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鎖記》[書籍]

《金鎖記》[書籍]

《金鎖記》寫於1943年,刊《雜誌》第12卷第2至3期,收入1944年上海雜誌社出版的《傳奇》。小說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她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由於其故事經典,曾被改編成戲曲、話劇、電視劇等廣為流傳。 。

基本信息

簡介

金鎖記金鎖記

《金鎖記》寫於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作的年代並無任何前衛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溫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為她小說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著“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為了報復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淫威。

作者將現代中國心理分析小說推向了極致,細微地鏤刻著人物變態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話語產生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金鎖記》在敘述體貌上還借鑑了民族舊小說的經驗,明顯反映了類似《紅樓夢》之類的小說手法已被作者用來表現她所要表現的華洋雜處的現代都市生活。 

悲劇性

一個人的世界隨著生命的謝幕而結束,可是現實的生活仍在繼續,月亮照樣升起,照耀著死亡再也無法感知的一切。從此,月亮在張愛玲的藝術世界中不斷出現,君臨其中芸芸眾生。今天我們打開《張愛玲文集》,驚喜於其中竟流淌著一條動人的月亮河。縱觀文集,月亮這一意象發展的頂峰當推《金鎖記》。這篇小說里,月亮統領全部的其餘意象,顯示了故事的悲劇性和悲劇的深刻性。

七巧,這個與月亮有關的人在故事的一開始就注定了是一出悲劇,她嫁到了富貴人家,可是處處因自己的出身受到歧視;她結婚五年了,有了一對弱小的兒女,可是從未享受過婚姻的幸福;她自以為是地愛上了丈夫的弟弟--三少爺姜季澤,可是平日走馬章台的三少爺對她卻嚴叔嫂之防。張愛玲的小說里全是些不徹底的人物,只“除了《金鎖記》里的曹七巧”(《自己的文章》,張愛玲)。人活著,必須有各種欲望的支撐,對七巧而言,所有的欲望都不如金錢重要,確切地說她只有惟一的金錢欲。愛情和金錢相比,是可以捨棄不要的,人生的其餘內容也是如此。當所有的欲望都遭到了破產,只剩下黃金的枷鎖時,七巧就成了一出徹底的悲劇。

10年之後,七巧的丈夫和婆婆都死了。苦難熬出了頭,她分到了家產,搬出姜府自立門戶。過去冷淡七巧的姜季澤現在上門來向她傾訴愛情,精明的七巧在心旌搖盪之餘發現所謂的愛情是假的,大怒之餘把季澤趕出了家門。愛情的幻影消失了,淌著眼淚的七巧奔到窗前:“玻璃窗的上角隱隱約約反映出弄堂里一個巡警的縮小的影子,晃著膀子踱過去。一輛黃包車靜靜地在巡警身上輾過。小孩把袍子掖在褲腰裡,一路踢著球,奔出玻璃的緣。綠色的郵差騎著腳踏車,複印在巡警身上,一溜煙掠過。都是些鬼,多年前的鬼,多年後的沒投胎的鬼……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一出徹底的悲劇造就了一個徹底瘋狂的人。七巧戳穿季澤的感情騙局時,她還有強烈的情感,她還能大怒。下半部中的七巧完全成了一個瘋子,她壓抑自己正當的情感,最終喪失人的情感變成了非人。七巧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歲月從她可以直推到腋下的手鐲里徐徐地溜走了,她的生命早已是一個徒具形式的空殼。一個出身寒微的女子,違背己願地投身到上流社會的禮儀與罪惡中去,最後卻成為上流社會最腐化的典型人物。七巧是一齣悲劇,她又一手導演了幾起悲劇,這形成了主題級的反諷。七巧的死解放了被她控制、被她奴役的兒女,而死去的芝壽和絹兒只能永遠地死去了,長安和長白也已給她折磨得不像人,並且失去了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七巧死了,長安和長白獲得了新生,30年前的故事似乎結束了。敘事者又回到了說書人的位置上,將讀者從故事的時空帶回現實的時空:“30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30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30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

