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學科

交叉學科

學科交叉逐漸形成一批交叉學科,如化學與物理學的交叉形成了物理化學和化學物理學,化學與生物學的交叉形成了生物化學和化學生物學,物理學與生物學交叉形成了生物物理學等。這些交叉學科的不斷發展大大地推動了科學進步,因此學科交叉研究(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體現了科學向綜合性發展的趨勢。 此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也可以相互結合發展,形成新的交叉邊緣學科,如進化金融學(Evolutionary Finance)就是近年來興起的介於生物學和金融學的一門交叉學科,演化證券學則是介於生物學和證券學之間的交叉學科。

規律

科學上的新理論、新發明的產生,新的工程技術的出現,經常是在學科的邊緣或交叉點上,重視交叉學科將使科學本身向著更深層次和更高水平發展,這是符合自然界存在的客觀規律的。

2008年11月11日,在2008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華人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指出:多學科交叉融合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關鍵:當不同的學科、理論相互交叉結合,同時一種新技術達到成熟的時候,往往就會出現理論上的突破和技術上的創新。

源由

相關圖片相關圖片

學科交叉的項目通常源於對單一學科無法、或是無意對某些重要問題進行研究的認識。例如,社會科學學科中的人類學和社會學,通常並不重視研究科技進步對於社會的影響;因此,許多對此感興趣的社會科學家有意去參與科學與技術研究項目;此類多學科合作項目通常由不同領域的學者組成(如人類學、歷史學、哲學、社會學或者女性研究)。不過,也有不少交叉學科起源於新的研究方向,如納米科技等。只有在綜合了數個學科的知識和研究方法時,這些研究方向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例如,量子信息處理綜合了量子物理及計算機科學,而生物信息學則把分子生物學引入了計算機科學領域。

2009年北京大學重點交叉學科的招生簡介里介紹的以下三個交叉學科均是以其他自然學科、社會學科相互融合交叉形成的新興的學科,其中每一門都涉及到了計算機科學:

2009重點交叉學科

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旨在以技術與工程的手段,研究和解決生物學和醫學中的有關問題,是綜合生物學、醫學和工程技術學的交叉學科,屬於高新科技研究領域。

歡迎化學、生物學、醫學、計算機科學、電子學、物理學、力學等學科專業的考生申請或報考。

納米科學與技術:通常1-100納米尺寸範圍的物質不同於傳統的塊體材料,具有許多奇異性質。探索物質特性隨尺度的變化規律,發展新材料和新器件是納米科技的重要內容,已經成為21世紀高科技領域的發展前沿。

歡迎電子學、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微電子學、計算機科學等專業的優秀應屆大學本科畢業生申請。

生物信息學: 生物信息學是生命科學與計算科學的前沿交叉學科,主要通過研發並套用計算機技術及數學與統計方法,對海量生物數據進行管理、整合、分析、模擬,解決重要的 生物學問題,闡明新的生物學規律,獲得傳統生物學手段無法獲得的創新發現。

2009年生物信息學繼續作為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專業之一招生。歡迎生物學、計算機科學、數學、統計學、物理學、化學等各類考生報考。

交叉學科之所以得到這么高的重視,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金吾倫研究員把它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如下所示:

交叉學科的優勢:

1、它融合了不同學科的範式,推動了以往被專業學科所忽視的領域的研究,打破了專業化的壟斷現象,

2、增加了各學科之間的交流,形成了許多新的學科。

3、創造了以“問題解決”(problem-soving)研究為中心的研究模式,推動了許多重要實踐問題的解決。

計算機科學與交叉學科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於1946年2月14日研製成功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電子數字積分器和計算器)是世界第一台多功能、全電子數字計算機。而最早的計算機科學學位課程是由美國普渡大學於1962年開設的。

人工智慧(AI)的先驅者之一Marvin Minsky對計算機科學的未來發展表達了他很高的期望:

如同數學一般,[計算機科學]已經擴展到其他領域,但是計算機科學也有它自己的生命。在我看來,計算機科學是一個幾乎全新的學科,它可能會變得像物理和數學綜合起來那么。 (Minsky, 1979)

