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答案不止一個課文

基本信息

問題:
從下列四種圖形中,找出一個性質與其他三個不同的來。
對於上面這個問題,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選擇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對了。因為圖形B是惟一一個僅由直線構成的圖形。
不過,也許有人會選擇圖形C。因為非對稱性圖形只有C一個,所以會被認為與其它圖形不同。確實如此,這也是正確答案。答A也是可以的。因為A是惟一沒有角的圖形,所以A也是正確答案。那么,D又怎么樣呢?這是惟一一個由直線與曲線構成的圖形,因此D也是正確答案。換句話說,由於看圖形的角度不同,四種答案全部正確。
“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這種思維模式,在我們頭腦中已不知不覺地根深蒂固。事實上,若是某種數學問題的話,說正確答案只有一個是對的。麻煩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並不像某種數學問題那樣。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由於情況的變化,原來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現在往往不靈了。正因為如此,如果你認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話,當你找到某個答案以後,就會止步不前。因此,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然而,尋求第二種答案,或是解決問題的其他路徑和新的方法,有賴於創造性的思維。那么創造性思維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這樣回答的:“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從古代史到現代技術,從數學到插花,不精通各種知識就一事無成。因為這些知識隨時都可能進行組合,形成新的創意。這種情況可能出現在六分鐘之後,也可能在六個月之後,六年之後。但當事人堅信它一定會出現。”
我對此完全贊同。知識是形成新創意的素材。但這並不是說,光憑知識就能擁有創造性。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運用知識。創造性的思維,必須有探求新事物,並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在此基礎上,持之以恆地進行各種嘗試。
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約翰·古登貝爾克。他將原來毫不相關的兩種機械--葡萄壓榨機和硬幣打制器組合起來,開發了一種新形式。因為葡萄壓榨機用來從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積上均等加力。而硬幣打制器的功能則是在金幣之類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來。有一天,古登貝爾克半開玩笑地自言自語道:“是不是可以在幾個硬幣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壓榨機的壓力,使之在紙上列印出印花來呢?”由此組合就是印刷機和排版術。
另一個例子是羅蘭·布歇內爾。1971年的一天,布歇內爾邊看電視邊這么想:“光看太沒意思了。把電視接收器作為試驗對象,看它產生什麼反應。”此後不久,他就發明了對戰型的桌球遊戲,從此開始了遊戲機的革命。
不過,這種創造性的思維是否任何人都具備呢?是否存在富有創造力和缺乏創造力的區別呢?
某心理學專家小組以實際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與不從事此類工作的人為對象進行了調查研究,並得出如下結論:“富於創造力的人,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缺乏創造力的人,不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
認為“我不具備創造力”的人當中,有的覺得創造力僅僅是貝多芬、愛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亞他們的,從而進行自我壓制。不言而喻,在創造的宇宙里,貝多芬、愛因斯坦、莎士比亞是光輝燦爛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便是他們,也並非輕而易舉就能獲得如此非凡的靈感。相反,這種非凡的靈感,往往產生於這樣的過程:關注極其普通、甚至一閃念的想法,並對它反覆推敲,逐漸充實。
由此看來,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主要根據之一是,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即使他們不知道將來會產生怎樣的結果,但他們很清楚,小的創意會打開大的突破口,並堅信自己一定能使之變為現實。
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首先要堅信這一點。關鍵是要經常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不滿足於一個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運用所得的知識;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並鍥而不捨地把它發展下去。如果能做到這些,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內容提要
本教案的設計利用故事、圖形等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緊扣“事物的正確答案為什麼不止一個”以及“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造精神的人”的重點,讓學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及“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和創造性思想、創造力之間的關係,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作者在文中所闡述的觀點。
故事、圖形具有極大的包容性,有關自然的、社會的,人類自身生活的,或是物質世界或是精神世界,無所不有,故能給學生豐富的想像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在學生口述自己想像成果的同時,還能鍛鍊語言表達能力,也為學生寫作打下一定基礎。
主題詞:課改 教案 評選
教學目標:
1.理清“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與創造性思想、創造力之間的關係。
2.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構想:
情境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國小學的蘇軾《題西林壁》。讓我們一齊來背一下呀。
(生背)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2師:“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說明什麼?