月亮的意象在小說的結尾重又出現,有始有終,成為貫穿全篇的主題意象,強調了悲劇的深刻性和一貫性、徹底性。小說情節的關鍵時刻、人物命運的重要關頭,月亮的意象都會出現,與人物同喜同悲,這絕非是作者的無意之筆,而是她的刻意營造。《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中國現代小說史》),也是從古以來最深刻的一齣悲劇。悲劇是人的悲劇,尤其是女人的悲劇。

悲劇的延續性貫穿小說的全篇,並且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暗示。七巧、長安、芝壽都是悲劇,各自的悲劇有其來龍去脈,劇情不盡相同,悲哀和怨憤都是一樣的,而悲劇又是延續不止的。女性的悲劇,人生的悲劇,從若干個30年前排演到若干個30年後。張愛玲的世界誕生在半個世紀前,可是百年千年後,推開我們最新文明的窗子,張愛玲的月亮仍將照耀著我們。

電視劇

《金鎖記》電視劇《金鎖記》

根據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電視劇

編 劇:方 圓總出品人:王永鋒 王廣群

導 演:穆德遠出品 人:章劍華

製片人:陸文杰總製片人:馬建安

西安長安影視製作有限責任公司 承制

主演:
曹七巧………劉 欣姜季澤……邵 峰
姜伯澤………程 前姜仲澤……氣 殼
姜老太太……奚美娟
劇集長度:20集

故事梗概

根據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張愛玲名著中的名著”,經典張愛玲,經典《金鎖記》之影視精品。繼《大宅門》 《橘子紅了》之後又一部唯美、豪華的家族大戲。

清末民初,小鎮上天真爛漫的少女曹七巧(劉欣飾)和京城大戶姜家的三少爺季澤(邵峰飾)一見鍾情,可七巧的哥哥曹大年(劉永生飾)貪圖錢財要把妹妹嫁給患有軟骨病的老二仲澤(氣殼飾),七巧為了接近季澤,答應這門婚事。失望至極的季澤在仲澤的婚宴上喝得酩酊大醉,令七巧心痛欲裂。此後,季澤越來越沉淪,常常夜宿妓院,七巧冒險到妓院勸阻,與酒醉的季澤同居了一晚,並因此懷孕,生下一子,由此招致眾人的諸多非議。仲澤為保護妻子,臨終時,堅定地聲稱自己是這孩子的親生父親,姜老太太(奚美娟飾)亦為維護自家的名聲,痛斥眾人對七巧的攻擊。

老大伯澤(程前飾)夫婦為了傾吞家產,利用七巧對季澤的感情,設下一個個圈套,造成七巧和季澤誤會重重,使得她們本來純潔的情感在金錢和歲月的摧殘下漸漸消逝。於是七巧的人格開始扭曲,性情變得冷酷,她甚至親手毀掉了兒女的婚姻和幸福,變成一個刻薄自私、終日靠鴉片麻痹靈魂的女人。

精彩劇照

《金鎖記》

《金鎖記》

《金鎖記》

《金鎖記》

《金鎖記》

《金鎖記》

話劇

《金鎖記》話劇《金鎖記》

海上文藝界的兩位傳奇女性———王安憶黃蜀芹聯手打造大型話劇《金鎖記》

王安憶式詩意”乍現

“舞台是三維的,我蠻喜歡那種在空間裡的活動狀態。”王安議曾經這樣形容自己心目中的戲劇。在《金鎖記》中,她第一次也是全身心表達了自己的戲劇領悟與理念。

故事的最後,在全劇看似沒有希望的時候,王安憶在曹七巧的房間外,安排了一陣陣朗朗的讀書聲———以“孩子”這一新力量、新生命的象徵,打破劇中沉悶、晦暗的現實生活。話劇中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結尾處的這浪漫一筆,讓人想起了《日出》最後“陳白露”死去時,窗外響起的熱火朝天的工地打樁聲……作者在表達對社會時代批判的同時,也把希望留給了讀者。

