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施肥效應

二氧化碳施肥效應

二氧化碳CO2施肥效應是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會導致植物的光合速率提高的現象。

簡介

二氧化碳施肥二氧化碳施肥
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CO2濃度一直在不斷升高。所謂二氧化碳施肥效應是指CO2濃度增加對植物生長的助長作用,CO2濃度上升對糧食作物產量產生的影響將直接關係到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全球糧食供應安全及人類適應對策。

作用原理

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的提高后,綠色植物的葉子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會從大氣中攝取更多的碳或損耗更少的水分。當然,二者可以同時發生。

科學範疇

1、對於不同國家和不同的糧食作物,CO2施肥效應是不同的。例如,CO2濃度增加會提高泰國玉米的產量(即CO2施肥效應為正),但會降低美國和奈及利亞的水稻和中國的小麥產量(即CO2施肥效應為負)。

2、就某一個國家而言,不同糧食作物對CO2施肥效應的回響各不相同。例如,中國的小麥產量受CO2施肥負效應影響,但玉米會受其正效應影響而增產不少。

3、就20個主要糧食生產國的總體狀況而言,CO2施肥對水稻產量具有負效應,而對小麥和玉米產量具有正效應。

研究證實

二氧化碳被認為引起了全球氣候變暖。但科學家也猜想,世界某些區域植被覆蓋率的增長得益於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的提高,這一過程被科學家稱為“二氧化碳施肥效應”。2013年7月,澳大利亞科學家證實這一猜測。

2013年7月3日,澳大利亞聯邦科工組織發表聲明說,該機構一項研究證實,近30年間大氣中增加的二氧化碳水平通過“二氧化碳施肥”效應促使世界一些乾旱地區的綠色植物覆蓋率增加。

研究人員說,他們以北美、澳大利亞內陸、中東以及非洲等地的乾旱區域為研究對象,通過衛星觀測數據和建立數學模型證實了“二氧化碳施肥”效應的存在。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在去除氣溫降雨量光照土地情況等可能的影響因素之後,1982年至2010年近30年間,上述乾旱區域有11%的綠色植物覆蓋率增長與這一“二氧化碳施肥”效應有關。

負面影響

“二氧化碳施肥”效應在水資源的可用性、碳循環以及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負面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