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樓閣

亭台樓閣

亭台樓閣,涼亭、台榭、閣樓等精巧裝飾性園林建築物的總稱。亦作“樓台亭閣”。也泛指多種供游賞、休息的建築物。在中國旅遊和觀賞名勝古蹟,樓閣是兩層以上金碧輝煌的高大建築。可以供遊人登高遠望,休息觀景;還可以用來藏書供佛,懸掛鐘鼓。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詞 目亭台樓閣

發 音tíngtáilóugé

釋 義泛指多種供游賞、休息的建築物。

出 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雖然算不得大園庭,那亭台樓閣,樹林山水,卻也點綴結構得幽雅不俗。”

詳解

亭台樓閣亭台樓閣
在中國旅遊和觀賞名勝古蹟,常常會遇到亭台樓閣等建築物,這些建築物坐落在奇山秀水間,點綴出一處處富有詩情畫意的美景。

亭是一種有頂無牆的小型建築物。有圓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梅花形和扇形等多種形狀。亭子常常建在山上、水旁、花間、橋上,可以供人們遮陽避雨、休息觀景,也使園中的風景更加美麗。中國的亭子大多是用木、竹、磚、石建造的,如北京北海公園的五龍亭、蘇州的滄浪亭等。

廊是園林中聯繫建築之間的通道。它不但可以遮陽避雨,還像一條風景導遊線,可以供遊人透過柱子之間的空間觀賞風景。北京頤和園中的長廊,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廊,長廊的一邊是平靜的昆明湖,另一邊是蒼翠的萬壽山和一組組古典建築。遊人漫步在長廊中,可以觀賞到一處處美麗的湖光山色。

榭是建在高台的房子。榭一般建在水中、水邊或花畔。建在水邊的又叫“水榭”,是為遊人觀賞水景而建的,如北海公園的水榭、承德避暑山莊的水心榭等。

樓閣是兩層以上金碧輝煌的高大建築。可以供遊人登高遠望,休息觀景;還可以用來藏書供佛,懸掛鐘鼓。在中國,著名的樓閣很多,如臨近大海的山東蓬萊閣、北京頤和園的佛香閣、江西的滕王閣、湖南的岳陽樓、湖北的黃鶴樓等。

中國著名亭台樓閣

岳陽樓

岳陽樓岳陽樓
1、岳陽樓聳立在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2、岳陽樓是以東漢末年“魯肅閱軍樓”為基礎,一代代沿襲發展而來。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於軍事上。自唐朝始,岳陽樓便逐步成為歷代遊客和風流韻士遊覽觀光,吟詩作賦的勝地。此時的巴陵城已改為岳陽城,巴陵城樓也隨之稱為岳陽樓了。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登覽勝境,憑欄抒懷,並記之於文,詠之於詩,形之於畫,工藝美術家亦多以岳陽樓為題材刻畫洞庭景物,使岳陽樓成為藝術創作中被反覆描摹、久寫不衰的一個主題。

3、現在的岳陽為1984年重修,沿襲了清朝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時的形制。登岳陽樓可瀏覽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醉翁亭

醉翁亭醉翁亭
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與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蘇州滄浪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蹟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寫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獨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緊靠峻峭的山壁,飛檐凌空挑出。數百年來雖屢次遭劫,又屢次復建,終不為人所忘。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

醉翁亭一帶的建築,布局緊湊別致,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卻有九處互不雷同的景致。醉翁亭、寶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古梅台、覽余台,風格各異,人稱“醉翁九景”。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讓泉”,泉請客送禮是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見底。琅琊山不僅山色淡雅,而且文化淵源久遠;自唐宋以來韋應物歐陽修辛棄疾王安石梅堯臣宋濂文徵明曾鞏薛時雨等歷代無數文豪墨客,賦詩題詠,皆在山中。醉翁亭中有宋代大文豪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刻稱為“歐文蘇字”。亭後最高處有一高台,名曰“玄帝宮“,登台環視,只見群山滴翠,百鳥齊鳴,令人心曠神怡!

叢台

叢台叢台
位於邯鄲市市區的叢台亦名“武靈叢台”,相傳建於趙國武靈王時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趙武靈王是趙國歷史上一位很有作為的國君,為了使國家強大起來,他對作戰方法進行改革,變車戰為騎戰,推行“胡服騎射”,並身體力行,訓練兵馬,軍隊的戰鬥力大大提高,使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趙武靈王建築叢台的目的,是為了觀看歌舞和軍事操演。史載,叢台有天橋、雪洞、妝閣、花苑諸景,結構奇特,裝飾美妙,在當時揚名於列國。但在200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叢台經歷了無數次的天災人禍的破壞,多次改修重建,有了很大的變化。據地方志載,自明朝中葉(公元1500年前後)以來,就修復了十多次。其中清代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建行宮於台上,後在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遇地震連台毀壞。現在我們所見之叢台,是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修建的,以後又進行過重修。“叢台”名稱的來歷,是因為當時許多台子連線壘列而成。《漢書》顏師古釋文:“連聚非一,故名叢台。”古人曾用“天橋接漢若長虹,雪洞迷離如銀海”的詩句,描繪叢台的壯觀。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曾多次登台觀賞賦詩。

滕王閣

滕王閣滕王閣
滕王閣在歷史上有幾處,其中最知名的是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與湖南岳陽樓、湖北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登閣縱覽,春風秋月盡收眼底,近可見仿古商業街迂迴曲折,錯落有致,西側贛江、撫江浩浩匯流,遠處長天萬里,西山橫翠,南浦飛雲,長橋臥波,令人心曠神怡。

始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建。李元嬰出生於帝王之家,受到宮廷生活薰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游,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明陳文燭《重修滕王閣記》)據史書記載,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後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為滕王,故閣以“滕王”一名冠之。

公元675年,王勃寫了《滕王閣序》後,這座樓閣則更是名傳千古了。歷時一千三百多年,歷代屢毀屢興達28次,1926年毀於兵災, 被北洋軍閥鄧如琢部縱火燒毀。僅存一塊“滕王閣”青石匾。經過南昌市民的幾年努力,1989年重陽節,滕王閣終於重新矗立於贛江之濱。

今之的滕王閣乃仿宋建築。唐宋一脈相承,宋代建築是唐代建築的繼承和發展。宋代的樓閣建築極窈窕多姿,建築藝術造型達到極高成就。宋大觀二年(1108年),滕王閣因年久失修而塌毀,侍郎范坦重建,比唐閣範圍更為擴大,並在主閣的南北增建“壓江”、“挹翠”二亭,逐漸形成以閣為主體的建築群,華麗堂皇之形貌,宏偉壯觀之氣勢被譽為“歷代滕王閣之冠”。1942年,古建大師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據“天籟閣”舊藏宋畫繪製了八幅《重建滕王閣計畫草圖》。在第29次重建之時,建築師們以此作為依據,並參照宋代李明仲的《營造法式》(此書相當於現在的建築規範),設計了這座仿宋式的雄偉樓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