像這樣充滿詩意的細節,在整出話劇中無處不在。王安憶曾經表示,之所以選擇《金鎖記》,是因為這是張愛玲寫得最好的一部小說,作品很世俗,有許多讓她喜歡的細節,讓她有衝動加進許多自己的東西。因此,如果說張愛玲的原著是一個現實世俗的“底”,那么,王安憶的劇本則在這底色之上加入了空靈與溫柔,處處流露出作家本人文字風格的細膩。

再出一個“上海製造”
話劇中心負責人認為,不管是張愛玲,還是王安憶,她們筆下對“人性”的描摹,都成為今天話劇《金鎖記》中最出彩的部分,也是“上海戲”之所以能夠一直引人入勝的原因:“無論是小說還是戲劇,歸根到底都是‘人學’。而上海人‘做人’的學問,則一向很有嚼頭。上海弄堂里的男男女女,在劇中竟能如此栩栩如生。讓人不得不說,一個故事把人寫活了,生活就給寫活了!”

《金鎖記》

《金鎖記》

話劇《金鎖記》主創人員介紹

監製 楊紹林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總經理。197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上海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話劇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
曾在50多部話劇、電影、電視劇中飾演主要角色和重要角色。主要作品有話劇《陳毅市長》、《三劍客》、《三點到六點》、《孔繁森》、《商鞅》;電影《陳賡蒙難》、《陳賡脫險》、《大轉折》;電視劇《山道彎彎》、《海嘯》、《中國神火》、《上海滄桑》、《魂系哈軍工》等。 在《商鞅》、《歸來兮》、《蒼天在上》、《股票的緣分》、《中國製造》、《WWW.COM》、《正紅旗下》、《天堂隔壁是瘋人院》、《良辰美景》、《陳毅市長》、《狗魅Sylvia》、《長恨歌》等近四十餘部話劇作品中擔任監製。
藝術總監 呂涼
國家一級演員。1982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演出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表演學會會員、上海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
主要話劇作品有《自烹》、《月祭》、《留守女士》、《歸來兮》、《股票的緣分》、《中國製造》、《正紅旗下》、《陳毅市長》等;電影《、《血色玫瑰》、《飛虎隊》等;電視劇《家、春、秋》、《上海的早晨》、《小紹興傳奇》、《婆婆、媳婦、小姑》、《世紀人生》、《家裡比較煩》等。
曾獲中國戲劇“梅花獎”、上海戲劇“白玉蘭獎”、“寶鋼高雅藝術獎”、“佐臨話劇藝術獎”。
製作人 李勝英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青話製作體製作人。國家二級編劇。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上海戲劇家協會理事。
製作的劇目有:話劇《歌星與猩猩》、《去年冬天》、《中國製造》、《蝴蝶是自由的》、《藝術》、《十一朵玫瑰》、《卡布其諾的鹹味》、《好爹好娘》、《生死之吻》、《長恨歌》等近二十部。
編劇的劇目有:話劇《人與鼠》、《徐虎》、《好爹好娘》、《生死之吻》、《楓葉紅了》;廣播連續劇《刑警八零三》、《汽車人》;電視連續劇《鐵血男兒》;電影《我理解你》等。

