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市博物館[三賢廣場]

介休市博物館[三賢廣場]

介休博物館新館於2013年9月底建成,是一座地下一層,地上兩層,層疊錯落,空間感極強的現代建築。占地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858.3平方米,展廳面積6650平方米,庫房面積1000平方米,充分滿足了博物館各項功能需求,在山西省市(縣)級博物館中處於綜合一流水平。

基本信息

設計構造

介休市博物館介休市博物館
全面集中展示介休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歷史文化名城復興一期十大工程之一,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城市規劃學院設計,是一座地下一層,地上兩層,層疊錯落,空間感極強的現代建築。

分區布局

介休博物館新館結合地方特色和藏品特點推出常設展覽——介休歷史人文展、館藏文物精品展、介休琉璃藝術展和專題展覽——介休窯古陶瓷展,將現有古代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錢幣、印章、玉器、竹木器、石刻、碑帖拓片等各類藏品5000餘件,圖書資料3000餘冊全部完美地呈現。

建造工程

介休市新博物館建造方案於2009年08月20日經省政府常委會議通過,並被確定為“歷史文化名城復興一期十大工程”,於2011年10月27日開工建造,工期為二年。介休市新博物館是一座介休本土歷史特色與現代相結合的仿古建築。

文化底蘊

介休是一座有2733年建城史,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的西周春秋時期到三家分晉,歷經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社會主義。在2733年年的漫長歷史中,介休成為三賢故里、清明(寒食)文化之鄉、晉商故里。

發展歷史

介休市博物館,原名為介休縣博物館,隸屬介休市文化局。據民國版《介休縣誌》載:“民國十年1921年知事張賡麟在文廟明倫書院設立博物館,並接管綿山書院的古書籍和徵集了一些古物。當時只聘請管理員一人,是為介休有博物館之始”。抗日戰爭爆發後,博物館關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5年恢復了介休縣博物館,先設立於西大街舊銀行,後移到縣文化館內。1964年與文化館合併。1977年7月經縣委批准正式恢復了介休縣博物館建制,並遷入現址。1989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