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廣群

仲廣群

仲廣群,“助學課堂”的創建人。碩士研究生,正教授級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市瑞北教育集團總校長,南京市名師工作室領銜人 ,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秦淮區教育學會國小數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87-1997 江蘇省海安縣實驗國小 教師

1997-2010 江蘇省海安縣教育局教研室 教研員 副主任

2010-2012 南京市石鼓路國小 副主任 校長助理

2012-2013 南京市瑞金北村國小 校長助理 副校長

2013-2015 南京市秦淮區教師發展中心 教研員 副主任

2015- 南京市瑞金北村國小(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國小) 校長

研究領域

國小數學教學研究、教師研訓、教育科研、學校管理

學術專著

《講述:在思考中成長》

《數學生態課堂的意蘊》

《教學新密碼——國小數學“助學課堂”範式》

《小學生數學閱讀叢書》

《Study-Aided Classroom:Model for Teaching Elementary Mathematics》

主要貢獻

兩次獲江蘇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評比一等獎

南京市名師工作室 的主持人。

創建的“助學課堂”,是省級重點規劃課題 ,是南京市“金陵新課堂”的重點推廣項目

受邀去美國在第七屆國際數學教學研究會上做專題報告

論文信息

《國小中年級實施小組合作教學試驗》,與柳夕浪合作,載《中國教育學刊》1994年第1期。該文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

《把“掌握學習”與“合作教學”結合起來,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在國小高年級開展“掌握合作教學”實驗》,與柳夕浪合作,在《江蘇教育》1995年第6期。

《對體育學科性質的思考》載《中國學校體育》,1996年第6期。

《舉手方法摭談》載《江蘇教育》,1996年11期。

《小學生合作與競爭行為調查報告》載《國小教育科研論壇》,2003年第9期。

《略論我國現代數學教育對傳統的揚棄》載《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年第1期。

《引領新潮的課堂“時裝展示”——飄蕩在公開課賽場上的聲音》,與柳夕浪合作,載《當代教育科學》,2004年第5期。

《新課程背景下教研方式的創新》載《中國小教師培訓》,2004年第11期。該文被人民大學資料複印中心全文複印於《中國小教育》2005年第1期。

《關於正確運用遷移策略的幾點討論》載《中國小數學》,2005年第3期。

《“對話式”教研案例及反思》載《當代教育科學》2005年第2期。該文被人大複印資料《素質教育》2005年第4期。

《小組合作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載《河北教育》,2005年第10期。

《二十年國小數學教學改革之回顧與反思》載《中國小教師培訓》,2005年第8期。

《對創設教研情境的探索及思考》載《當代教育科學》,2005年第22期。

《國小數學新題型研究》載《教育實踐與研究》,2006年Z1期。

《對〈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內容標準”的修改建議》載《中國小教師培訓》,2006年第8期。

《改善教研方式,與教師共同成長》載《人民教育》,2006年Z3合期,與殷俊合作。

《悟出道道兒來》載《人民教育》,2006年15、16合期。

《對加強國小數學教材文化性建設的思考》載《江蘇教育》,2007年7、8期。

《一次教研情境模擬現場會》載《當代教育科學》,2007年第20期。

《豐富學生表象 深化學生認知》載《江蘇教育》,2008年第1期。

《讓課堂在對美的追尋中彰顯魅力——“黃金分割”教學片斷與評析》,與余穎合作,載《國小教學》,2007年11期。

《江蘇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風格特徵》,載《教學研究與評論》,2010年第2期。

《數學課堂的三重境界探幽》載《中國小教育》,2010年第3期。

《“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教學設計與評析》,載《國小月刊》2010年7—8期,與陳金春合作。