編劇作品獲得的獎項有:上海新劇目展演優秀劇目獎、寶鋼高雅藝術劇本獎、國家廣電總局廣播連續劇二等獎、中國戲劇文學獎金獎、第十一屆中國人口文化獎金獎等。

編劇 王安憶

1954年3月生於南京,1955年隨母到上海定居,1970年赴安徽五河插隊落戶,1972至1978年在江蘇徐州地區文工團任樂隊演奏員,1978年調入上海中國福利會《兒童時代》雜誌社任小說編輯,1980年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學習,1983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1987年應聘上海作家協會專事寫作至今。
1977年發表作品,迄今出版《王安憶自選集》六卷、長篇小說《黃河故道人》《69屆國中生》《流水三十章》《富萍》《上種紅菱下種藕》《桃之夭夭》、中短篇小說集《小鮑莊》《尾聲》《我愛比爾》《隱居的時代》《憂傷的年代》《三戀》《妹頭》、短篇小說集《王安憶短篇小說集》《剃度》、散文集《獨語》《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我讀我看》《尋找上海》、論述《故事和講故事》《重建象牙塔》《心靈世界》等共五百萬字,部分作品有英、德、荷、法、日、韓等譯本。其中《誰是未來的中隊長》獲第二屆全國優秀兒童文藝作品二等獎,《本次列車終點》獲第屆全國短篇小說獎,《流逝》《小鮑莊》獲全國中篇小說獎,《叔叔的故事》獲首屆上海中長篇小說二等獎,《文革軼事》《我愛比爾》分別獲第二屆、第三屆上海中長篇小說三等獎,《長恨歌》獲第四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富萍》獲台灣2001年度《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上種紅菱下種藕》獲台灣2002年度《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富萍》獲第六屆上海長中篇小說二等獎。英文版《小鮑莊》獲美國落杉磯時代書刊提名獎。

導演:黃蜀芹

著名電影導演。一直以來用她的作品來進行她的女性書寫,從《人鬼情》(1987)的女性立場的行為外化到《畫魂》(1993)中呈現的一個女性藝術家波折而絢爛的一生,女性的關懷躍然而出。這位中國影壇頗具個人魅力的女導演,並不是一個多產的導演,到目前為止,她只拍過8部電影3部電視劇,每一部都力求完美。電影《青春萬歲》獲第八屆蘇聯塔什乾國際電影節紀念獎,電影《童年的朋友》獲第一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電影《人鬼情》獲第五屆巴西利亞國際影視錄像節電影大獎——金鳥獎、1989年法國第十一屆克雷黛國際婦女節公眾大獎,電影《我也有爸爸》獲1997年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電視連續劇《圍城》於1991年獲第九屆全國電視“金鷹獎”和最佳導演獎、首屆國際電視節金熊獎。

舞美設計 周本義

燈光設計 丁斐

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燈光設計。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燈光設計專業。

主要燈光設計作品有話劇《安妮日記》、《聊齋新志》,譚盾多媒體音樂會《臥虎藏龍》、《地圖》,蔡琴、費玉清金曲演唱會,《花樣年華》大型旗袍秀及蘭心大戲院老爵士樂隊懷舊金曲演奏會。

作曲 董為傑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上海動畫影視集團公司專職作曲。中國電影音樂學會理事、中國上海音樂家協會和電影家協會會員。

《金鎖記》主演吳冕、關棟天

主要作品有鋼琴組曲《江西民歌五首》、電影《海上舊夢》;並參與創作美術片《寶蓮燈》和音樂劇《日出》等;舞台劇作品有《長恨歌》、《好爹好娘》、《商鞅》、《正紅旗下》、《徽州女人》、《享受艱難》、《白馬飛飛》、《花月影》等。
副導演 周小倩 飾 三奶奶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導演。陝西省戲劇家協會會員。1994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

主要導演作品有:《老式喜劇》,曾自編自導《難忘今宵》(參加2000年“上海市小劇(節)目匯演”並獲獎),並參加了《正紅旗下》、《陳毅市長》、《好爹好娘》等話劇的導演工作,主演過話劇《街上流行紅裙子》、《雷雨》、《北京往北是北大荒》、《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蒼天在上》、《商鞅》等。
吳冕 飾 曹七巧
國家一級演員。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
1982年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歷任哈爾濱話劇院、武漢話劇院、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