計算機科學作為一門學科在二十世紀最後的三十年間裡,取得了大量的里程碑式的科學業績,得到了驚人的發展,從曾被認為僅是一門編程的單一課程擴展到包括從抽象的算法分析、形式化語法等等,到更具體的主題如程式語言、程式設計、軟體和硬體的一門獨立學科。而以計算機科學與許多學科諸如電子工程、數學、經濟學和語言學等等聯繫密切。這些學科之間有明顯的交叉領域,因此產生了許多新的交叉學科:人工智慧、電子商務、計算機圖形學等等。2001年12月有IEEE-CS和ACM共同完成的關於計算學科教學計畫(Computing Curricula 2001)將計算機學科分支領域劃分為14個主領域,這其中幾乎所有的領域都涉及到了多門學科的交叉和聯繫。

橫跨兩個一級學科門類的專業

“交叉學科”其實是個很早就出現的名詞,並不新鮮。由於現有的學科是人為劃分的,而科學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根據人們的認識水平,過去只有天文學、地理(地質)、生物、數學、物理、化學六個一級學科;而經過20世紀科學的發展和交叉研究,又逐漸形成了新的交叉學科,如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等。現在的學科被劃分為哲學、理學、工學、文學、醫學、教育學、歷史學、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數個一級學科。而我們這裡所說的“交叉學科”專業,指的是橫跨兩個一級學科門類的專業,或者兼顧兩個方向明顯有區別的二級學科。比如,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農學為主要研究方向但是學位頒發管理學;傳媒經濟專業,名為經濟,其實是文學碩士;科學技術哲學,是哲學分支,但主要在理工類學校開設,以自然科學為主要研究對象。而更多的其實是生物醫學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等複合性學科,以技術結合為導向的居多。

風險分析

選擇交叉學科專業的學生,並非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似乎並沒有太多的信息可供參考證明其前景光明與否。人參果好吃,要使用專業工具來採摘,還要有專人看護,還得不能放置時間太長,如此麻煩,想一勞永逸也難;金蘋果好看,至於好吃不好吃就說不準了,但是留下無窮後患確是肯定的。有利也有弊,有收益自然有風險,得失之間,要靠自己綜合權衡。首先說說交叉學科本身。

正說交叉學科:新穎多樣 朝氣蓬勃

從跨考服務過的學員來看,許多同學跨考這些專業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改變自己的學位,從純理論型專業向套用型專業,從純文科專業向經管結合型專業轉變。比如許多理科專業的本科同學,諸如物理學、套用化學、計算科學、力學等同學紛紛向電子、化工、軟體、航天、船舶等工科專業跨考;中文、歷史、哲學向對外漢語、新聞、旅遊、文化管理方面跨考。雖然說文憑並不能定終身,可是在申請大企業校園招聘的時候,網申就是非常難對付的一關。在專業的那一欄,許多專業比如食品營養與檢驗教育專業,即使在食品工程方面很有特長,最後還是要填教育學;人力資源公司、公共關係公司和心理諮詢公司對心理學專業情有獨鍾,可是偏偏許多心理學專業頒發的也是教育學文憑。這也讓許多同學在本科時候打定主意要改變自己的學位現狀。

面臨金融危機、經濟前景不明朗,做兩手準備似乎更加明智。尤其對於一些缺乏技術排他性的專業,能夠在不同領域都搭上關係好像是上了雙保險。考研本身就是個很複雜的艱難過程,費盡周折,當然希望利益最大化,能夠在未來面對職場時迎接不同產業的挑戰。還有的同學覺得即使是要繼續攻讀,也不想讓碩士階段就把自己的專業限死,博士階段還想繼續觀望一下,選擇更符合自己特點的方向。比如政治學的同學選擇國際經濟合作研究、中國對外經濟研究等方向,拉近與經濟學的距離;礦業工程的同學選擇數字礦山及計算機套用、安全技術與工程計算機套用、人工智慧與仿真安全技術等方向,拉近與自動化、系統工程的距離。這樣的想法普遍存在,許多希望廣泛涉獵不同學科知識的同學也為之心動,也為跨考創造了機會。

