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劍

基本信息

基本詞義

詞語注音

五劍(五劍):wǔ jiàn ㄨˇ ㄐㄧㄢˋ

詞語解釋

春秋越王 元常 使 歐冶子 所造的五把寶劍,其名為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見 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 漢 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寶劍》。 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漸江水》:“東帶 若邪溪 ,《吳越春秋》所謂 歐冶 涸而出,以成五劍。”

相關詞語

五菜 五輅 五陳 五叔 五嶽圖 五尺之童 五液 五壏 五禽嬉 五花肉 五侯九伯 五時車 五痔 五穀不升 五旦 五行大布 五數 五粒風 四分五剖 三屍五鬼 狼牙山五壯士 博覽五車 飛五 二百五 逗五逗六 撁五掛四 重五 二一添作五 士五 三方五氏 中五 三番五次 三湯五割 七寶五味粥 七策五成 三朝五日 

分別介紹

湛盧寶劍

湛盧寶劍
湛盧或湛瀘春秋時期名將歐冶子所鑄名劍之一。五大蓋世名劍之首。 
越王允常獻給吳王僚的三把寶劍勝邪,魚腸,湛盧
漢˙袁康《越絕書˙卷十一˙外傳記寶劍》:“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
唐˙杜甫˙《將適江陵漂泊有詩》:“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盧。”
宋˙樂雷發˙烏烏歌:“我當贈君以湛盧青萍之劍,君當報我以太乙白鵲之旗。”
湛盧寶劍簡史
從元代湛瀘書院山長楊纓帶神話色彩的描繪中可以看出湛瀘之劍的名聲何其顯赫:“歐冶子挾其精術,逕往
湛瀘山中,於其麓之尤勝且絕者,設爐焉。取錫於赤謹之山,致銅於若耶之溪,雨師灑掃,雷公擊劈,蛟龍捧爐,天帝裝炭,蓋三年於此而劍成。劍之成也,精光貫天,日月斗耀,星斗避怒,鬼神悲號,越王神之。
明代馮夢龍所著的《東周列國志》中說:湛瀘劍“乃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出之有神,服之則威”。
辭海》載:“湛盧山位於福建北部松谿縣境內,山高嶺峻,四季霧凝,相傳為春秋時歐冶子鑄劍處,遂以劍名山。”

純鈞寶劍

純鈞是一把尊貴無雙之劍。春秋時期,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經過數年臥薪嘗膽終於擊敗吳國的越王勾踐,睡了一個甜美的午覺醒了過來,心情非常舒暢。飲了一壺上好的龍井新茶後,勾踐興致勃勃地派手下去找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薛燭。薛燭是秦國人,此時正在越國遊歷。薛燭雖然年紀輕輕,但卻已經名動列國,被人稱為天下第一相劍大師。不大一會兒,眉清目秀文質彬彬的薛燭就趕來了。賓主一番客套寒暄之後,就帶著隨從來到室外寬闊的露台之上。
純鈞寶劍
越王勾踐酷愛刀劍,這個露台高達數丈,氣勢舒張,光線充沛,專門用來看劍賞刀。落座之後,勾踐掃了一眼身邊的薛燭,心想這個年輕人雖然年紀輕輕但卻閱劍無數,一般刀劍肯定難入他的法眼,於是,勾踐一開口就叫手下取來了自己頗為得意的兩把寶劍:毫曹和巨闕。哪知,薛燭走馬觀花地看了一遍,隨便地說了一句:“這兩把劍都有缺點,毫曹光華散淡,巨闕質地趨粗,不能算寶劍。”說完他還在溫暖的陽光里懶懶地打了一個哈欠。
勾踐頗感意外,覺得很沒面子,他想了一想,一咬牙,俯在一個貼身侍從耳邊吩咐了幾句,過了一會兒,侍從率領幾百個鐵甲武士護送一把寶劍來到台下。薛燭感到好笑,問道:“大王這么興師動眾,拿來的是什麼劍啊?”勾踐對薛燭的態度有一絲不快,他沒好氣地吐出了兩個字:“純鈞”。只聽見“咣啷”一聲,薛燭從座位上仰面摔倒,束髮的金釵掉在地上,一頭長髮披散下來,面色突然凝住、呆滯。好大一會兒,才突然驚醒,只見他腳尖點地幾個縱躍掠下台階,來到劍前,深深一躬,然後又表情肅然地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從侍者手中接過寶劍,小心翼翼地敲了幾敲掂了幾掂之後方才將劍從鞘中緩緩拔出。只見一團光華綻放而出宛如出水的芙蓉雍容而清冽,劍柄上的雕飾如星宿運行閃出深邃的光芒,劍身、陽光渾然一體象清水漫過池塘從容而舒緩,而劍刃就象壁立千丈的斷崖崇高而巍峨……過了好久,薛燭才用顫抖的聲音問道:“這就是純鈞嗎?!”勾踐點了點頭:“是,”他得意地接著說道:“有人要用千匹駿馬三處富鄉兩座大城來換這把寶劍,你看行嗎?”薛燭連忙說道:“不能換。”勾踐做作地皺了一下眉頭問道:“為什麼?你說說道理。”薛燭激動地大聲對道:“因為這把劍是天人共鑄的不二之作。為鑄這把劍,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錫,萬載若耶江江水乾涸而出銅。鑄劍之時,雷公打鐵,雨娘淋水,蛟龍捧爐,天帝裝炭。鑄劍大師歐冶子承天之命嘔心瀝血與眾神鑄磨十載此劍方成。劍成之後,眾神歸天,赤堇山閉合如初,若耶江波濤再起,歐冶子也力盡神竭而亡,這把劍已成絕唱,區區駿馬城池何足道哉……”勾踐滿意地頻頻點頭:“說得有理,既是無價之寶,我就永遠把它珍藏吧。”