背景資料

話劇《長恨歌》的第三輪演出落幕不久,一向深居簡出的著名作家王安憶再一次從幕後走向台前,成為戲劇界關注的焦點,以小說見長的她將張愛玲的代表作改編成了話劇,本月底將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投入排練,著名電影導演黃蜀芹出任導演,2004年10月5日該劇將與申城的觀眾見面,並參加第六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
說不盡的張愛玲
1995年,隨著張愛玲在大洋彼岸美國自己的寓所里悄然離世,海內外的“張愛玲熱”又一次掀起高潮,各種選集、文集、紀念集、回憶文章紛紛出版,一時間真讓人有說不盡的張愛玲之感,但這一切都離不開作家自身的魅力。張愛玲不僅將中外古今的優秀傳統熔於一爐,而且將純文學與通俗文學的各自優長匯於一身,將小說推向大俗大雅的境界,從而形成自己的魅力。作家王安憶則從張愛玲的作品中找到了她在《長恨歌》中所表現的世俗性,她認為《金鎖記》吸引她的是其世俗性,張愛玲小說中最有勁道的東西就是世俗——人間煙火氣,這使得她的小說從晦暗中明朗起來,世俗性其實也是人性,不是知識分子的人性,是大眾的人性。除了世俗之外,王安憶評價張愛玲是個非常會說故事的人:“她受鴛鴦蝴蝶派的影響很大,喜歡張恨水的作品,但又不是一味沉迷在男歡女愛的主題中,她很冷靜,很敏感,所以《金鎖記》這部小說是有著強烈的社會批判性,她的特點是很會講故事,反過來看我們的很多作品,都是一味抒情、說思想,都不如張愛玲的好看。不過我覺得現在的張愛玲已經與大家現在說的懷舊、網路、泡吧一樣,成為一種故作的姿態了。”