《在引導中有效建構——“認識整萬數”教學設計與評析》,載《教學月刊》國小版,2011年第10期。

《幫助學生積累怎樣的基本活動經驗——以“分數的認識”教學為例》,載《江蘇教育》,2011年12期。

《讓數學課堂更有文化味》,載《國小教學研究》,2012年第6期。

《穿行於“溫情”與“冷峻”的中間地帶——重提“生活味兒與數學味兒”》,載《國小教學研究》,2012年第4期。

《請領略“錯誤”的風采》,載《教學案例》,2011年第10期。

《課題引領 任務驅動 生態發展——國小數學名師工作室的使命與擔當》,載《閱讀》(教學研究版),2013年1期。

《國小數學名師工作室的使命與擔當》,載《國小教學研究》,2013年第4期。

《助學課堂: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落地生根》,載《國小教學研究》2014年2期。該文被人大複印資料複印《國小數學教與學》2014年第8期。

《助學課堂:讓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觸手可及》,載《教學月刊》(中學版),2013年12期。

《文化視域中的國小數學教育情態摭談》,載《國小教學研究》2014年第6期。該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至《國小數學教與學》2014年第9期。

《教育信息化:數學教育的機遇與挑戰》,載《國小教學研究》,2015年1期。

《在學生思維的創口處撒點“鹽”》,載《國小教學設計》,2015年第3期。

《數學思想的新視野及教學啟示》,載《國小數學教育》,2015年1、2期。

《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載《國小教學研究》2015年第4期。該文被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全文複印轉載《國小數學教與學》2015年第7期。

《求解: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載《國小教學參考》,2015年11期。

《一項實驗,甦醒了一所學校》,載《教育家》,2016年第2期。

《理解:概念形成的核心》,載《國小教學設計》,2016年第1期。

《數學交流:流淌在課堂中的曼妙交響曲》,載《教育視界》,2016年第4期。

《助學課堂:由三條公理推演出來的教學實驗》,載《國小數學教師》,2016年第10期。

《國小數學“助學法”研究的設計與操作》,載《國小教學研究》,2016年第10期。

《助學法:通向學生學習力和創新力的培養》,載《江西教育》,2016年第8期。

《讓教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載《國小數學教師》,2017年第3期。

《核心素養怎么評》,載《國小教學》,2017年第2期。

《構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新模式——以國小數學“助學課堂”為例》,載《國小教學研究》,2017年第7期。

《讓教學從學情出發》載《國小教學研究》,2017年第10期。

1.

《國小中年級實施小組合作教學試驗》,與柳夕浪合作,載《中國教育學刊》1994年第1期。該文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

2.

《把“掌握學習”與“合作教學”結合起來,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在國小高年級開展“掌握合作教學”實驗》,與柳夕浪合作,在《江蘇教育》1995年第6期。

3.

《對體育學科性質的思考》載《中國學校體育》,1996年第6期。

4.

《舉手方法摭談》載《江蘇教育》,1996年11期。

5.

《小學生合作與競爭行為調查報告》載《國小教育科研論壇》,2003年第9期。

6.

《略論我國現代數學教育對傳統的揚棄》載《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年第1期。

7.

《引領新潮的課堂“時裝展示”——飄蕩在公開課賽場上的聲音》,與柳夕浪合作,載《當代教育科學》,2004年第5期。

8.

《新課程背景下教研方式的創新》載《中國小教師培訓》,2004年第11期。該文被人民大學資料複印中心全文複印於《中國小教育》2005年第1期。

9.

《關於正確運用遷移策略的幾點討論》載《中國小數學》,2005年第3期。

10.

《“對話式”教研案例及反思》載《當代教育科學》2005年第2期。該文被人大複印資料《素質教育》2005年第4期。

11.

《小組合作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載《河北教育》,2005年第10期。

12.

《二十年國小數學教學改革之回顧與反思》載《中國小教師培訓》,2005年第8期。

13.

《對創設教研情境的探索及思考》載《當代教育科學》,2005年第22期。

14.

《國小數學新題型研究》載《教育實踐與研究》,2006年Z1期。

15.

《對〈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內容標準”的修改建議》載《中國小教師培訓》,2006年第8期。

16.