由此可見,交叉學科有許多吸引人的地方:

名字響:首先,名稱更有“說服力”。別小看專業名稱的“字面含義”,傳統的專業往往給人沉悶刻板的形象,而新出現的交叉學科專業似乎更符合現代商業社會的用人“口味”。在人們印象中歷史、中文、數學、物理學、教育等專業一直以來都似乎與“教師”、“公務員”掛鈎,許多用人單位面試時候,常常開門見山地問這類專業的學生為何不選擇當老師或者考公務員,這種專業上的小小偏見似乎對畢業生很不公平。但不可否認,缺少套用性,缺少專業的上的排他性,傳統專業在現代職場上相對缺乏競爭力。本科找工作的時候,經濟管理類的專業往往會比會計學最先得到落實,其次可能是市場行銷、國際貿易,比起這些交叉學科專業,經濟學專業的就業表現就相對不容樂觀。

萬金油:能具備兩個甚至多個學科的特點,“複合型人才”是不是更搶手?新聞學畢業生面臨的一大競爭壓力就是許多經濟類、計算機類、外語類人才的挑戰,因為有專業背景作支撐,只要稍微表現出一些文字的敏感性就很容易擊敗科班出身的他們。在強調專業化分工的年代,有一技之長往往能克敵制勝。證券公司、諮詢公司在招收行業分析人員的時候一般註明以下條件:碩士或者博士,IT、醫藥、電子、機械等相關專業畢業或者由相關從業經驗。這可難壞了經濟金融類有志進入這些職業的學生。所以許多財經學校的人文學院都打出了“財經新聞”的特色牌,許多科技大學的管理學院以“工程管理”為特色,不少理工大學的國際貿易專業學科帶頭人一定要引進工業貿易方面的專家……

新亮點:適應時下需求,有發展前途。許多公司在校園招聘時,對於專業要求相對較低的職位,比如一般性銷售代表、綜合管理等工作,傾向招收有高度團隊協調能力、人際交流能力、快速反應能力的綜合人才,因此往往會註明不限專業。但事實上,如果畢業生能經常接觸日常經濟環境,了解經濟形勢,在敏感性和成熟度方面會更符合用人標準。交叉學科專業因為能夠結合兩個專業的不同知識,似乎更加容易適應全方位發展要求。比如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開設了“技術經濟與管理”專業,是工商管理類項下的分支,但是招生對象側重於有理工科背景的同學,並且最好有項目經驗,為的就是以後能適應科技類、技術類企業的管理工作。而清華大學在土木工程系、水利水電工程系都開設了“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在建設項目管理、建築施工技術、房地產項目管理方面有特色。

反說交叉學科:火試真金有待時日

選擇交叉學科專業,非常重要的是結合自身的特點。一位學國際貿易的同學,跨考進入中國傳媒大學讀傳媒經濟學,後來發現獲得的是文學碩士。臨近畢業找工作的時候,電台、電視台、報社青睞編導、新聞或者出版專業的畢業生,而經貿企業對該專業的專業素質不確定,對文學碩士的頭銜也存在頗多疑問,於是產生了“夾縫效應”,該同學的專業成了被“邊緣化”的典型,後來他進入一家出版機構從事發行工作,也不是其經濟學專業的初衷。部分學校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頒發管理學文憑,而該專業和高等教育學、課程論等專業比起來,既非基礎學科不受國家專業照顧,也非教育機構吸收人才的重點專業,很難找準自己定位。因此許多原本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想避免大規模競爭而選擇交叉學科,反而發現完全脫離了自己的原專業,進入到新的領域,還需要調整適應。

