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 奧斯特洛夫斯基

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 奧斯特洛夫斯基

俄羅斯傑出的劇作家,俄羅斯的“生活喜劇”的創始人,創造過《自家人好算帳》、《肥缺》等多部作品,《大雷雨》是奧斯特羅夫斯基的代表作。劇作最成功之處是塑造出了一個在“黑暗王國”中不堪凌辱,以死反抗舊勢力的卡捷琳娜形象。

生平簡介

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 奧斯特洛夫斯基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出生於莫斯科的一個市民家庭。中學時代就對戲劇產生強烈興趣。1840年進入莫斯科大學法律系學習,三年後離校到法院工作,經常接觸到商界訴訟,這使他熟悉了商人世界,為他日後戲劇創作提供了素材。奧斯特羅夫斯基在法院任職時開始創作。1850年,他發表了第一部大型喜劇《自家人好算帳》,諷刺商人的愚昧無知和唯利是圖,並創造了俄羅斯的“生活喜劇”。而後,他又發表了《窮新娘》(1852)、《貧非罪》(1854)、《肥缺》( 1856)和《大雷》(1859)等重要作品。特別是《大雷雨》一作標誌著奧斯特洛夫斯基戲劇創作的成熟。 60-70年代,奧斯特羅夫斯基又寫出了多部歷史劇,以及喜劇《智者千慮必有一失》(1868)、《來得容易去得快》(1869)、《森林》(1870)、《狼與羊》(1875)、《沒有陪嫁的姑娘》(1878)等優秀作品。不少作品著力反映了貴族道德的沒落和資產階級掠奪的實質。晚年,這位傑出的戲劇家寫了表現演員生活的劇本《名伶與捧角》(1881)和《無罪的人》(1884)等作品。 《大雷雨》是奧斯特羅夫斯基的代表作。劇作最成功之處是塑造出了一個在“黑暗王國”中不堪凌辱,以死反抗舊勢力的卡捷琳娜形象。

少年時期

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 奧斯特洛夫斯基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 奧斯特洛夫斯基
卡捷琳娜婚前在母親的撫愛下生活得無憂無慮,伏爾加河畔秀美的自然環境陶冶了她純樸善良、富於幻想和虔信上帝的心靈。婚後,她來到一個偏僻閉塞的小鎮。鎮上的生活死氣沉沉。婆婆卡巴諾娃偽善專橫,剛愎自用,恪守著宗法制的舊風俗和舊禮教,百般折磨和凌辱卡捷琳娜。卡捷琳娜的丈夫奇虹軟弱可憐,對母親惟命是從。在這個令人窒息的“黑暗王國”中,卡捷琳娜失去了生活的樂趣,失去了知心的親人,精神上極為痛苦。她曾指望用善良的行為來換取婆婆對她人格的尊重,但是她的希望落空了。就在這時她遇到了樸實的青年鮑利斯,一種不可遏制的對自由、對幸福的熱望迸發出來,她與鮑里斯熱烈地相愛了。卡捷琳娜不甘心屈從於黑暗勢力的意志在這裡表現得十分鮮明。她表示:“我要重新開始生活。”“我要是不願意在這裡生活下去,哪怕把我砍碎,我也是不乾的。”可惜鮑里斯並不是一個強者,他沒有幫助卡捷琳娜獲得新生活的勇氣和力量。在叔父提郭意的威逼下,他獨自遠走他鄉。卡捷琳娜的幻想破滅了,於是她依然投河自盡,以死來反抗“黑暗王國”的野蠻統治

晚年時期

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 奧斯特洛夫斯基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 奧斯特洛夫斯基
作品熱情讚揚了卡捷琳娜渴望自由的精神,無情鞭撻了專制社會和黑暗勢力,同時也指出了卡捷琳娜性格的矛盾面。她虔信宗教,在衝破舊禮教束縛時又自感在上帝面前有罪;她雖得到小姑的同情,但她的反抗仍是孤獨的,因而逃脫不了悲劇的命運。儘管如此,她的抗爭是對“黑暗王國”的一次有力衝擊,她的不妥協精神客觀上與當時俄國人民反對農奴制度的鬥爭相呼應。因此,杜勃洛留波夫稱卡捷琳娜是“‘黑暗王國’中的一線光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