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穀台

五穀台

五穀台,位於淮陽縣城東北5公里處,周(口)商(丘)公路東側。土台高丈余,廣10畝,傳說這是炎帝神農教民稼穡,播種五穀的地方。附近有神農井,為神農教民汲水澆灌五穀而掘。《綱鑑易如錄》記載:“民有疾,未有藥石,炎帝以草木之滋,察其寒、溫、平、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義 ,嘗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書以療民疾,而醫道自此始矣。現今五穀台丈高平台一畝,上建九間廟舍,塑有炎帝神農氏像,是20世紀80年代,當地民眾自發捐資,在原部分台址廢墟上逐步營造起來的,其規模遠未達到歷史上的景觀規模。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五穀台,位於淮陽縣城東北5公里處,周(口)商(丘)公路東側。土台高丈余,廣10畝,傳說這是炎帝神農教民稼穡,播種五穀的地方。附近有神農井,為神農教民汲水澆灌五穀而掘。

炎帝神農生於烈山,育於姜水,故為姜姓。《史記·五帝本記》記載,炎帝神農以炎德王“初都陳(河南淮陽)”,後向東發展,遷都於曲手書。

神農時代,人口碑漸多,炎帝就教人種植五穀,以充腹飢。據說那時有一隻周身通紅的鳥,銜一株九穗谷飛過天空,穀粒墜落在地,炎帝揀起種在五穀台邊土地里,後來便長出高大肥碩的穀子。炎帝把穀粒分為五種,分別起名為稻、黍、稷、麥、菽。穀粒味美可口,天下人爭相種之。炎帝在這裡興農事,知耕稼,種五穀,故為神農,成為我國傳統農業的創始人。

神農還曾親嘗百草,發明草藥,為人治病,被尊為祖國醫藥的創始者。《綱鑑易如錄》記載:“民有疾,未有藥石,炎帝以草木之滋,察其寒、溫、平、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義 ,嘗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書以療民疾,而醫道自此始矣。”傳說炎帝還有一條神鞭,名叫赭鞭,鞭打各種藥草,就能顯示藥草有無毒性,功效如何,寒性還是熱性,據此取有用的藥草為人治病。

傳說炎帝神農在140年,在巡察到長沙茶鄉里無疾而逝,終年168歲。炎帝神農“都於陳”,完成了從遊獵至農業的偉大轉變,以淮陽為中心的黃淮大平原當是中國農業的發源地。後人尊炎帝為“五帝”之首,當之無愧。曹植在陳做陳思五時曾到五穀台觀瞻,緬懷神農功德,定下了《神農贊》曰——

少典之胤,火德承木。

造為耒耜,導民播谷。

正為雅琴,以暢風俗。

晉代文學家摯虞也有《神農贊》曰——

神農居世,通變該極。

民眾獸解,乃教稼穡。

聚濟交市,草木播植。

務濟其本,不通其飾。

現在的五穀台

相傳,五穀台原為淮陽僅次於“太昊陵”的第二大廟宇,是重要的人文歷史景觀,相傳台地上還有個九眼井,正中一井處於神農塑像之座基下。由於年代久和自然的原因,神農井不知其處,令人十分遺憾。淮陽五穀台的九井傳說,可從《史記》注中“陳地有神農井”得到印證。

現今五穀台丈高平台一畝,上建九間廟舍,塑有炎帝神農氏像,是20世紀80年代,當地民眾自發捐資,在原部分台址廢墟上逐步營造起來的,其規模遠未達到歷史上的景觀規模。不過當地縣政府提出的“將淮陽建設成文化旅遊城”的號召,決心興建炎帝故都神農氏五穀台,景區規劃占地2000畝,分建祭祖區、文化區、農藝園、百草園、農具館等,將成為集古今農業科技及愛國教育的綜合旅遊觀光基地。

周口市著名旅遊景點

概況周口市位於豫東南部,臨安徽,轄8縣1市1區,總面積1.19萬平方公里,人口1006萬。這塊古老聖地、歷史悠久、淵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發祥地之一。
景點伏曦太昊陵 | 女媧城 | 五穀台 | 平糧台 | 老君台 | 關帝廟 | 鹿邑太清宮遺址 | 弦歌台 | 畫卦台 | 太清宮 | 陽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