選擇交叉學科專業的另一誤區就是容易讓原本堅定的同學變得游離。比如法學專業的同學很多都想成為執業律師。而有的同學被保送到了林業法哲學(北京林業大學)、地質遺產等自然遺產法律保護(中國地質大學)等和其他專業界和高度緊密地專業時,法學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的職業目標越來越遠。還有的同學抱著能轉變未來發展方向的目的,例如有的學理工科的同學覺得學習很辛苦,於是向轉向文科從事文職工作,報考科學技術哲學,專攻科技文化傳播。但發現與該專業適應面狹窄,除了科技類報社、科技局、科研協會等實在是很少有直接對應的用人單位,而傳統的傳播媒體又是極具挑戰的行業,競爭壓力也很大。性格因素、專業素養都非常關鍵,也並非養老之地。

因此,交叉專業究竟立足點在哪,是不是值得推薦,需要解決幾個問題:

社會認可度:交叉專業多長時間才能被大家認可?總體上看,新聞出版業還是中文系、新聞系的人才占主導地位,“基礎紮實,踏實穩重”是基礎學科和傳統專業人才的一大優勢。交叉學科專業往往被人認為“華而不實”,是“五技鼠”,缺乏底蘊。事實上,越是名稱聽起來華麗的專業往往越容易出現在高職、大專的學科目錄上,研究生專業培養目的不是求廣而是求精,是典型的金字塔形培養模式。所以是否這些專業的影響能夠滲透到那些三四十歲大部分揣著傳統專業畢業的“主流人士”身上,還不太確定。交叉學科專業最忌諱學而不精,如果不能在兩方面都有所建樹,其實只是等於“雙學位”。比如新聞學往財經新聞發展,最好能在相關的經濟類媒體有實習經驗,如果連“金融時報指數”和“穆迪指數”具體含義都解釋不清楚,很難被用人單位信服是否有經濟知識專業素養。

學術實力:為什麼其他重點高校不開?是否真的是結合了雙方特點,還是閉門造車自圓其說?評價交叉學科專業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看是否能發揮兩方面的特點,從而發展出新的特色。這必然要求開設交叉學科專業的學校在兩個學科方面都有比較強的優勢,否則就是近親繁殖或者是不良結合。交叉學科專業的導師或者學術帶頭人非常重要,如果不是某一領域的知名學者或者是自身有多學科背景,很難發揮出真正的結合優勢。在傳統學科研究領域,除非有相當強的學術實力,研究生在發表論文方面頗有難度,而如果選擇交叉學科打擦邊球,發表文章就相對容易很多,這也成為許多學校增設碩士點的手段之一。

因此轉換個思路,看某一學校的某一交叉學科專業是否值得報考,如果對導師不甚了解,就類比一下學科設定類似的一些老牌重點大學,看是否也有相關專業。比如開設經濟倫理學的院校,許多都為師範類、理工類,而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經濟學和哲學陣容都很強大的綜合類院校卻沒有開設。在仔細考察導師之前,自然要心存幾許疑問。

發展前景:短命學科還是未來潛力股?多年前,電子商務、對外漢語等專業一時間成為大熱門,而現在已經很難恢復到以前那種誇張的報考比例。與之相對應,中文、歷史、哲學等基礎學科一直存在於各大高校的專業目錄中,而且招生人數保持平衡或者略有增長,報考比例也相對穩定。90年代初期,伴隨著房改和房地產業的發展,許多學校紛紛開設了房地產經濟專業,而現在經過合併和拆分,已經在二級學科中取消,成為產業經濟的一個分支方向。同樣,會展專業也是幾起幾落,但大部分重點大學都沒有大規模的招收該專業的學生。交叉專業的生命力需要時間來考驗,也需要畢業生的實力來證明。理工類專業的交叉學科,大都有具體的項目來支持,依託某個實驗室或這是長期研發項目,因此其實是往更高、更精的層次發展。比如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開設了生物醫學光子學、信息光子學與技術等專業,還特別註明報考光子學與技術專業的考生,必須在備用欄中明確註明報考光子學中心、還是光電材料研發中心——純物理學與材料學、電子學相結合而衍生出不同的發展方向。而文史哲等理論類專業的交叉學科,似乎並不能達到以上效果。

報考策略

交叉學科的專業有很多,就像雞尾酒,不是看上去五顏六色的就一定好喝,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非常重要,否則利弊得失都將是紙上談兵。

