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棒

五色棒,為漢代執法所用,起源於三國曹操時期。

簡介

五色棒,為漢代執法所用,由紅、黃、綠、白、黑塗在棒上,因此稱五色棒。東漢末,曹操在洛陽當武官的時候,在大門兩旁各懸五色棒十多根。有犯禁的人,不管是誰,都用棒打。見《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注引《曹瞞傳》。後用以比喻嚴刑峻法。唐李商隱《有感》詩之二:“蒼黃五色棒,掩遏一陽生。”

歷史典故

公元174年,曹操二十歲,通過察舉孝廉成為郎官。所謂郎官,名義上是當時朝廷從貴族大臣子弟中選拔出來,擔任宮廷宿衛的優秀人才,實際上是學習做官,熟悉朝廷事務和增加閱歷,一段時間之後才會依照情形授予正式的官職。因此,稍後曹操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北部尉是曹操入仕後的第一個行政職務。曹操上任之後,在官署門口放置了十多根五色棒。上任數月,宦官蹇碩的叔叔違禁夜行,被曹操依律棒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