勝邪劍

勝邪劍(異名“磐郢”)
屬性:不詳(我認為應該是“性惡之劍”)
勝邪劍
長度:不詳(一說為小劍)
材質:銅錫
外貌:不詳
鑄劍:歐冶子
主人:闔閭
故事:歐冶子鑄劍之時即認為劍中透著惡氣,每鑄一寸,便更惡一分,故名“勝邪”。
春秋戰國時歐冶子所鑄五把寶劍之一,排第三,是小劍。吳王闔閭曾得。闔閭用它主持祭祀。歐冶子鑄此劍時曰:吾每鑄一劍,便鑄一惡,故此劍名曰勝邪。《越絕卷第十一》記載: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吳王闔閭之時,得其勝邪、魚腸。闔閭無道,子女死,殺生以送之。

魚腸劍

魚腸劍
劍名魚腸劍,為專諸刺王僚時,置之魚腹中而得名.劍雖利刃,然未有諸書所謂之神.所謂為歐冶子、干將之流所鑄云云,皆諸家附會之妄言,未見正史.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使專諸置魚腸劍炙魚中進之。”意謂極小之匕首,可藏置於魚腹中。《吳越春秋》:“吳王得越所獻寶劍三枚。一曰魚腸,二曰磐郢,三曰湛瀘。”一作“豪曹”。一說謂劍之文理屈襞蟠曲若魚腸。見《淮南子·修務訓》:“夫純鉤魚腸之始下型,擊之不能斷,刺之不能入”漢高誘注。參閱宋沈括《夢溪筆談·器用》。

巨闕劍

巨闕劍
古代寶劍名。相傳為春秋時歐冶子所鑄。干將,莫邪,巨闕,
辟閭號稱四大劍。鈍而厚重。闕:通“缺”意為殘缺,但其堅無比故號“天下至尊”就是其他寶劍亦不敢與之爭鋒
有關於巨闕的記載如下:
巨闕:越王允常命歐冶子鑄造了五把寶劍,第一為巨闕,其餘依次名為純鉤、湛盧、磐郢(又名勝邪)、魚腸,全都鋒利無比,而以巨闕為最。(巨闕劍〕刃長三尺有三,柄長七寸,刃寬約五寸,重約五斤,揮動時劍氣縱橫,乃越國名匠歐冶子所鑄,上好須非的寶劍,亦是曠世利器。
巨闕劍
七俠五義中展昭以此為定情信物換丁氏雙俠的妹妹丁月華的湛盧,作為定情信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