劇情簡介

一個蒼涼的故事
曹七巧本是麻油店老闆的女兒,潑辣而富風情,卻不幸被貪錢的兄嫂嫁到大戶人家,因出身低微,倍受歧視與排擠,而自小癱瘓的丈夫,使曹七巧陷入情愛無法滿足的痛苦之中,縱然她在夫死公亡後分得一份遺產,但是長期以來的種種壓抑、煎熬與舊式大家庭氣息的薰染,已使她人性扭曲,被黃金枷鎖緊緊套住,只知一味斂財,了無親情,甚至戕害兒媳,斷送女兒的婚姻,不斷尋求病態的發泄與報復,變得極其自私、乖戾又刻毒、殘忍。作品有層次地展現了曹七巧的人性被踐踏、受殘害,最終滅絕的過程。
王安憶、黃蜀芹再續父輩緣
王安憶的父親王嘯平是原上海人民藝術劇院的著名導演、作家王嘯平,黃蜀芹的父親則是被西方戲劇界稱之為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梅蘭芳齊名的戲劇大師、原上海人民藝術劇院院長黃佐臨先生,他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提出寫意戲劇觀,對戲劇界的影響至今不減。王安憶與黃蜀芹的交情也是起緣於兩位父親,王安憶說,黃蜀芹父親對我父親有知遇之恩,當年我父親在南京工作,是黃先生把他調到上海來的,我父親一直很重情。兩位曾在一起共事多年的老人如今都已作古,但兩位老人女兒王安憶與黃蜀芹又因為話劇,再續前緣,攜手打造話劇《金鎖記》,儘管一個在小說界一個在電影界都是舉足輕重的大家,但話劇對於她們都是第一次,王安憶是第一次寫話劇,黃蜀芹則是第一次導話劇,這樣的組合,打造出來的《金鎖記》多少讓人有所期待……
吳冕、關棟天飾演曹七巧與姜季澤
對於女主角曹七巧的飾演者,曾一度是大家關心的話題,王安憶對這個人物曾有過一種定位:“我希望能將曹七巧演成另外一種類型,不要像王熙鳳,不要像卡門,不要像《白雪公主》里的後母,更不要像查泰萊夫人,但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應該像什麼。” 這個王安憶也不知道象什麼的角色,最終落在了上海電影製片廠的演員吳冕的身上。吳冕1982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一個地地道道的上海人,畢業後卻輾轉哈爾濱話劇院、武漢話劇院,最終又回到了上海電影製片廠。在《漢正街》、《上海一家人》、《孽債》、《這世界並不寂寞》、《上海人在東京》等紅極一時的影視劇中,吳冕飾演了彩雲、金桂花、凌杉杉等十幾個女性角色,這些女性角色的成功塑造,為她贏得了第十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女主角獎(1990年《漢正街》) 、第十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女配角獎(1992年《上海一家人》) 、第四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1993年《望夫成龍》) 、第一屆上海寶鋼高雅藝術獎優秀演員獎(1994年《這世界並不寂寞》)、上海國際電影節特殊貢獻獎等一批獎項。 她扮演的角色大多是“壞女人”,似乎導演們認為她適合演這些激情、爆發力強的戲,而吳冕則說:“我本人並不太喜歡,我喜歡質樸的東西,喜歡與生活貼近的角色。”但對這些“壞女人”角色,吳冕認為是極具挑戰性的,“我渴望扮演一個在社會的沉重壓力下,性格怪異、張力比較大,甚至是心理變態的另類女性,我覺得塑造一個與演員自身性格反差極大的角色是對演員最大的挑戰。”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吳冕這樣說道。在《省委書記》中,吳冕完成了從《上海一家人》中走出來的“桂花”的自我超越,她飾演省委書記的兒媳、一位失去丈夫的建築設計師修小眉,這是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形象,吳冕說:“修小眉不但是我在表演上的一次超越,也是我逐步走向成熟的標誌。”一直活躍於螢屏的吳冕,其實在舞台上是一位非常優秀、有光彩的演員,她曾獲武漢市政府頒發的黃鶴樓文藝獎、中南地區小品大獎賽最佳演員獎、中國話 劇“金獅獎”演員獎。這次在話劇《金鎖記》中飾演曹七巧,除了這個角色與她自身性格反差極大以及與她以往所扮演的女性角色不同外,對有些年沒演話劇的她來說又是一次挑戰——重新回到舞台。
劇中的男主角姜季澤由著名京劇演員關棟天出演。提起關棟天我們便會想起在《貞觀盛世》中那位英氣勃勃,既有帝王風度、又有風趣幽默的平民色彩的唐太宗。出生在京劇世家的關棟天是上海京劇院的演員,曾獲得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優秀表演獎、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等多項藝術大獎。除了大家交口稱讚的唐太宗外,關棟天還塑造了《曹操與楊修》中恃才傲物的魏晉名士楊修,《將相和》中睿智名相藺相如等膾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在京劇舞台如魚得水的關棟天近年來開始涉足話劇舞台,在去年全明星版話劇《家》中,關棟天飾演了紈絝“五叔”——高克定,格外出彩。對於這次選定他擔任男主角,他非常高興,他說,任何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推掉,就是這個戲不能推。
據了解,劇組的其它演員也基本確定,飾演長安的是年輕演員吳靜,飾演童世舫的是符沖,飾演大爺的是許承先,另外李道君、孫毓才、李國梁、陸燕芳、趙思晗等十餘位演員飾演劇中的其它角色。

話劇《金鎖記》簡介

名演員吳冕關棟天聯袂演繹

二十世紀初舊式大家族女性的悲劇一生

曹七巧本是麻油店老闆的女兒,潑辣而富風情,不幸被貪錢的兄嫂嫁到大戶人家,倍受歧視與排擠,而自小癱瘓的丈夫,使曹七巧陷入情愛無法滿足的痛苦之中,長期以來的種種壓抑、煎熬與舊式大家庭氣息的薰染,使她人性扭曲,被黃金枷鎖緊緊套住,只知一味斂財,了無親情,甚至戕害兒媳,斷送女兒的婚姻,不斷尋求病態的發泄與報復……

