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中華

五胡亂中華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發動大規模叛亂而造成與漢族對峙的政權的時期。又稱永嘉之亂。

名稱

五胡亂中華

相關資料

五胡亂華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多個少數民族發動大規模叛亂而造成與漢族對峙的政權的時期。又稱永嘉之亂。
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
五胡亂華的起因
兩漢以來,就有胡人不斷向中原內地遷徙,逐漸盤踞中國北部地區,勢力不斷壯大。到西晉時期,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渭二水流域,對晉都洛陽形成包圍之勢。在晉武帝時期的八王之亂以後,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長期以來受到壓迫的胡人趁機起兵作亂,整箇中原地區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長達130多年的分裂割據、互相混戰的動盪時期。
造成的影響
永嘉之亂以後,中國北方長期陷於戰亂,晉室政權流亡南方,建立了東晉。原先在中原地區的知識分子、農民、手工業者、商賈等也紛紛逃亡到南方,他們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和文化發掌,使江南地區日漸富庶和繁華,最終取代中原而成為全國的重心。遷到南方的中原部族與當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種飽含江南特質的新興文化;而在北方取得了政權的胡族,在文化上被逐漸漢化,胡族和漢族的隔閡逐漸消融。這一時期,是華夏各民族大融合的時期,作為在中原具有絕對文化統治地位的漢族同樣吸取了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髓,為隋唐時期的高度繁榮,注入了文化基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