理相結合,利用現代人力資源開發技術、教學設計和綜合性的組織學習方式,對企業核心人才、關鍵客戶、利益共同體,進行企業文化傳播、戰略宣導和素質能力等提升,所作出的重大的、巨觀的、全局性構想與個性化系統規劃。

企業大學戰略的核心組成要素

主體

是對企業未來發展“未雨綢繆”的思考,它以“人”、“能力”與不確定發展因素下的“組織環境”三維一體的互動關係為研究主體;企業戰略要求企業大學實現“人”與“能力”的無縫結合,試圖打造一種“與時俱進”的適應性能力結構,並套用到組織經營的各個環節。

服務客體

是企業經營價值鏈上的核心對象,主要為:企業內部的核心人才、關鍵崗位,以及外部上下遊客戶端的供應商、經銷商及戰略合作夥伴等服務。

實現路徑、方式

1) 以素質能力模型、學習地圖、績效評估、知識管理等現代人力資源開發技術為綜合手段;
2) 以緊密結合業務實踐的案例研究、理論指導、模擬實驗和情境教學等輔助企業大學教學設計和課程開發為系統工具;
3) 以課堂講授、教練式輔導、行動學習、體驗式學習、混合式學習等為組織學習方式;
4) 以企業文化、領導力、管理、技術、生產力、行銷、市場、供應鏈等企業戰略資源為素材和目標;
5) 以開發內部培訓講師和外聘專家學者組成師資團隊;
6) 藉助必然的硬體設施為過程實現保障。

企業大學戰略的立足點

企業綜合戰略,包括:競爭戰略、發展戰略、品牌戰略、融資戰略、行銷戰略、人才戰略等多元化戰略。

企業大學戰略的特點

1、個性化

每一家企業大學的戰略思想與實踐模式均不可複製和僵硬套用,一定是結合自己的戰略定位和業務運營而特色設計的。

2、系統性

企業大學戰略對於指導企業大學的有效運作具有系統性規劃的特點,從課程體系、師資體系、學習方式到評估體系等,具有內在的邏輯設計。

3、目的性

企業大學戰略的系統指向具有明確的目的,那就是:為實現企業可持續經營發展的戰略目標,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4、前瞻性

企業大學是對企業未來發展格局“保駕護航”的,分析現狀差距,思考和預見未來風險,及時調整“人”、“能力”與“發展環境”的三維互動關係,以適應組織變革的需要。

5、全局性

企業大學戰略研究和思考的不僅僅是“人力資源母體”的人力資源管理職能運作,更多是站在企業戰略的高度和視角來規劃組織內外因素結合的最佳發展格局,通過綜合的系統學習方式來實行市場、行銷、研發、生產、供應鏈、人力資源等各職能專業領域的“能量供應”。

企業大學戰略規劃

企業大學戰略規劃企業大學戰略規劃

打造標桿企業大學應以最佳實踐為基礎、以效果為導向,不同階段專注打造極致的核心能力進而形成良好的口碑。具體可以遵循以下四步:
1、一年內打造為經理人追捧的績效夥伴。
提煉極其精簡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協助各級經理梳理挖潛空間並開展挖潛工作,幫助經理人大幅提升績效,成為經理人追捧的績效夥伴。
本階段重點培養績效挖潛隊伍,打造績效挖潛能力,並通過大量實踐進一步最佳化各項工具和方法,形成成熟的績效挖潛服務和最佳實踐管理方法,並為第二年的外部市場化做好準備。同時,還需圍繞企業戰略梳理組織能力,進而形成核心人才的能力素質模型、學習地圖及成長地圖等。
2、三年內打造為知名的挖潛專家。
將績效挖潛服務外部市場化並贏得客戶的認可,同時將內部構建的快速成長體系運作成熟,形成成熟的核心人才開發和組織能力開發模式、方法及相關工具,重點將核心人才隊伍成長時間和成本減少到極致,成為組織和員工喜愛的成長顧問、知名的挖潛專家。
本階段重點開發的能力為快速成長體系構建與運作能力、核心人才隊伍開發能力、課程開發能力、外部市場化能力,通過自行設計、合作開發或併購的形式開發出高效的E-learning系統和核心人才隊伍培養所需的系列課程包、任務包,形成以經理人系列課程為核心的品牌課程,並嘗試部分品牌課程的外部市場化。在此基礎上,需要總結最佳化形成極其簡單高效的企業大學經營管理模式,並培養一批優秀的企業大學經營管理者和核心骨幹,為下階段的擴張奠定基礎。
除此之外,繼續加強最佳實踐庫的建設和開發,為績效挖潛服務提供有力支持。
3、五年內打造為知名的商學院。
加強品牌推廣,通過管理輸出或併購等方式控制數十家企業大學,在服務好各企業的同時,聯合這些企業大學向社會就近提供經理人成長課程,成為知名的商學院。
本階段重點開發品牌推廣能力和併購整合能力,確保控制數十家企業大學,除推廣經理人快速成長課程之外,推廣系統內開發的其它品牌課程,同時繼續對外提供績效挖潛服務,在擴大經營規模的同時,獲取豐厚利潤。
除上述工作之外,本階段還需通過開設或併購獵頭公司等手段,加強對學員的服務,幫助其獲得更多成長機會或更高收入。
另外,本階段仍需加強最佳實踐庫建設,建成為國內企業管理領域最大最強的最佳實踐資源庫。
4、七年內打造為知名的企業工廠。
在上述能力和資源具備的情況下,可整合人才、管理、資金等資源孵化合適的企業,幫助老闆快速成功,成為知名的企業工廠。
本階段重點打造的核心能力是孵化成長能力,儘可能壓縮企業孵化成長時間,提高成功率和成效。除此之外,還應重點強化商業模式研究和行業研究,以強化項目甄選能力。繼續強化人才整合能力,為孵化企業提供人才服務,並整合相關資源協助企業融資或上市。

