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聘用制

事業單位聘用制

事業單位是介於政府與社會之間的社會服務性組織。中國事業單位共有130多萬個,職工近3000萬人,包括教育科研、文化衛生、新聞傳媒等行業,是中國各類人才的主要集中地。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19日召開的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表示,2009年將全面推行聘用制度,爭取年內基本完成聘用制度推行工作;完善公開招聘制度,把好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進口關”。

基本信息

程式方法

事業單位聘用人員的基本程式和方法:

(—)成立聘用工作組織,制定聘用工作方案。聘用工作組織由聘用單位分管負責人及其人事部門、紀檢監察部門負責人和工會會員代表組成。聘用專業技術人員的,還應當聘請有關專家參加。人員的聘用、考核、續聘、解聘等事項由聘用工作組織提出意見,報本單位負責人會議集體決定。聘用工作方案應經職工代表大會通過。未建立職工代表大會的,應經職工大會或者工會通過。

(二)事業單位制定的聘用工作方案應當報行政主管部門和同級政府人事行政部門備案。同級政府人事行政部門應當加強監督。

(三)公布聘用崗位、崗位職責、聘用條件、聘用待遇、聘期及聘用方法等事項。

事業單位招聘現場事業單位招聘現場

(四)通過本人申請、民主推薦、負責人提名

、公開招聘等形式產生應聘人選。

(五)聘用工作組織對應聘人員進行考試或者考核,擇優確定擬聘人選,公示擬聘結果。

(六)聘用單位負責人集體討論決定受聘人員,公布聘用結果。

(七)訂立聘用契約。

分配製度

崗位業績雙看重,單位內部分配具有自主權,實行按崗定酬、按任務定酬、按業績定酬的分配辦法,合理拉開分配檔次,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

未聘人員:老人新人區別待

安置未聘人員實行“兩條腿走路”。原有的固定制身份人員中的落聘、待聘人員,要堅持以內部消化為主,採取轉崗聘用、參加培訓等辦法,在本單位、行業、系統內妥善安置。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新進人員和按國家規定原招收的契約制人員,嚴格執行聘用契約管理的有關規定。聘用期滿後,雙方可根據自願的原則和工作需要,確定是否續聘。

簽訂契約

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相關圖書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相關圖書

簽訂契約: 最長不得過退休,按照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簽訂契約是必需的。聘用契約使用省里統一製作的文本,分為短期、中長期和以完成一定工作為期限的契約。契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應聘人員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的年限。對在本單位工作已滿25年,或者在本單位連續工作已滿10年且年齡距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已不足10年的人員,若提出訂立聘用

至退休的契約,聘用單位應當滿足。

在契約管理中,還對試用期做了規定。不再被約定試用期的有:原有職工首次簽訂聘用契約和續簽契約的;安置到事業單位工作的軍轉幹部和復員退伍軍人;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急需人才。對於其他人員可約定試用期,一般不超過3個月,最長不超過6個月,對大中專應屆畢業生,試用期可延長至12個月。試用期包括在聘用契約期限內。

對在本實施意見下發前已實行聘用制的單位,保持已有政策不變。簽訂契約時,聘用單位不得向應聘人員收取任何形式的抵押金、抵押物或其他財物。

改革方向

2011年我國將推進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設。積極推動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規定出台,研究制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核、獎勵、申訴、競聘上崗等單項規定。同時,全國基本完成事業單位崗位設定管理實施工作。2011年將繼續做好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創新公開招聘方式方法,推進公開招聘工作規範化建設,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度。

2011年我國將繼續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做好國家中長期專業技術人才發展規劃的實施工作,深入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出台完善政府特殊津貼制度的意見,開展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2011年國家級人選選拔工作。建立國家專家服務基地,開展萬名專家服務基層活動。啟動繼續教育基地建設,制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開展國內技能競賽活動,做好首次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工作。