精彩劇照

《金鎖記》《金鎖記》
《金鎖記》《金鎖記》
《金鎖記》《金鎖記》

京劇

《金鎖記》京劇《金鎖記》

台灣國立劇院

演員表

曹七巧/二奶奶:魏海敏 Tsao Chi-chiao/ Er Nai-nai : Wei, Hai-ming

三 爺/姜季澤:唐文華San-ye/ Jiang Ji-ze :Tang, Wen-hau

三奶奶:朱勝麗 San Nai-nai :Ju, Shen-li

大 爺:張光鳴 Da-ye/ Jiang Bo-ze :Chang, Chi-ming

大奶奶:劉海苑 Da Nai-nai :Liu, Hai-yuan

二 爺/陳清河Er-ye:Chen, Chin-ho

雲妹妹/姜雲澤:劉珈後 Sis Yun / Jiang Yun-ze :Liu, Chia-ho

小 劉/中藥鋪夥計:馬寶山 Shiao-liu :Ma, Pao-shan

長 白/曹七巧之子:陳清河 Chang-bai :Chen, Chin-ho

長 安/曹七巧之女:陳美蘭 Chang-an :Chen, Mei-lan

曹大年/曹七巧之兄:尹來有 Tsao Da-NieN :Ying, Lai-yuo

嫂 子/曹七巧之嫂:吳海倫 Sister-in-law : Wu, Hai-lun

曹春熹/曹大年之子:陳富國 Tsao Chun-shi :Chen, Fu-guo

袁芝壽/長白之妻:王耀星 Yuan Zhi-shou :Wang, Yao-hsing

袁 母:羅慎貞 Mother of Yuan :Luo, Shan-jen

童世舫/長安之男友:王逸蛟 Tung Shih-fang :Wang, Yi-chiao

九 爺:劉復學 Jiu-Yie:Liu, Fu-hsue

公 親:彭俊綱、張家麟、吳仁傑、蘇俊傑Relatives :Peng,Chun-kang 、Chang, Chia-ling 、Wu, Ran-jei 、Su, Jun-jei

絹 兒 曹七巧家丫環、後為長白姨太太:戴心怡 Juan-er :Tai, Hsin-yi

小 雙/曹七巧丫環:彭湘時 Shiao-shuang :Peng, Hsiang-shih

榴 喜/姜家丫環:劉嘉玉 Liu-shi :Liu, Chia-yu

龍旺/姜家下人:劉稀榮 Lung-wang:Liu, Shi-rong

龍福/姜家下人:陳忞鴻 Lung-fu:Chen, Min-hong

四家丁:李佳麒、謝冠生、高禎男、陳元鴻 servants :Lee, Chia-chi 、Hsieh, Guan-shen 、Kao, Jen-nan 、Chen, Yuan-huang

二丫環:劉嘉玉、戴心怡 Maids :Liu, Chia-yu 、Tai, Hsin-yi

老丫環:鄒慈愛 Old Maid :Zou, Chi-ai

伴 唱:劉海苑、陳美蘭、朱勝麗、王鶯華、鄒慈愛 Chorus :Liu, Hai-yuan 、Chen, Mei-lan 、Ju, Shen-li 、Wang, Ying-hua 、Zou, Chi-ai

製作群

製作人:陳兆虎 Producer :Chen, Chiao-hu

藝術總監:王安祈 Artistic Director :Wang, An-chi

原著:張愛玲 Original Novel :Eileen Chang

編劇:王安祈 趙雪 君 playwright :Wang, An-chi 、Chao, Shue-jun

導演:李小平 Director :Lee, Hsiao-pin

戲劇指導:魏海敏 Acting Director :Wei, Hai-ming

唱腔、音樂設計:李超 Composer :Lee, Chao

唱腔、音樂配器:盧亮輝 Arranger :Lu, Liang-hui

舞台設計:傅寯 Set Designer :Fu, Chun

燈光設計:任懷民 Lighting Designer :Jen, Huai-min

服裝設計:黃文英 Costume Designer :Huang, Wen-ying

舞台監督:林雅惠 Stage Manager :Lin, Ya-hui

攝影:范毅舜 Photographer :Fan, Yi-shun

平面設計:大要設計 Design:

