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蜘蛛猴

亞馬遜蜘蛛猴

亞馬遜蜘蛛猴,因四肢細長,在樹上活動時,遠看像一隻巨大的蜘蛛而得名。毛多且密,頭圓小,尾長大於體長,可達80厘米,纏繞性極強。白天活動,小群覓食,晚上可集上百隻得大群。遇敵害時會發出報警聲,並不斷向入侵者投擲樹枝和糞便。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亞馬孫蜘蛛猴 Ateles marginatus亞馬孫蜘蛛猴 Ateles marginatus

【物種名稱】亞馬遜蜘蛛

【中文別名】白頰蜘蛛猴、亞馬孫蜘蛛猴

【拉丁學名】Atelesmarginatus

【命名者及時間】É.Geoffroy,1809

【英文名稱】White-cheekedSpiderMonkey,White-whiskeredSpiderMonkey

【外形特徵】對這種亞馬孫蜘蛛猴首次報導在1809年。毛色以黑色為主,兩頰和額頭有白色的長毛,比較顯眼。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捲尾猴科、蜘蛛猴屬

保護級別

由於棲息地狹小,並且收到捕獵,數量急劇下降。也許是所有南美蜘蛛猴中最瀕危的,可能已經滅絕了。
名字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2008年靈長類紅色名錄——瀕危(EN)。
即:列入瀕危物種名錄-附錄二。世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將其列為“瀕危”。

分布範圍

分布於巴西(馬托格羅索,帕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