選擇標準一:符合自己的個性

專業沒有好與不好,只有適合與不適合;專業再吸引人,自己不喜歡也很難有堅持下去的動力。有句話叫做“態度決定一切”,其實性格因素對於交叉學科專業選擇尤其重要。偏重理論型的交叉專業,比如傳媒經濟學(文學)、經濟倫理學(哲學)、經濟社會學(社會學)、教育社會學(社會學)、企業文化研究(政治學)等專業,需要有比較好的發散性思維和聯繫能力,能夠獨立進行調查、文獻檢索、發表論文。而對於薄膜材料及物理(物理學)、新型光電功能材料(光學)、計算生物力學(生物醫學工程)、生化分離與新材料分析(分析化學)等需要大量時間泡在實驗室里的實踐性強的專業,學習往往非常枯燥和辛苦,需要考生具備良好的耐心和抗壓能力。而且這類專業導師的作用非常重要,所謂“要跟對人”就是這個道理。

文科類交叉學科專業比較適合性格活躍,溝通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好的同學,因為這類專業大都在社會前沿,要和實際接觸調查取得研究資料。有人羨慕歷史學、哲學、中文的許多教授給企業老總開“國學班”的教授,要知道沒有一番苦心是不能收集到足夠多的經典案例的,而且如何與理論聯繫也是個人的修為。一位本科讀物理學專業、碩士讀材料學、博士讀中科院微電子封裝技術的同學告訴曹老師,自己之所以能夠實現從基礎專業到交叉學科高精尖專業的轉變,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能夠靜的下心,能夠踏實地去開拓新的學科領域。不僅1000多頁的專業資料幾個星期就要熟悉,實驗室的工作一泡就是一天,沒有點專注的精神是肯定堅持不下來的。

選擇標準二:符合自身優勢條件

跨考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看自己的知識結構是否符合對方學科的錄取條件。很多同學只是一味的考慮專業是否有前途,而忽略了自己是不是能夠一定能被錄取。即使上了線,複試階段的面對面交流更加重要,在放鬆了過線比例的同時,也加大了對考生自身靈活性和知識基礎的檢驗。

交叉學科很多都是在一個學科的基礎之上,附加另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學科而產生更高層次的學問。比如北京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環境污染防治法學”、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政策倫理學”、北京林業大學法學系的“生態法哲學”和“林業法哲學”(法學理論)、中國石油大學“國際石油合作法律問題研究”(經濟法學)……這些專業都是在一個大的平台基礎上,比如法學、哲學等加入了其他專業性比較強的學科做架構,但側重點其實是那些具體專業。這樣,對於本身是環境科學、公共衛生、生態學、林學、石油化工等學科的同學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轉換專業學位類別的機會;而對於法學、哲學、經濟學等專業的同學來說,上述的專業知識肯定要進行涉獵或者關注時下此類問題的焦點問題,做好準備。

選擇標準三:符合未來的職業規劃

跨考交叉學科類專業,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以後的職業規劃。比如純理工類往管理科學與工程、信息系統與信息管理跨考,文科類往旅遊管理、文化遺產管理跨考,希望從事管理類工作。這就必須考慮到具體的方向和學位授予情況。

學位授予情況也不大相同,比如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部分學校放在教育學院,部分學校放在管理學院,頒發的學位也分教育學和管理學兩類,而且在研究方向上也分高等院校管理、教育經濟政策研究、教育財政研究等許多個方向,所以如果想在高等院校求得位置的同學最好選擇評估、財政等時下人才需求比較多的方向,如果以後想在企業從事人力資源管理,最好選擇教育經濟與人力資源開發方向。天津大學光學的研究生,有的偏向電子、機械,有的偏向材料科學;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數學專業開設了金融數學與精算學、計算機軟體和理論、系統生物學等許多不同方向。

中國傳媒大學和中國政法大學都開設了新聞法規方向的碩士專業,不過前者是新聞學的範疇,後者是法學理論的分支。名稱類似,但是一級學科大類完全不同。想做記者還是想當律師可能就在此分道揚鑣。

法學分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