一些部委已經按照國務院相關部署,對其下屬事業單位在資產清查、財務監管、劃撥轉讓、人事編制等方面展開工作。這是在為上述兩份檔案出台後,全面展開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做準備。中國擁有事業單位大約126萬多個,從業人員3000多萬,70%以上為技術人員。這些事業單位大體可以分為"參公(即參照公務員)"、"全額撥款"、"財政補貼"、"自收自支"四類。

在推進工資改革過程中,"財政補貼"的事業單位獲得的財政支持將會逐步減少,而"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將會被最終推向市場,不過在此之前,仍將獲得一定的"過渡期"。而"參公"和"全額撥款"類的事業單位,短期內相對較為"保險"。此外,一些事業單位還將被重組或剝離。

由中編辦、人保部等相關部委正在抓緊制定《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與《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意見》,兩份檔案可能會一同出台。這意味著,此番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將與事業單位改革本身同步推進。

一些涉及國家安全,對政策和經濟管理工作有明確輔助作用,以及明顯以社會公益性為屬性的事業單位,將繼續得到財政保障;目前這類事業單位的工資分配大多以"參照公務員"和"全額撥款"的形式獲得,不過,在國家部委所屬的事業單位中,比例在少數。對於一些以業務突出、主要以行業或專業業務為主的事業單位,將繼續獲得財政扶持。此類事業單位工資收入主要以財政補貼形式獲得。

但對於一些工資收入"自收自支",主要面對市場,並已經開展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將在相關部委的扶持下,儘快推向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昨日在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透露,2011年我國將全面完成事業單位聘用制推行工作,同時在明年啟動工程系列職稱制度改革試點。

2011年我國將推進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設。積極推動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規定出台,研究制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核、獎勵、申訴、競聘上崗等單項規定。同時,全國基本完成事業單位崗位設定管理實施工作。2011年將繼續做好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創新公開招聘方式方法,推進公開招聘工作規範化建設,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度。

2011年我國將繼續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做好國家中長期專業技術人才發展規劃的實施工作,深入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出台完善政府特殊津貼制度的意見,開展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2011年國家級人選選拔工作。建立國家專家服務基地,開展萬名專家服務基層活動。啟動繼續教育基地建設,制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開展國內技能競賽活動,做好首次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工作。

中編辦、人保部等相關部委正在抓緊制定《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與這一檔案一併制定的還有一份《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意見》。這兩份檔案將成為下一步事業單位工資改革的指導性檔案。

一些部委已經按照國務院相關部署,對其下屬事業單位在資產清查、財務監管、劃撥轉讓、人事編制等方面展開工作。這是在為上述兩份檔案出台後,全面展開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做準備。中國擁有事業單位大約126萬多個,從業人員3000多萬,70%以上為技術人員。這些事業單位大體可以分為"參公(即參照公務員)"、"全額撥款"、"財政補貼"、"自收自支"四類。

在推進工資改革過程中,"財政補貼"的事業單位獲得的財政支持將會逐步減少,而"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將會被最終推向市場,不過在此之前,仍將獲得一定的"過渡期"。而"參公"和"全額撥款"類的事業單位,短期內相對較為"保險"。此外,一些事業單位還將被重組或剝離。

目前,國務院共有社科院中科院等直屬事業單位14個,有國資委、科技部等相關部委29個,稅務總局、工商局等直屬機構18個,以及部委管理的國際局10 個。在這些機構下面,基本上都有數目不等的相關事業單位。這些種類繁多,人員規模龐大的事業單位的工資改革成為此次改革的難點。

事實上,中科院和社科院在2008年被選為進行工資改革的試點。兩年已過,這兩個"先行先試"的事業單位推進的工資改革依然困難重重。

事業單位工資改革應該推進,否則都吃財政,只會包袱越來越重。對於那些盈利能力強,能掙錢的事業單位應該剝離出去,推向市場。但他也表示,一步到位推向市場根本做不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