相關圖書信息

圖書《企業大學戰略》

書 名: 企業大學戰略
作 者:侯鍔 閆曉珍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7月
ISBN: 9787115209566
開本: 16開
定價: 48.00 元

內容簡介

企業大學是當今全球企業組織學習與發展領域的最高層次與最佳實踐模型,體現了完美的戰略化人力資源管理理念。《企業大學戰略》通過對全球企業大學及中國企業大學的實證研究,發展和創新了企業戰略系統的“企業大學戰略”概念及其八大執行體系(戰略體系、組織體系、師資體系、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學習方式、硬體規劃及評估體系)方法論,為中國企業大學進行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管理、學習型組織建設等組織學習與發展規劃提供了系統的理論支持和方法論指引。
《企業大學戰略》可作為企業高層管理者、決策者研究和探索企業戰略管理在人力資源開發維度的參考讀物,也可作為企業大學/商學院校長、首席學習官、首席知識官、人力資源總監、培訓總監/培訓經理在企業大學實踐過程中的重要工具書。

作者簡介

侯鍔,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博士、馬來西亞科技大學(IUCTT)工商管理博士。 現任克勞頓(北京)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中國企業大學發展論壇執行秘書長。 侯鍔先生擁有美國國際訓練協會認證國際職業培訓師PTT資格、JITA日本產業訓練協會·MTP管理才能發展中心認證MTP專案講師等專業資質。 侯鍔先生專注於組織學習與發展領域的實踐和研究10多年,尤其對企業大學有著紮實和系統的實踐與理論研究。從2000年創始研究基於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企業培訓學分制”理論與實踐體系,並較早提出“以情境為中心”的企業大學課程設計與教材開發理念,到2008年首次系統提出“企業大學戰略”理論研究,已成為中國組織學習與發展領域“企業大學戰略”理論體系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圖書目錄

