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船塢

乾船塢

乾船塢(Dry dock),是指將水抽掉,使船舶在此進行出水檢查、修理的封閉的船池。待出售的船舶通常在乾船塢讓有意向的買主查看。

基本信息

加固處理方案

塢室牆加固

由於塢室牆面裂縫較多、滲水嚴重,為防止裂縫形成通縫,將寬度大於0.3 mm的裂縫採用環氧樹脂灌漿加固,然後將牆面用0.2 m厚現澆鋼筋混凝土護面。混凝土內摻人改性聚丙烯纖維。具體做法是在牆面裂縫灌漿完成後,將牆面清洗、鑿毛,並打錨筋孔,埋設拉筋與護面鋼筋網拉結,錨筋孔間距為1.0m×1.0m;側牆護面豎向鋼筋應打錨筋孔,錨人底板,使新老混凝土緊密結合,形成防護牆,可防止裂縫開展,阻擋牆面滲水;沉降縫滲水處理,擬在沉降縫滲水處用J四膨脹橡膠嵌縫。

塢室底板加固

(1)截滲措施

考慮在塢室內打地下連續牆,雖可減少塢室透水面積,減少滲水量,但塢室牆底板下滲透力較大,不利於塢室牆穩定。而在距離塢室牆外側18m處增設一道0.22m厚的連續牆,牆底高程為-19.0m,形成地下圍封屏障,攔截塢室牆後地下水,減少牆後地下水對塢室的補給;另外由於塢室牆外增設地下連續牆,降低了塢室牆後的地下水位,有利於塢室牆的穩定。

(2)塢室排水

原塢室底板下排水系統為小石子、中石子、黃砂各0.15m的反濾層,縱向設8道直徑為5cm的聚氯乙烯波紋管,兩側塢室牆前齒面設0.3m×0.3m排水溝,從目前現狀看,排水效果並不理想。為解決塢室底板排水問題,擬將塢室底板0.3m厚混凝土全部鑿除,重做排水系統,結合建造8萬噸級船舶的荷載要求,重做塢室底板。反濾層自上而下為小石子、中石子、黃砂各0.2m,其下鋪0.350kg/m2土工布一層;根據底板下格梁布置,橫向每塊底板下設定4根直徑為0.2m的透水軟管,底板東、西側各設一道0.5mx1.0m排水溝,透水軟管與排水溝連通,地下水和地表水通過排水溝排入集水坑,由機泵抽排出塢室。

(3)船塢改造

原船塢設計為3萬噸級,實際船塢淨空可建造8萬噸級船舶,為充分發揮船塢效益,將塢室底板按8萬噸級船塢進行改造。為此需根據建造8萬噸級船舶的荷載要求,在塢室中龍骨墩下增設兩排直徑為0.8m的灌注樁基礎,邊龍骨墩下增設一排直徑為0.8m的灌注樁基礎,灌注樁間距為6.0m,樁頂設1.2m×1.5m縱梁。灌注樁同時具有抗拔作用,可增強塢室底板抗浮性能。原塢室底板縱橫樑上部鋼筋保留,與現澆混凝土底板、縱梁連成整體。新建塢室底板板縫問均設定橡膠止水,為滿足止水布置要求,需鑿除原塢室牆前趾處的底板邊梁,塢室牆前趾與底板間水平止水採用JSP膨脹橡膠止水。

其他

為滿足船塢安全生產需要,擬增散塢室牆面橡膠護舷。塢首門後兩側邊牆各布置一個滾動橡膠護舷,護舷中心高程為3.5m。塢室牆面間隔約30~50m設一組,每組二道豎向橡膠護舷,護舷底部高程3.5m,長度為2.0m,每側橡膠護舷為6組。塢室東牆至吊車軌道梁之間的地面下沉較嚴重,主要是施工期聞回填土不密實所致,擬將該處路面拆除重建,新建路面下採用0.3m厚20%灰土路基,路面現澆O.3m厚的混凝土。塢室牆頂部磚砌擋浪牆裂縫較多,擬拆除重建。考慮到塢室牆建成至今,沉降基本穩定,新建擋浪牆仍採用0.37m厚磚砌,牆高1.0m,牆面外側用水泥砂漿粉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