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公僕

人民公僕,字面意思是指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民眾排憂解難的黨政幹部。此詞僅用於書面用語。 

焦裕祿從來都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人民的公僕。他來自老百姓,但不脫離與忘記老百姓,始終把人民的疾苦掛在心上,把黨的溫暖送給人民。 1962年是蘭考縣災情最重的一年,那年冬季,國家運來的大批救濟物資,堆滿蘭考車站。為了把這些物資儘快送到民眾手裡,焦裕祿同志時常帶領縣委的同志到車站幫助搬運。 一天夜晚,剛下過大雪,國家又運來了大批救濟棉衣,焦裕祿同志得信後,帶領縣委幹部,幫助連夜往各公社運送。 十冬臘月的夜晚,天很冷。參加運送的同志在倉庫院裡等待發貨時,有人把手縮在袖子裡,有人搓著雙手,朝手上哈氣。但焦裕祿同志卻全不在意,好象有滿腔熱血,要把身上的熱力傳到同志們身上,他亮開嗓子,大聲向同志們喊道:“同志們!天氣冷嗎?很冷。可是全縣還有許多階級兄弟沒有穿上棉衣哩,他們咋度過這風雪的冬天?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是人民的勤務員,不能眼看著國家運來的大批棉衣閒放在一邊,卻讓貧下中農兄弟們受凍。我們要振作革命精神,向風雪嚴寒作鬥爭,連夜把棉衣送到民眾手裡。不然,我們就對不起黨,對不起我們的階級兄弟。” 同志們聽了焦裕祿同志的話,心裡都熱乎乎的,頓時感到熱氣蒸騰,忘了冷凍,忘了疲勞,背的背,挑的挑,拉的拉,一直戰鬥到深夜,終於把一萬多件棉衣基本發完。 有的同志見焦裕祿同志親自參加運送救濟物資,說:“老焦,你領導工作忙,不能總親自參加運送救濟物資啊!” 焦裕祿同志說:“我為啥不能參加?為人民服務還分職位高低嗎?我們都是人民的勤務員啊!” 有時候,焦裕祿同志還直接把救濟物資運送到民眾手裡。同志們見他很累,就勸他休息。他說:“不!我們要代表黨去看看階級兄弟們。” 焦裕祿同志對國家的救濟物資十分愛惜。在搬運時,看到地上有塊紅薯乾,有片菜葉,都揀起來。他對同志們說:“救濟物資是黨和政府運來幫助蘭考人民戰勝災荒的,來之不易,裡邊充滿了黨和國家對蘭考人民的關懷和全國人民對蘭考人民的深厚階級情誼,比金子還貴重,我們一定要把它全部送到階級兄弟們手裡,絕對不能浪費啊!” 焦裕祿同志不只是一般地關懷貧下中農生活,問寒問暖,他還特彆強調要堅決依靠貧下中農,向貧下中農學習,總吉他們的經驗,指導工作,他把這同貫徹階級路線聯繫起來,看得很重。 焦裕祿同志的貧農朋友很多,他從貧下中農那裡學到了很多經驗。他曾經坐在老韓陵大隊的飼養室里,和老貧農飼養員蕭位芬深談過三天三夜。焦裕祿同志對蕭位芬說:“大爺,餵牲口很辛苦。” 蕭位芬說:“解放前,俺啥苦沒吃過?比起那時候,這不算苦。” 焦裕祿同志高興地說:“大爺說得對。咱和老天爺斗,要有不怕苦的精神。苦和苦不同,解放前苦,苦得沒指望,如今咱是先苦後甜,日子越過越好過。” 蕭位芬看看焦裕祿同志的裝束,聽聽他講的話,覺得都合自己的脾味。人逢知己千言少,蕭位芬遇上階級親人,話越說越多,越說越有勁。應當怎樣改變蘭考面貌?焦裕祿同志請蕭位芬幫著出主意,對他說: “改變蘭考面貌,人人有份,您年紀大,有生產經驗,我是來向你老人家學習的。” 蕭位芬意識到自己對改變蘭考面貌的責任,掏出了多半輩子積下的實踐經驗,詳詳細細告訴焦裕祿同志說: “照我看,沙土窩多種泡桐樹,壓風,擋沙,用場大;牲口要大發展,這是咱生產隊的命根子,再就是多種花生。蘭考的沙土最易養花生,花生秧又是牲口的好飼料。” 焦裕祿同志聽得入了神,連聲稱讚:“好!好!好!這是好主意,是改變蘭考面貌的三大寶。” 蕭位芬的建議,在全縣推行了,感動得他不知咋辦好,老人家覺得年輕了,渾身有使不完的勁。他心裡熱乎平地向焦裕祿同志說:“老焦啊,俺想的,你引俺說出來,說出來,你去乾;你給俺說的話,又句句烙在俺心上。你的心貼著俺,俺的心貼著你,咱倆可是一個心思。” 在老貧農心裡,老焦不僅是一位好書記,更是和自己一樣的“莊戶人”。趙垛樓老貧農劉宗行說:“老焦是俺的階級兄弟。俺和他說話,象坐在棉花包上,又舒坦又暖和。”他和焦裕祿同志坐在一起,無所不談。