《改善教研方式,與教師共同成長》載《人民教育》,2006年Z3合期,與殷俊合作。

17.

《悟出道道兒來》載《人民教育》,2006年15、16合期。

18.

《對加強國小數學教材文化性建設的思考》載《江蘇教育》,2007年7、8期。

19.

《一次教研情境模擬現場會》載《當代教育科學》,2007年第20期。

20.

《豐富學生表象 深化學生認知》載《江蘇教育》,2008年第1期。

21.

《讓課堂在對美的追尋中彰顯魅力——“黃金分割”教學片斷與評析》,與余穎合作,載《國小教學》,2007年11期。

22.

《江蘇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風格特徵》,載《教學研究與評論》,2010年第2期。

23.

《數學課堂的三重境界探幽》載《中國小教育》,2010年第3期。

24.

《“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教學設計與評析》,載《國小月刊》2010年7—8期,與陳金春合作。

25.

《在引導中有效建構——“認識整萬數”教學設計與評析》,載《教學月刊》國小版,2011年第10期。

26.

《幫助學生積累怎樣的基本活動經驗——以“分數的認識”教學為例》,載《江蘇教育》,2011年12期。

27.

《讓數學課堂更有文化味》,載《國小教學研究》,2012年第6期。

28.

《穿行於“溫情”與“冷峻”的中間地帶——重提“生活味兒與數學味兒”》,載《國小教學研究》,2012年第4期。

29.

《請領略“錯誤”的風采》,載《教學案例》,2011年第10期。

30.

《課題引領 任務驅動 生態發展——國小數學名師工作室的使命與擔當》,載《閱讀》(教學研究版),2013年1期。

31.

《國小數學名師工作室的使命與擔當》,載《國小教學研究》,2013年第4期。

32.

《助學課堂: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落地生根》,載《國小教學研究》2014年2期。該文被人大複印資料複印《國小數學教與學》2014年第8期。

33.

《助學課堂:讓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觸手可及》,載《教學月刊》(中學版),2013年12期。

34.

《文化視域中的國小數學教育情態摭談》,載《國小教學研究》2014年第6期。該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至《國小數學教與學》2014年第9期。

35.

《教育信息化:數學教育的機遇與挑戰》,載《國小教學研究》,2015年1期。

36.

《在學生思維的創口處撒點“鹽”》,載《國小教學設計》,2015年第3期。

37.

《數學思想的新視野及教學啟示》,載《國小數學教育》,2015年1、2期。

38.

《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載《國小教學研究》2015年第4期。該文被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全文複印轉載《國小數學教與學》2015年第7期。

39.

《求解: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載《國小教學參考》,2015年11期。

40.

《一項實驗,甦醒了一所學校》,載《教育家》,2016年第2期。

41.

《理解:概念形成的核心》,載《國小教學設計》,2016年第1期。

42.

《數學交流:流淌在課堂中的曼妙交響曲》,載《教育視界》,2016年第4期。

43.

《助學課堂:由三條公理推演出來的教學實驗》,載《國小數學教師》,2016年第10期。

44.

《國小數學“助學法”研究的設計與操作》,載《國小教學研究》,2016年第10期。

45.

《助學法:通向學生學習力和創新力的培養》,載《江西教育》,2016年第8期。

46.

《讓教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載《國小數學教師》,2017年第3期。

47.

《核心素養怎么評》,載《國小教學》,2017年第2期。

48.

《構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新模式——以國小數學“助學課堂”為例》,載《國小教學研究》,2017年第7期。

49.

《讓教學從學情出發》載《國小教學研究》,2017年第10期。

江蘇省南通市第十批特級教師

“特級教師”是國家為了表彰特別優秀的中國小教師而特設的一種既具先進性、又有專業性的稱號。特級教師應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範、教學的專家。評定對象是普通中學、國小、幼稚園、師範學校、盲聾啞學校、教師進修學校、職業中學、教學研究機構、校外教育機構的教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