(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觀察角度下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3.師:由此可見,事物的正確答案並不是唯一的,這是為什麼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八課《事物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板書)
二、初讀課文。(找出觀點)
師:請同學們對照注釋默讀課文。同時用筆在書上劃出作者總結性的語句。(學生默讀)
師:作者在本文開頭設定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請大家思考一下,這是為了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觀點?
(生答:“因此,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師:對,在生活中,看問題的角度,對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以及思維視角的轉換,都會使得事物的答案是多種多樣的。
三、研讀課文(理清關係)
1.師:請大家看這樣一個故事。(投影)
(1)從前,有個吝嗇的財主招不來長工,聰明的倪剛找上門去了。財主提了兩個條件。一是“別人不吃的東西你得吃”,二是“別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剛完全同意。中秋節,財主家人將許多肉、果供祖賞月,倪剛去將這些供品吃個精光。春節那天,財主家都忙著拜年,倪剛卻去門前挖了墳坑,把財主氣得兩眼直瞪。想一想,對財主提出的兩個條件,財主和倪剛思考的角度有什麼不同?
(2)三國時,曹操手下有個主簿官楊修,聰明過人。一次,北方有個國家的使節、給曹操送來一盒精製糕點。曹操接過糕點來,隨手在盒蓋豎著寫了三個大字:“一合酥”寫完後曹操將糕點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楊修進來,看見這盒糕點後以及曹操的手跡,靈機一動,就自作主張把這盒糕點分給大家吃了。大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只好聽從楊修的吩咐。不一會兒,曹操回來了,見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問是誰的主意。楊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_______________”。曹操聽了這話,連聲稱讚楊修聰明。
請你想一想,楊修是如何回答的?
(學生分析,教師歸納)
2.師:從剛才的分析中,大家都覺得倪剛、楊修很聰明,其實他們是具有一種什麼思維能力?(生答)
3.師:從課文的第四小節可以看出這一點,我們一齊來讀一下。
4.師:對,那么產生創造性思維的必須具備的要素是什麼呢?請同桌之間商量一下,從課文中找出答案。(生答)
5.師:同學們找得很好。對照這兩個因素,有些同學可能認為自己的才疏學淺,知識不夠豐富,思維尚不成熟,對自己的創新能力會產生懷疑。我先不解釋,而是設了一個具體情境,讓大家共同參與。
請看:(投影)
某“奇思妙想”欄目正在做一期節目,主持人問了嘉賓這樣一個題目:
一個 圖形,你會把它想像成什麼?如果你是其中的參與者將如何應對?(要求:回答和點評相間。)
6.師:在這裡,我想請一位同學扮演主持人,其他同學充當嘉賓。
(討論、扮演)
7.師:感謝各位同學的積極參與,同學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能力,給出了最精彩紛呈的答案,這就能證明一點,大家都擁有創造力。那么,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請大家一齊朗讀課文最後一段。
(生齊讀)
8.師:讀完之後,我想同學們一定會信心大增。我們只要熱愛生活,發現生活,遇到問題,多想想為什麼。堅持下去,自己的發現能力和創造能力一定會不斷提高。
9.師:小結(略)
四、拓展延伸(思維訓練)
師:學了這篇課文後,我想請大以《關於“0”的斷想》說話,請同學們儘量打開思路,看誰想得越快、越合理。大家先討論,互相發言,然後寫下來,準備發言。
(生1答)
師:他講得很好!就像這樣擴散自己的思維,來一個“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看誰接著說。
……
師:大家很不簡單,各抒已見。天上、人間、地上、過去、現在、將來,都在你們的思維之中,思維互相磨礪、碰撞,閃射出創造的火花。
五、結語:
同學們,生活中事物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解決問題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我們要堅持不懈留心生活、發現生活、思考生活、認識生活,這樣我們就會捕捉到生活中最美好的瞬間。
六、布置作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