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斯廷斯之戰

亥斯廷斯之戰

亥斯廷斯之戰是在978年,丹麥維京人在英國瘋狂地搶劫,直到英國付給他們1.6萬磅的黃金才答應撤離的戰役。諾曼第人征服英國以後,不僅把西歐大陸的封建制度移植到英國,而且在經濟、社會、文化、軍事等方面改變了英國的面貌,同時也把基督教式的生活方式注入了英國,為英國孕育出一個清新的、富有活力的新個性。到了亨利一世與亨利二世時,這些征服者的後裔都以英國人自居,正義、平等、自由等英國人固有的意識已遍及各個階層,成為共同的觀念,由此誕生了英國的精神。

英國是一個孤懸於歐洲大陸之外的島國。但來自大陸的一次次外力的衝擊,卻把它納入了歐洲文明的歷史進程。諾曼第人征服英倫的亥斯廷斯之戰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頁。
978年,丹麥維京人在英國瘋狂地搶劫,直到英國付給他們1.6萬磅的黃金才答應撤離。1002年,英國國王埃思爾雷娶了諾曼第公爵的妹妹埃瑪為妻;他為徹底解除丹麥人的威脅,將境內所有丹麥人不論男女老少一律處決。這種殘忍的做法,不久便遭到丹麥人瘋狂的報復。1013年,丹麥國王斯汶親率大軍討伐英國。埃思爾雷見勢不妙倉皇逃往諾曼第。丹麥王國衰落後,英格蘭貴族把流亡在諾曼第的埃思爾雷之子愛德華迎回英國,推舉他為王位繼承人。愛德華即位後在朝中重用諾曼第人,並於1051年邀請其表弟、諾曼第公爵威廉訪問倫敦。因為他沒有子女,便許諾威廉為王位的繼承人。但在臨終前又把王位讓給了王后的兄弟哈羅德。
1065年,英王愛德華去世。英國貴族們推選哈羅德為英國王位的繼承人。1066年1月6日,哈羅德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稱王。
哈羅德登基沒幾天,威廉便以愛德華曾允許他繼承王位為由,派使者前來英國提醒哈羅德應履行諾言。然而,哈羅德對威廉派來的使臣無動於衷,威廉決定以武力奪取王位。他先派使節去遊說當時歐洲各國的太上皇——羅馬教皇亞歷山大二世,向他大訴特訴哈羅德背信棄義,而自己出兵去征服英國只不過是代表正義剷除這個發偽誓的篡位者。然後,他又去遊說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和丹麥國王。教皇首先出面,賜給他一面“聖旗”。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和丹麥國王也都出於各自利益而支持威廉。
這年9月27日,威廉率領7 000騎兵和步兵橫渡英吉利海峽。他們登入後竟意外地沒遇到抵抗,便沿著海岸一直東進到亥斯廷斯。原來就在一個多月以前,哈羅德的弟弟托斯提哥聯合挪威王哈德拉巴,率領200艘戰艦在英格蘭北部的約克郡登入,意欲奪取王位。哈羅德聞訊後連忙率軍北上,在斯坦福特橋一戰中擊潰了挪威王和托斯提哥的軍隊。但由於軍隊都被調往北方迎敵,造成英格蘭東南沿海地區門戶大開,直到倫敦都沒有重兵防守。斯坦福特橋之戰的第五天,哈羅德正在約克郡舉行慶功宴,驚聞諾曼第軍隊已經登入,只得倉促回兵南下。他手下雖說有7 000人左右,但大都是武器不齊備和沒有經過訓練的農民。10月13日,他們趕到亥斯廷斯西北10公里的山岡上紮營。
哈羅德在山岡頂上設下統帥部,將主力部隊部署在山頂兩側,以手持長矛、戰斧的步兵排成密集的隊形。威廉將軍隊分成左中右三路,每一路又分三個方陣,第一線是弓箭手,第二線是重裝步兵,第三線是騎兵,並在隊前打起教皇賜予的“聖旗”。
大戰前夕,威廉派密使來見哈羅德,提出如果哈羅德將亨伯河以北的領土作為聘禮給予威廉,威廉願將自己的妹妹阿蕾魯嫁給他做妻子。當然,哈羅德必須遵守他的諾言,放棄繼承王位。對此條件,哈羅德斷然拒絕,並聲稱在戰場上一決雌雄。
14日拂曉,一陣響亮的軍號聲揭開了這場決定英國王位繼承人命運的大戰序幕。
威廉首先發動攻擊,諾曼第軍隊沿著山坡向山頂緩慢地推進,當兩軍接近時,他們的弓箭手開始射箭。哈羅德的軍隊沒有弓箭手和騎兵,只好憑藉盾牌護身,在山岡上防禦。雖說威廉的弓箭手萬箭齊發,使英軍受到很大威脅,但英軍居高臨下,兵器銳利,當兩軍接近時,他們的彈弓和長矛開始發威,給諾曼第人造成嚴重打擊。威廉派騎兵投入戰鬥,又被手持戰斧的英國步兵打得紛紛落馬,敗陣而逃。哈羅德軍漸漸占了上風,而諾曼第軍隊的左翼有些堅持不住。情急之下,威廉派人假傳謠言,聲稱自己已經戰死,諾曼第軍隊頓時全線撤退。
哈羅德受到這一訊息鼓舞,竟不顧真假,就命令追擊。當他的土兵們毫無防範地向山下挺進時,埋伏在道旁的威廉主力部隊突然殺出。頓時,輕率出陣的英軍士兵屍橫遍野,全線崩潰。威廉趁機率領諾曼底軍隊將山岡圍住,並向山頂上縮小包圍圈。黃昏時分,哈羅德中箭身亡,部下紛紛潰逃,諾曼第軍隊大獲全勝。
接著,威廉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向倫敦前進,英格蘭的主要領袖們都向他投降,這樣,憑藉著亥斯廷斯一戰,威廉就完全征服了英國而登上國王的寶座。1066年12月25日,威廉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加冕為英國國王。亥斯廷斯戰役的勝利確立了諾曼第人對英格蘭的統治地位,從此開始了英國歷史上的諾曼第王朝。
諾曼第人征服英國以後,不僅把西歐大陸的封建制度移植到英國,而且在經濟、社會、文化、軍事等方面改變了英國的面貌,同時也把基督教式的生活方式注入了英國,為英國孕育出一個清新的、富有活力的新個性。到了亨利一世與亨利二世時,這些征服者的後裔都以英國人自居,正義、平等、自由等英國人固有的意識已遍及各個階層,成為共同的觀念,由此誕生了英國的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