京劇《金鎖記》 劇情

根據張愛玲小說《金鎖記》與《怨女》改編。麻油西施曹七巧曾暗戀對門中藥鋪的小劉,卻為了金錢,嫁入豪門姜家,而丈夫姜二爺軟癱眼盲,七巧寄情於三爺季澤。季澤只貪圖七巧分家後所得的錢財,並未真心相待,七巧為「情鎖」「金鎖」所困,人格扭曲變態瘋狂,緊握金錢作為補償,對兒子長白、女兒長安及媳婦芝壽進行無止盡的折磨。最後終以鴉片煙管,麻痹自己、箝制兒子,也將兒女與媳婦的一生幸福一起陪葬。

精彩劇照

《金鎖記》《金鎖記》

香港舞台劇

香港舞台劇《金鎖記》香港舞台劇《金鎖記》
年份:2009年
演員

焦媛 飾 曹七巧
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藝術(榮譽)學士。在學期間憑音樂劇《少女夢》及《原野》兩奪校內傑出女演員獎,又以《少女夢》、《蝴蝶春情》兩獲香港舞台劇獎提名最佳女主角。舞台演出包括音樂劇《仙樂飄飄處處聞》、《南海十三郎》、音樂劇《窈窕淑女》、音樂劇《五個相撲的少年》、《人間有情》、《劍雪浮生》(首演及重演)、音樂劇《聊齋新志》、《阮玲玉》、三度公演《100%激流女情》和舞蹈節目《極樂迷場》等。
04年間先後以國、粵語主演百老匯名劇《蝴蝶春情》(國內譯名《蝴蝶是自由的》),於澳門、新加坡及國內十一省三十市(包括上海、北京)作巡迴公演,演出總場數超過158場,打破香港製作舞台劇最高演出場次歷史記錄,該劇於04年更受中國文化部藝術司邀請到北京演出,是首位進軍長安大戲院及保利劇院的香港演員,獲極高評價,04年9月獲河北保定戲劇家協會特授「藝術成就獎」,以表揚她在演藝事業的卓著成績,同年獲頒「香港舞台劇界專業精神獎」。03年自資製作及主演《赤之禁室》、同年在新加坡製作及演出同劇《赤室解禁》及音樂劇《開心鬼》。04年自資製作及主演音樂劇《印象.蘇絲黃》,後載譽重演,皆座無虛席,並於05年6月在上海藝海劇院公演。06年中主演大型音樂劇《天之驕子》,同年獲香港話劇團特邀演出國語組《德齡與慈禧》擔演德齡郡主一角,獲激節讚賞。同年憑《誘心人》Alice一角榮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配角獎項。去年曾三度演出《陰道獨白》及曾獲澳門文化中心及戲劇農莊之邀請,演出《海角紅樓》,擔演雪裡紅一角。最近演出為原創音樂劇《心太野》及《白毛女》。
尹子維飾 姜季澤
1997年畢業於美國加州伯克萊大學後,尹子維回到亞洲,成為影視多棲藝人,曾主演電影三十多部,當中包括《美少年之戀》、《幻影特工》、《特警新人類》、《新警察故事》。2003年,成功從全球亞洲演員甄選過程中脫穎而出,與安祖蓮娜祖莉合演《盜墓者羅拉2》(TombRaiderII);2005年,與好友吳彥祖、陳子聰及連凱,組成alive樂隊,並監製及主演《四大天王》一片,以嶄新手法向觀眾呈現娛樂圈現象,獲行內極高評價。除電影演出工作,子維亦參與過不少電視劇集演出,包括去年在國內播放之三十集電視劇《陳真》。09年演出音樂劇《性感熟女》(Pussycat)。由於子維精通英、粵、國語三種語言,近年亦常獲邀擔任不少大型活動之主持人。除電影、電視及音樂劇外,今年亦會在音樂方面有所發展,去年先在東亞華星演唱會中演出,大獲好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