第1章 企業大學概述
1.1 企業大學概述
1.1.1 企業大學概念的提出
1.1.2 企業大學發展簡史
1.1.3 企業大學是企業培訓發展的趨勢
1.2 國內外企業大學發展概況與成功經驗分析
1.2.1 國外企業大學發展概況與成功經驗分析
1.2.2 中國企業大學建設現狀與分析
專欄1.1 精選企業大學最佳實踐案例1
專欄1.2 精選企業大學最佳實踐案例2
1.3 企業大學與相關組織及概念的關係
1.3.1 企業大學與人力資源部或原培訓部
1.3.2 企業大學與企業培訓體系
1.3.3 企業大學與學習型組織
1.3.4 企業大學與知識管理
1.3.5 企業大學與培訓中心、高校、商學院
第2章 企業大學戰略
2.1 企業大學戰略
2.1.1 戰略的概念
2.1.2 企業大學戰略
專欄2.1 精選企業大學最佳實踐案例3
2.2 企業大學的戰略定位
2.2.1 企業大學的戰略定位
2.2.2 企業大學戰略定位的轉變
2.2.3 企業大學的功能定位
2.2.4 企業大學的需求定位
2.2.5 企業大學的培養對象定位
2.2.6 企業大學的關鍵因素定位
2.2.7 企業大學創辦的步驟定位
專欄2.2 精選企業大學實踐失敗案例4
專欄2.3 精選企業大學最佳實踐案例5
第3章 企業大學模型
3.1 企業大學的理論結構模型
3.1.1 持續變化模型
3.1.2 整合管理髮展系統結構模型
3.1.3 企業大學輪模型
3.1.4 有機戰略模型
3.1.5 “雙環”中國企業大學管理層發展模型
3.1.6 軸承模型
3.2 企業大學的創建模型
3.2.1 自主創建型
3.2.2 校企合作型
3.2.3 IT導入型
3.2.4 混合型
3.3 西方企業大學運作模式演變趨勢
3.3.1 載體維度:從實體化向虛擬化過渡
3.3.2 對象維度
3.3.3 合作維度
第4章 企業大學的運營組織體系
4.1 企業大學的組織架構
4.1.1 企業大學的部門和崗位設定
4.1.2 企業大學各部門和崗位的職責、權力界定
4.1.3 企業大學各部門和崗位角色相互關係的界定
4.2 職能式企業大學
4.3 項目式企業大學
4.4 矩陣式企業大學
精選企業大學最佳實踐案例6
第5章 企業大學的師資體系
5.1 內部講師的角色定位
5.2 如何甄選合適的內部講師
5.2.1 精英定位
5.2.2 結合意願
5.2.3 輔以必要條件
5.3 內部講師的培養與任用
5.4 內部講師的激勵
5.4.1 物質層面的激勵
5.4.2 精神層面的激勵
5.5內 部講師的定級與動態最佳化
5.5.1 企業到底需要多少內部講師
5.5.2 內部講師的維持和晉級
第6章 企業大學的課程體系
6.1 課程體系的價值內涵
6.2 課程體系的架構模式
6.2.1 課程體系設計的理論模型
6.2.2 內向型企業大學與外向型企業大學的課程體系架構模式比較
6.2.3 以培訓對象為劃分基礎的課程體系架構模式
6.3 課程體系構建五步法
6.3.1 職位族劃分
6.3.2 能力建模
6.3.3 能力-課程對應
6.3.4 課程設計
6.3.5 課程體系建立
6.4 學習地圖
6.4.1 從戰略地圖到學習地圖
6.4.2 為什麼需要學習地圖
6.4.3 如何繪製學習地圖
6.5 課程體系的可視化管理
6.5.1 內部課程資源可視化
6.5.2 內部課程目錄可視化
6.5.3 課程體系調整可視化
第7章 企業大學的課程設計與教材開發
7.1 課程設計與教材開發的價值與分類
7.1.1 課程設計與教材開發的價值
7.1.2 常規性開發(或稱“系統開發”)
7.1.3 靜態開發
7.1.4 動態開發
7.2 課程開發的選擇
7.2.1 戰略原則:基於戰略的課程開發
7.2.2 優先原則:“先內化,再進化”
7.2.3 系統原則:“10萬個為什麼?”
7.3 課程開發的模式選擇與課程開發小組的組建
7.3.1 自主式開發
7.3.2 合作式開發
7.3.3 外包式開發
7.4 課程開發的主體設計:課程設計
7.4.1 課程設計的基點
7.4.2 課程設計的價值選擇與技術處理
7.4.3 企業大學的培訓課程設計
7.4.4 企業大學課程設計的程式
7.5 課程開發方法論
7.5.1 課程開發的整體流程
7.5.2 課程開發的具體方法
7.6 課程開發的驗收標準
7.6.1 課程的提交成果是否完整
7.6.2 課程是否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前瞻性
7.6.3 課程設計的業務結合度如何
7.7 “以情境為中心”的課程設計與教材開發
7.7.1 第一階段:“以知識為中心”下的“教教材”
7.7.2 第二階段:“以學員為中心”下的“用教材來教”
7.7.3 必然階段:“以情境為中心”下的“用情境來教”
第8章 企業大學的學習方式
8.1 組織學習理論
8.2 企業大學的主要學習方式
8.2.1 人與資源互動為主的學習方式
8.2.2 人與人互動為主的學習方式
8.2.3 以E-learning為主的學習方式
8.2.4 其他學習方式介紹
8.3 企業大學學習方式的選擇與組合
第9章 企業大學的硬體體系規劃
9.1 企業大學硬體建設的決定因素與實施標準
9.1.1 企業大學硬體建設的決定因素
9.1.2 企業大學硬體設施的標準
9.2 企業大學硬體建設的模式選擇與規模選擇
9.2.1 企業大學硬體建設的模式選擇
9.2.2 企業大學硬體建設的規模選擇
9.3 企業大學硬體建設的選址與預算建模
9.3.1 企業大學硬體建設的選址
9.3.2 企業大學硬體建設的預算建模
9.3.3 企業大學硬體設施的運營管理
第10章 企業大學的評估體系
10.1 中國企業培訓評估的現狀與問題
10.2 企業大學的投資與回報
10.3 Kirkpatrick四層級模型
10.4 投資回報率
10.5 CIRO培訓評估模型
10.6 平衡計分卡
10.7 企業大學評估方式的選擇
10.7.1 區分常規培訓評估和項目類培訓評估
10.7.2 常規培訓的評估方式選擇
10.7.3 項目類培訓的深度評估選擇
10.8 培訓效果評估八步法
10.8.1 培訓需求分析
10.8.2 確定培訓效果評估目的
10.8.3 建立培訓效果評估資料庫
10.8.4 確定評估層級
10.8.5 選擇評估方法
10.8.6 收集、分析、評估原始資料
10.8.7 確定培訓效果評估報告
10.8.8 跟蹤反饋
第11章 企業大學聯盟
第12章 企業大學在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新思考
12.1 企業大學在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
12.2 關於創建中國企業大學的幾點建議
12.3 金融危機下企業大學發展新思考
專欄12.1 精選企業大學最佳實踐案例7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企業大學訪談調查問卷
附錄2 中國企業大學一覽表
後記十年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