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彈腔

亂彈腔

亂彈腔,興起於清代中葉的間贛東北境內。當時,許多外來聲腔,如安徽石牌腔、陝西秦腔和湖北楚腔在這一帶“時來時去”,這些外來聲腔與江西新興如宜黃腔融合,產生了一批以河流為名稱,以西皮、二黃為基本曲調的亂彈腔劇種,最為著名的便是贛東北地區的饒河戲與信河戲。西皮、二黃均第板腔體,板眼與京劇相似。這種屬於板腔體的亂彈腔,從根本上解除了曲牌體(崑曲、弋陽腔均屬曲牌體)的局限,形式極為活潑自由,促使了江西戲曲的空前繁榮。

相關記載

清代鄭廷桂《陶陽竹枝詞》就生動地記述了江西景德鎮一帶演出亂彈腔的盛況:“青窯燒出好龍缸,誇示同行新老幫。陶慶陶成齊上會,酬神包日唱彈腔。”贛劇亂彈腔還包括秦腔、老撥子、浙調、浦江調、梆子腔南北詞等曲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