談生活,談生產,談階級鬥爭,談雄心壯志,談根除“三害”的辦法,更談蘭考的社會主義建設和共產主義的光輝前途,時常談到深更半夜,不知疲倦。 在蘭考最困難的1963年春天,焦裕祿同志發現劉宗行飼養的七頭牲口,又肥又壯,膘情好,毛色亮。焦裕祿同志覺得這裡邊一定有文章,就蹲在劉宗行的飼養室里,要他介紹餵牲口的經驗。劉宗行說: “莊戶人不知啥叫經驗,只是實打實的乾。年成壞,有人把牲口丟下不餵了。他們不要集體,俺要;七頭牲口都餵在俺家。俺一家八口人,都為這七頭牲口操心,拔草餵牲口。俺的小三是個瘸子,也趴在地里剜草根。一春,俺八口人割了一萬多斤草。麥子快出穗的時候,草吃完了,咋辦?我把一畝自留地的麥子割下來叫牲口吃了。人雖受了屈,可牲口保住了膘。” 焦裕祿同志心裡發熱,他紅著眼圈聽完劉宗行的敘述,說:“餵牲口最重要的經驗,你都介紹出來了,這是個最寶貴的財富,我要帶你到全縣各地去作報告。” 這是焦裕祿同志到蘭考後,向全縣推薦的第一個貧農英雄。 焦裕祿同志想著蕭位芬,想著劉宗行,想著他訪問過的所有貧下中農,重溫毛主席的教導。毛主席說: “民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 焦裕祿同志說:“蕭位芬、劉宗行這些人,都是咱蘭考的英雄,有了這樣的貧下中農,何愁治不住‘三害’!” 1962年春天,焦裕祿同志去土山寨檢查工作。因為“三害”作惡,這個生產大隊已經連續八季沒有收成,雖然國家進行了大力救濟,但民眾生活和別的地方比,還是困難。焦裕祿同志在村子周圍轉了一圈,最後站到村北的大沙丘上對同行的同志說:“這裡災重,貧下中農生活苦,咱就在這裡蹲點了。” 第一次到土山寨大隊,焦裕祿同志在村子裡,從西頭走到東頭,從南頭串到北頭,最後走進老貧農王連備的家裡。王連備在舊社會給地主扛了半輩子活。解放後,翻了身。可是,萬惡的澇、沙、鹼三害,連年纏住土山寨,特別是1962年,春旱夏澇,地里顆粒不收,給王連備的生活帶來更大的困難,吃的穿的都得靠國家救濟。 焦裕祿同志見床上坐著幾個孩子,走過去,抱起一個最小最瘦的,攬在懷裡暖,偎在臉上親。孩子有病,小臉黃瘦,焦裕祿同志望著孩子,告訴王連備說: “大自然這個強盜,可把咱們害苦了,咱們只要有口氣,都得跟它拚。” 王連備夫婦站到一邊瞧著焦裕祿同志。他們第一次見到焦裕祿同志,不知他叫啥名字,更不知道他是縣委書記。只知道他問寒問暖,十分親切,他說的都是貼心話。王連備夫婦覺得渾身有了力量。 王連備的心和焦裕祿同志的心連在一起了,他拉老焦坐下,上下打量,見老焦又黑又瘦,衣服破舊,關切地說:“同志,你咋這么瘦?我做點飯給你吃。”焦裕祿同志爽朗地大笑起來,說:“這是被自然災害弄瘦的,等咱們戰勝了自然災害,斗住了老天爺,糧食豐收了,我就會胖起來。” 離開王連備家時,焦裕祿同志走到門口,又回去抱抱孩子,象對孩子又象對王連備夫婦說: “放心吧,有共產黨毛主席領導,有人民公社,我們會戰勝‘三害’,過上好日子的。” 焦裕祿同志從王連備家裡出來,又訪問了幾戶貧下中農,了解了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認真安排民眾生活,發動民眾向“三害”作鬥爭。 兩天以後,縣裡給王連備送去了糧、布、錢,還有生產用的一輛小車和一把鐵杴。這是縣人委根據焦裕祿同志的建議,從國家救濟物資中發給王連備的。當王連備聽說和他說話的幹部就是縣委書記焦裕祿同志時,心裡多么激動,多么希望這位毛主席的好乾部,再到他的茅屋裡,和他談談知心話啊! 王連備的希望沒有落空。自那以後,焦裕祿同志又先後去看過王連備五六次,了解他的生活情況,向他進行自力更生的教育,鼓舞他挺起腰桿子向“三害”開戰,爭取徹底翻身。 王連備心裡感激共產黨、毛主席的恩情,想著焦裕祿同志說過的話:咱們貧農在舊社會受地主剝削壓迫,沒吃沒喝;如今,權是咱的,地是咱的,毛主席給咱指出了光明大路,同是在共產黨、毛主席領導下,同是人民公社社員,人家外省外縣的階級兄弟能年年爭取大豐收,咱為啥就不能?咱要乾!挺起腰桿子乾!王連備越想越覺得渾身熱乎乎的,他看到了前途,從此變成另一個人。他振作起精神,不聲不吭,只是拚命地出工幹活。挖河時,兩豐崩了許多血口子,痛得象針扎,他毫不理會。他下定決心,要按照焦裕祿同志的話,和“三害”拚到底,不制伏老天爺,決不罷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